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利用四分位贸易数据,从产业内贸易形态跨国比较的视角,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进行了研究。结论发现:中国贸易50%以上为低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发达国家50%以下为低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随着产品技术含量升级,中国低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比重上升,高技术产品达92.6%;劳动密集型行业以水平产业内贸易为主,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以低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因此,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低下,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尤为低下。提升"中国制造"国际分工地位,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产品内国际分工可以引发国际间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已经成为推动其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并通过经验事实与计量分析验证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瑞翔  姜彩楼 《南方经济》2010,28(12):32-42
在国际产品内分工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FDI技术溢出对于制造业内资企业技术升级所带来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行业内的水平溢出,还是行业间的垂直溢出,FDI都对本土企业的研发能力起到了正向的影响。中间产品贸易对于FDI外溢效应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垂直方向,其中前向溢出效应有所减弱,而后向溢出效应得以增强。对于中国的不同部门而言,由于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同,从而对技术溢出的渠道和效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产品内分工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FDI技术溢出对于制造业内资企业技术升级所带来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行业内的水平溢出,还是行业间的垂直溢出,FDI都对本土企业的研发能力起到了正向的影响.中间产品贸易对于FDI外溢效应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垂直方向,其中前向溢出效应有所减弱,而后向溢出效应得以增强.对于中国的不同部门而言,由于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同,从而对技术溢出的渠道和效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的制造业部门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2008年间的面板数据集,对产品内国际分工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这种新型国际分工模式是否产生了技术升级效应。研究发现,产品内国际分工从进口和出口两方面共同促进了生产率增长,但出口的贡献更大。分工的技术升级效应在近几年才开始显现且主要来源于零部件贸易。中间品出口通过熟练劳动力偏向的劳动要素配置效应以及其他途径间接推动技术进步,而中间品进口对技术升级的作用则更多地依赖投入引导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HO模型中的SS定理适用于一般贸易背景下的产业间贸易;FH模型中的SS定理可以解释发达国家外部采购中中间产品贸易对工薪差距的影响,但却不能解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加工贸易活动对工薪差距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加工装配活动可能会拉大,也可能会缩小工薪差距;加工装配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上升将会缩小工薪差距。对中国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加工装配活动同时提高了高技术工人和低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但拉大了工薪差距;加工出口产品资本密集度上升缩小了工薪差距;技术进步对加工装配行业工薪差距无实质影响;行业规模扩张缩小了工薪差距。所以,为提高收入水平,中国应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加工贸易活动,与此同时,中国还应不断提升加工出口产品的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以缩小工薪差距。  相似文献   

7.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当前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前沿课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产业内贸易的界定、测量;理论上解释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从研究发展趋势来看,在产业内贸易的界定、测量等方面需要逐步统一标准;而从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来看,该研究是一个开放的课题,需要根据经济发展不断加入新的解释因素.  相似文献   

8.
周昕 《亚太经济》2013,(3):105-111
本文采用全世界范围内40个经济体作为总体样本,9个东亚经济体作为东亚区域性样本,并将总体样本按照收入水平划分为四组样本,分别对其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零部件进口仍然具有区域性特征,零部件出口则更趋于全球化。生产者服务进口促进了中国产品内分工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从收入等级来看,区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中国对马来西亚和泰国的零部件进口方面。生产者服务进口则大大降低了中国与该收入等级零部件贸易的区域性特征。本文分析认为,中国零部件贸易的区域分布变化源于中国的加工贸易升级以及东亚生产网络的技术结构演变。由于生产者服务贸易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对东亚生产网络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未来中国的产品内分工将更加趋于全球化。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分工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国际分工已经从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转变为产品内分工,由于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贸易的形态也从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转变为产品内贸易。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获得了飞速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想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把产业内贸易分为垂直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考察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的增加中,产业内贸易的增长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垂直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这样的倾向更为明显.人均收入平均水平和人均收入相似性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市场规模差异水平不具有显著影响.市场规模平均水平对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总体的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孙文远  裴育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81-86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对参与分工各国的收入分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品内国际分工时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从全国层面角度的分析显示,产品内国际分工显著导致收入分配恶化,在针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实证研究表明,东中西部地区在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过程中,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方向一致,但是呈现东中西逐渐减弱的态势.在此基础上,验证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呈现倒“U”曲线特征,实证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的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收入分配效应处于倒“U”曲线的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12.
产品内分工将国与国之间基于要素禀赋的"分工边界"从"完整"的产品贯彻到产品内部的工序和流程,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经济运行方式。中国当前作为世界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要素禀赋特征对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将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应用于产品内分工动因研究,并通过中国纺织和机电两个行业省际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将制造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产品内国际分工迅速发展.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低成本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基础,而劳动力的素质与效率、制造业发展水平、国内经济状况与对外开放程度等宏观经济环境方面的因素对吸引和承接发达国家的跨国外包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研究综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国际垂直专业化是第二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显著特征,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对象深入到工序层面,参与国的国民福利与收入分配以及世界贸易的性质、规模等都因此受到重要影响。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研究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视野由产品间分工扩展到产品内分工,并且,产业组织与契约理论的相关概念被引入贸易模型,形成了新的分析框架。本文对该领域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结论做了归纳,就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基础和动因、程度度量以及经济效应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评述,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之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利用1994~2009年的季度数据,从实证角度比较分析了不同贸易模式下中国贸易收支对汇率波动敏感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其敏感性在产品内贸易模式下较之传统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模式下更低。由于中国持续性贸易顺差正是中国融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所致,所以人民币升值并不是解决中国贸易顺差的合理之道。本文研究同时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内资企业冲击较之外资企业更大。据此本文认为,尽可能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通过攀升产品内分工高端价值链、优化贸易结构、鼓励企业"走出去"等,对于缓解中国贸易顺差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16.
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的生产者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产品内新型分工体系下,分工更加细化和全球化,支撑不同生产区位高效率联系和协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生产者服务的发展.生产者服务的投入随着国际分工的加深而增长,同时生产者服务的成本制约着参与国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的程度和水平.要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必须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和生产者服务业贸易.  相似文献   

17.
江爱平  李湘黔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99-202
产品内分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的一种新的概念、方式和机制,是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发展中一个新现象、新问题。研究和探讨产品内分工的演进、特点和规律,对于解读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贸易的扩张,解读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夏秋 《南方经济》2020,39(3):53-72
采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法,在产品内分工视角下实证考察制造业服务化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发现:(1)服务化对出口市场扩展边际、产品种类扩展边际、价格边际有倒U型作用,对数量边际有抑制作用。(2)服务化对扩展边际、价格边际的倒U型作用和对数量边际的抑制作用在OECD与非OECD国家同时存在。(3)按技术复杂度划分服务部门后发现,低端服务化和高端服务化对扩展边际的影响较为一致,但低端服务化对价格边际的影响不显著,且对数量边际的抑制作用大于高端服务化。(4)产品内分工加强了服务化对价格边际的积极影响,弱化了服务化对数量边际的不利作用,但对服务化与扩展边际关系的影响不显著。深入产品内分工体系,循序渐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有助于提升高端出口能力,对优化出口结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