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姚雷 《辽宁经济》1997,(5):34-34
辽宁省农村城市化道路的思考●姚雷农村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准,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进入90年代以来,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城市文明”对农民变得越来越有诱惑力,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发展,逐步被认为是适合国情的农村城市化。因此,把发...  相似文献   

2.
王志纲 《发展》2002,(9):23-25
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命题众所周知,城市化是人类走向现代社会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常常高达90%多。但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一直很低,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低估了城市化的作用,不能很好地解决生存与发展的矛盾。建国以后,为了优先发展工业,只好靠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剪刀差”完成原始积累,工农差别在当时有其合理的经济基础。同时,为了稳定农业,保护城市经济,又通过严格的户籍制度把农民固定在农村,不仅如此,还一次次地把城市青年往农村赶,人为地遏制城…  相似文献   

3.
浙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城乡隔绝造成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也由于经济地理决定的大中型城市历史形成不足,浙江选择了一条较为特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这与工业企业在城市大量兴建,农村人口向城市大举迁移的经典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不同。浙江70年代后主要通过加快农村工业化来促进城市化发展,走以小城镇发展为重心的分散型城市化道路:这条道路又呈现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农村城市化建设不是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各自为战,而是存在一个二者的空间结点,这才是农村城市化的空间定位。根据我国国情,农村城市化的空间应是城镇,包括县城和小城镇。县城是农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与农村社会的天然联系,决定其将成为农村城市化发展战略的空间选择和主要社会载体。小城镇将在现有中心镇的基础上发展为新型农村,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农业,也可成为城里人理想的休闲地和高级居住地。  相似文献   

5.
王勇 《理论观察》2014,(3):98-99
城市化是中国破解城乡对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有之路。城市化不是农村人口、资源等要素向城市集中和转移的单一向度,应该是城市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相互结合的共同推进。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是作为农村城市化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生活品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城市从农村孕育、分离、对立开来的过程,是农村人口及其经济活动非农化及其聚集的过程,是向城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演变过程,是传统农村文明向现代化城市文明的一种变迁。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在村城市化不可能象发达国家那样,把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集中。因为大城市“病”本身就难以克服,何况我国现有的大中城市普遍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国农村城市化的现实道路,只能是自上而下地把城市的产业、生产。生活方式向农村转移,承接这个转移的就是作为在村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小城镇。让农民在小城镇就业和居住,当…  相似文献   

7.
本文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福建城市化水平大大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展大大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究其原因,直接原因在于城市化演进的特殊性,是在“二元经济结构”强化背景下,在需求与供给不对称条件下,在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脱节情况下,在非市场化方式下推进城市化的,而深层原因则在于结构偏差导致的结构性障碍,严重制约了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进而极大制约了城市化发展,加速推进福建城市化,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偏差的协调,可供选择的路径主要有: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带动城市化,加快服务业发展以推动城市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促动城市化。  相似文献   

8.
农村走向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就地城市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在农村,相较移地式城市化,就地城市化更适合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农村就地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文明百村行动、农房集聚建设等具有相通性,是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在此意义上,乐清市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农村就地城市化的探索与实践。乐清是全国百强县市,研究其农村就地城市化发生的现状、问题及规律,对处于同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其他百强县市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既是一个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又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生产方式向城市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客观需要,更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涿鹿县积极实施城市化战略,不断探索城市发展新路子,加快了城市化发展步伐,带动和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伟 《内蒙古工作》2005,(12):32-33
从城市发展的趋势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县域间经济相互交融,合作不断加强.分工愈加明显,城市定位.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前提性问题,回避不得;更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模糊不得。在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依靠农村工业化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已基本结束,区域性核心地区的发展将是下一阶段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所谓再城市化,是指在原有的城市化水平基础上,调整城市经济布局,推进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和农民的市民化,使得整个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更加合理,从而提高城市功能发挥的效益。上海作为老城市,在世纪之交,经济高速发展之时,也面临着再城市化的问题,这不再是市中心区简单地向外扩展,而是要进行整个城市的重新整合,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使上海这个中心城市达到区域最经济。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致使大批农村人口走向城市,在城市谋得生存,这种现象在促进城市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的原因以及带来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个城市化严重滞后、城张有分割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长期存在的国家。现阶段解决各种瓶颈的关键是增加城市的供给,加快推进农村人口的城市化。面向新的世纪,提高城市化水平,既是解决我省各种中长期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山东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推进城市化的过程本质上是经济社会变革的过程,城市化一方面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必然,另一方面与制度安排和政策取向密切相关,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转移,合理地调整行政区划将有利增强城市的集取力和辐射功能,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推进城市进程中,既不能把调整行政区划作为推进城市化的惟一政策取向,又要积极,适时,合理地运用行政区划手段来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新型城市化——一种城市化的新模式城市化,根据传统的理论,主要是指伴随工业化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具体可以体现为四个方面:其一,农业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人口;其二,居民就业由农耕业转向工业加工业和服务业;其三,城市经济逐步占据优势;其四,地区性经济中城市经济逐步高度化。归  相似文献   

16.
济南市市中区所辖七贤、党家庄、十六里河三镇,共有 90多个村(居),属城市近郊农村。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党的各项农村政策指引下,镇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特别是随着市区南部生态环境保护性开发、旧城(村)改造和小城镇建设等重大举措的实施,为城市近郊农村加快发展,实现城市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新形势下如何抢抓机遇,加快近郊农村城市化进程,进一步促进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与甘肃经济内生能力的培育和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推进城市化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举措。甘肃的城市化严重滞后。由于甘肃的特殊省情 ,重化工业优先发展方式带来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突出 ,当加入WTO、知识经济时代来临时 ,重化工业失去优势 ,城市经济缺乏增长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重重。增强城市经济内生能力成为城市化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城市郊区农业的现代化,城镇体系的形成,有利的政策环境等构成大城市郊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条件。然而,大城市规模的过度膨胀,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不协调,小城镇规模的过小,环境污染等又抑制了乡村城市化的进程,这就决定了大城市郊区城市化发展的走向,必然是城镇体系的不断完善,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市化的协调发展,“三集中”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宏观调控的城市化进程,会使大城市郊区城市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化的战略思考张锐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象征。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历史证明:农村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从不发达走向发达,从贫穷落后走向文明富裕的必由之路,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的发展总趋势。因此,城市的发...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提出了上海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措施。其基本路径是:通过中心城市现代化的辐射,推动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带动郊区工业集中化,进而带动郊区劳动力的新一轮非农化,促进郊区乡镇工业的城市化转型,即由农村型工业向城市型工业的转型。具体地讲,上海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采取集中城市化、推进非农化、建立新型城乡关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全生态系统五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