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面板数据对中国产业FDI与反映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指标进行回归分析,验证了中国产业FDI与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产业FDI与产业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产业竞争力越高的产业对外直接投资越多。该研究对中国FDI的产业选择及促进FDI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根据结论,中国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仍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是促进中国FDI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后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展望   今后中国出口的增加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将由外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主导.华侨圈投资的外资企业将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低附加价值的机械工业、电子和IT产业;跨国公司将主导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3.
中美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2009年,中国三次产业综合竞争力增强。美国一、二产业综合竞争力减弱,美国第三产业综合竞争力变化不大。中美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变化主要由规模竞争力变化引起。中国第一产业综合竞争力超过美国,第二产业综合竞争力低于美国,第三产业综合竞争力与美国的差距很大。中国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已经超过美国,但效益竞争力大幅度低于美国。中国服务业的规模竞争力、效益竞争力都低于美国。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经验,提升产业效益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如何从产业层面解释中国企业大规模海外并购?是否因产业竞争力增强而推动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热潮?针对该问题,文章将2002~2012年BVD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据与37个工业行业合并,实证检验了产业竞争力与海外并购的关系。通过检验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生产率越高的产业海外并购规模越大;第二,资本越密集和规模越大的产业海外并购规模越大;第三,产业出口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越强,海外并购规模也越大;第四,国有股份越多的产业并不必然增加海外并购。文章还发现,产业竞争力增强有助于中国企业在高收入国家并购,但在发展中国家并购时,尤其在能源和矿产行业,可能是由产业竞争力以外的"非市场"因素推动。总之,文章从产业层面解释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因素,加深了我们对该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跨境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基于1997-2021 年中国和东盟国家层面的面板数据,将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中国—东盟跨境产业合作能否促进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并从外资流入、市场扩张和技术溢出三个方面对中国—东盟跨境产业合作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中介渠道予以识别。研究发现,经贸合作区这一产业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东盟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还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这表明中国—东盟的产业合作是双方实现制造业共生发展的重要渠道。从机制分析来看,跨境产业合作主要通过市场扩张效应促进东盟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跨境产业合作主要通过市场扩张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基于上述结论,从提升跨境产业合作平台能级,提高外资利用效率,加强双边对话交流,以技术创新赋能合作区发展,增加国内制造业竞争力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把握中国建筑业产业内部环境,从国际竞争角度判定建筑业价值系统能力结构的整体水平,这是制定建筑业国际化战略的基本前提.本文将在阐述有关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中国建筑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竞争优势提升中国工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的产业竞争力源自何处?对于产业竞争力的源泉问题,目前理论界存在两种解释: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本文选择中国工业产业作为分析的着眼点,从实证角度分析研究,得出了重要结论:中国的工业产业竞争力服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趋势,而竞争优势各要素对中国工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显著贡献.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是成功地利用了比较优势理论,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集中力量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在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产业上,实证的结果显示出其不断增强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与竞争优势有关的各要素.因此,今后中国政策的制定应该侧重于培养竞争优势的四要素(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同业竞争),为产业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良好的宏观和微观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以进出口数据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法和利润率评价法结合起来,对1980~2003年期间中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及贸易模式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贸易模式逐渐向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转变,产业内垂直分工专业化趋势增强。然而,出口仍具有典型的粗放型增长特征,价格优势构成了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因此,通过自主创新来提升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改善出口绩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首先,基于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定量评价中国连续8年的国际贸易竞争能力及变化趋势,得出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虽然在不断增强,但总体竞争力低,与世界造纸强国的差距大的结论;其次,分析导致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较低的原因;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对如何提升中国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焱 《首都经济》2013,(6):76-77
“中国设计瑰谷”落户大兴,该园区将被打造成为中国最具创新竞争力的设计产业聚集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四大经济区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评价对精确指导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方向至关重要.文章构建了一个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基于中国四大经济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区)的权威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检验和修正理论假说,进而评价分析中国四大经济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总体状况及各自特征,最终提出了中国四大经济区的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造板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资源要素对一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国际比较方法,分析劳动力资源对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人造板出口强国相比,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这是形成目前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但是中国人造板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高级的技术性工人,不利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引入Cole等(2005)的分析框架,构建模型实证分析环境规则、外资参与程度等因素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贸易竞争力较强的行业大多属于低排放行业,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没有成为污染产业"避难所";环境规则强度对贸易竞争力具有"U"型效应;外资参与程度对贸易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力资本、资本密度并不是中国工业贸易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制定合理环境规则、提升贸易竞争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上升趋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本文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动态变化的影响做了经验分析,揭示了该影响在不同产业中的差异性,并对“差异”形成的机理做了理论探索。从长期看,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了服务业竞争力,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产业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都相对较低.本文首次将政府规模和法治水平这个制度因素纳入分析框架,分析其对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基于中国、印度和OECD国家2004-2009年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政府规模与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正相关,但统计上并不显著;法治水平与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正相关.此外,人均收入对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一国货物出口能力则对其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如何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宁 《中国经贸》2008,(7):42-43
科学认识以传统方法衡量的中国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 传统的外贸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主要是以出口数量和国际市场份额为衡量标志的。按照这样的评价方法,从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都可以看出中国外贸产业具有较高的名义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世界品牌实验室推出的2009年中国品牌500强数据,以及中国品牌500强所属省区市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数据,对我国品牌的地区分布与流通产业区域竞争力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的品牌建设与流通产业区域竞争力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地区的品牌建设能有力地促进区域流通产业的发展和其竞争力的提升;同时,流通产业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又能为区域内品牌的建设及其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好的动力与通道支持.  相似文献   

18.
强国战略中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多种指标分析了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动态演变状况,并选择了14个国家进行了相关比较,表明一国产业竞争力的强弱不仅取决经济快速增长,还取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新型工业化是提升中国21世纪初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9.
和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多层次性不同,产业出口竞争力的评价相对单纯,因此用出口竞争力来指代国际竞争力会出现偏误,例如内需大国的国际竞争力被低估,加工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被高估等。因此应同等重视中国制造的内需和外需市场,因为大国国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同样显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它和国际市场份额提高一样,都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对1995~2009年中国32个产业的出口增加值进行了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整体水平不高,初级产品部门和服务部门表现相对较好,但技术密集型部门和劳动力资源密集型部门竞争力指数不高。本文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所有制差异是影响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从所有权结构看,民营企业对出口增加值的贡献最大,外资企业次之,国有企业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