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特征。在我国,区域合作主要是政府推动的。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协调好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间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在协调纵向政府间发展方面起到了好的作用,但是现行的转移支付在横向政府间的发展竞争中也带来了一些坏处,导致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一、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一种财政制度,主要指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或下级政府)进行无偿的财政资金转移。作为协调各级政府及部门间财政分配关系的手段,主要是从制度上控制并最终消除地方和部门的利益矛盾,妥善解决各级政府间的竞争,从  相似文献   

3.
试验区建设中的利益主体包括国家、地方政府、居民、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不同的主体其利益导向存在差别,并有可能存在利益冲突,从而影响试验区的协调发展。建立良好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试验区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有赖于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双向调节和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结合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实际,提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利益协调模式,应采取科层制模式为主导,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居民、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市场与政府双向互动,市场机制、利益分配协商机制、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利益争端调解机制等相互配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周宝砚 《发展》2008,(9):51-51
西部大开发是中央政府于世纪之交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发展战略。虽然中央政府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倡导者,但地方政府却是地区利益的实际代表,是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具体管理者,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了解当地的经济状况、资源分布和社会需求,因而地方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可谓大有作为。但地方政府能否承担历史赋予的重任,能否以一个形象佳、能力强、效率高的状态担负起西部发展的问题。则首先需要从自身的改革入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一个协调博弈的分析框架,对区域内参与协调博弈的地方政府主体的偏好、相互间的策略互动和一致性行为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区域内地方政府之间协调博弈的均衡条件以及协调失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解决协调失败的对策,如建立基于地方收益增大的合作动力机制,加强地方主体之间协调互动的互惠机制,以及中央政府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对于河北沿海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和协调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必须明确地方政府的功能和作用.秦唐沧三市地方政府应该为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和协调发展不断完善组织与法律保障、经济协助与政策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等职能.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地方政府应该着力编制好地方发展规划。当前区域经济合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地方政府职能失效的问题,因此下一步地方政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工作,即从实际出发,细抠预算、严格把关;从协调服务的角度出发,和基层形成面对面的服务局面;协调区域间劳动力的流动以及有效引导资本的区域流动这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说明了地方政府财政搭便车、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承诺、中央政府财政政策承诺以及中央政府财政统筹协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央银行的货币承诺或中央政府的财政政策承诺对于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搭便车动机至关重要。虽然中央政府的财政统筹协调可以获得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承诺或中央政府财政政策承诺相同的结果,但其具体实施存在诸多困难。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政策设想和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扮演着两种角色,作为中央政府在地方事务管理中的代理人或代理结构,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的授权、宪法及其他专门法对地方政府授予的权力而对地方性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同时作为参与地方建设的权力实体,又是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以及民风民俗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管理措施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因此,考察和研究地方政府的权力配置,对于地方政府履行职能、增强能力、提高行政效率以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有效政府”:西部大开发制度创新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历次西部开发中 ,政府都是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 2 0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 ,在地区经济发展中 ,政府所能提供的有效服务是制度环境。在西部大开发中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职能是有区别的 ,中央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解决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创新的激励和基础设施建设上 ,地方政府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制度创新切入点的选择和具体的制度安排上。只有明确各自的职能和作用 ,才能克服大开发中的各种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11.
根据熵权法的赋权理论,分别构造金融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和基础设施综合评价指数,而后建立两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山东省县域金融发展和基础设施大部分处于弱度协调或者弱度失调的阶段,中度协调主要集中在青岛-潍坊-淄博-济南一线,同时,区域间金融发展指数显示出较大的差异性,并提出要更加注重金融发展,从而提高两者间协调度,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借用外国政府贷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工作的情况,在分析现状及所面临新形势的基础上,对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工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强调要努力扩大借用外国政府贷款的规模,全面提高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分税制改革以来确立的财政分权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日益膨胀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日益膨胀的财政赤字规模是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权和事权割裂、公共泳池问题、横向策略互动以及政治锦标赛引发的激励扭曲和为增长而过度竞争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基于全国1998-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支持了我们的理论预期,即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的膨胀具有显著的正面激励作用。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能够为强化财政制度安排、增强宏观经济稳定性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任唤麟 《改革与战略》2008,24(9):99-101
文章认为任何区域要获得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在区域内寻找发展动力,而且还要从区际关系中寻找发展动力。不“同”不“和”,“同”而不“和”,不“同”而“和”,是区际关系的三种“和”、“同”模式。区域应给自身的发展方向准确定位,以促使区际关系向“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对产业集聚的影响,认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所实施的片面城市化政策导致政府对公共卫生、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流动人口难以享受到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了劳动力区际流动的隐性成本,降低了劳动力的区际流动性,阻碍了我国产业在空间上的高效集聚。因此,为提高我国产业的地理集聚水平和经济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有必要着力推动以流动人口市民化为核心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煤炭的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其煤炭产业区际转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但是,区际转移目标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众多。采用LIKERT5点积分量表设计的问卷对山东省的15家煤炭企业区际转移目标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然后使用EXCEL软件对各种因素进行测算,并根据平均得分排序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山东煤炭产业在进行区际转移的目标区位选择时受不同层面的因素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煤炭资源要素、法制与政策因素、生产因素、区位因素、产业发展因素、基础设施等。  相似文献   

17.
泛珠三角合作推进了经济合作的繁荣,也会加剧法律冲突从潜在的制度差异转变为现实矛盾的可能性,必须探求新的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路径,在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制定局部的区际统一实体法来解决法律冲突问题既有理论必要也现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政府科技管理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科技管理活动遵循公共管理的规律。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分析,政府科技管理应当在行政体系、市场体系和社会资源等三个维度上考虑定位,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确定管理内容,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突出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东中部煤炭企业跨区域进入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调查问卷的有效数据为依据,采用两分Logit模型对东中部煤炭企业的跨区域进入模式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东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西部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及资本密集度是进入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东道地煤炭行业市场竞争程度、跨区域投资企业的综合实力两个因素与进入模式的控制程度呈现并不显著的正向关系;市场规模与进入模式的控制程度为负相关。由实证分析得出结论,采矿权的市场化,煤炭资源开发的配套设施建设,购并与高附加值项目融资机制的完善对于高控制模式选择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20.
In many countries 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typically concentrates in a few regions.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empirical evidence on whether spatially concentrated FDI boosts economic growth in other regions within the same country. We use a dataset that covers 96% of Chinese cities from 1996 to 2004 and find that “inter-regional spillovers” from FDI concentrated in China's coastal cities have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inland cities. In addition, an inland city'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ffects its absorptive capacity to gain such inter-regional spillovers from coastal FD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