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安徽省情省力》2007,(2):31-33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服务产业的整体规模、发展水平在不断扩大和提高.服务业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城乡就业、提高城镇化率、丰富群众生活、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虽然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不断加大,但至今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统计制度,  相似文献   

2.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具有经济基础设施属性和社会公益性。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市、苏州市与杭州市同属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中心城市,学习借鉴南京、苏州两市物流业发展经验,对于加快推进杭州市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珠海要建设成以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城市,必须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不断提升珠海经济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初步形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本文通过对高技术产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珠海构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夏晴 《北方经济》2007,(4):30-3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比重普遍超过了60%,并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中国经济发展已开始向工业化后期过渡,服务业正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5.
甘肃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甘肃三次产业结构近十年的纵向比较,通过与西北五省及全国平均水平的横向比较,依据本人近年来对甘肃产业结构问题的研究成果,提出要处理好一二三次产业的关系,稳定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尤其要摒弃单纯强调加快工业发展和单纯强调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观点和做法.调整和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限制和减少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项目的投资;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体系及发展战略潘传孝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产业之一。然而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前景尚不十分明晰。因此,本文试就理论和战略等谈几点看法。对于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前景,人们普遍...  相似文献   

7.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9月12日,国务院发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物流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当前,台州必须在新一轮的发展战略中,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依托产业支撑,联动电商发展,将物流业打造成为畅流通、活市场、促转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8.
从整体水平、内部结构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对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经验比较。结果表明:与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相比,中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和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相对偏低,但后者更可能对中国的产业升级带来不利影响;此外,中国服务业出口贸易低级化以及整体国际竞争力弱于印度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优化服务业结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提升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理应成为中国现阶段产业政策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关于发展贵阳市南明区生态服务业的几点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婷 《特区经济》2007,(5):202-204
针对贵阳市南明区生态服务业发展滞后,总体水平、产业素质较低,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偏大,新型业态不足的现状。笔者依据生态服务业的理念,提出发展南明区生态服务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对"金砖四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进行经验研究,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国民总产出的比重低于俄罗斯,印度和巴西;我国国民经济的服务投入率偏低,劳动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较大,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较小;中国与印度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二产业服务;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与修理业的产业关联系数较大,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性行业.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丽水有生态资源优势,是在"赶趟"和"补课"进程中的潜在优势。本文以"长三角"休闲产业基地的打造是实现丽水生态文明建设途径之一的角度,对丽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阐述,进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进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偿试一些有益的思考,为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作一些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赵祥 《南方经济》2016,35(10):109-120
作者利用动态空间偏离/份额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发现:在2001-2013年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间经济互动显著增强,但其空间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珠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都形成了正向的产业结构效应,除了广州和深圳以外,各市在第二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弥补了第一、第三产业的劣势。珠三角城市群内多数城市未形成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和空间区位效应,尚不能充分利用其他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城市群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调整有待深化。基于上述发现的政策建议是推进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空间结构调整,构建错位发展、高效互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黄涛  夏恩君 《特区经济》2011,(7):264-265
本文通过东北地区服务业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服务业增加值、就业结构、服务业内部结构角度对三地区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得出结论:东北地区服务业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表现在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与服务业所占的权重。东北地区服务业应优化产业结构更好的推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珠三角城市碳排放强度及产业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珠三角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受到低碳经济的制约。本文通过珠三角城市碳排放强度及产业结构比例的比较研究,提出了调整优化珠三角城市产业结构比例与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建议,构建了珠三角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战略目标,以此实现珠三角城市产业结构低碳化。  相似文献   

15.
颜家兵 《特区经济》2010,(12):45-46
珠三角作为我国民营经济的生态园,为全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树立了典范,但仍然有不少民营企业难以突破发展的瓶颈,探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存在许多误区,缺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精神动力。本文通过分析珠三角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珠三角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珠三角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对服务业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介绍国外服务业发展状况,通过分析珠三角各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指出珠三角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加快珠三角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转移承接园为研究对象,从产业转移承接园对环境影响的角度,探讨产业转移承接园的发展特征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持工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意义和途径。最后,基于珠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背景,根据承接园区域产业发展特征、资源禀赋以及产业发展走势,提出了以产业调整升级为主线,加速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实现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园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战略协同管理的新视角研究珠三角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资源配置的协同整合,在珠三角工业园建立"互利共赢"的产业协作体系对于构建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产业转移的推进、转移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及广东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珠海国家高新区,是珠海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的地方,她成立19年来,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经济总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产学研结合,注重创新;产业特色和园区特色鲜明;影响力日益加强。但与其他国家高新区相比,依然存在着园区规划布局分散、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人才流失严重、土地利用率不高、管理体制不顺、发展定位模糊等问题。在国务院审议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了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定位的新形势下,这就需要珠海国家高新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规划园区建设;加快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夯实人才基础;统一规划土地;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重庆,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齐备,森林资源、水资源等生态资源丰富,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要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重庆要发挥好生态优势,担起"上游责任",引领带动西部地区同筑生态文明之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彩云湖湿地公园历时20年的整治,即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