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还需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着力突破城乡之间要素双向流动难、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和公共财政体系建立难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程亚平 《发展》2008,(6):56-57
近几年,国内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一项重要方针和任务,各地、各部门正在为农民增收献计献策,奋发努力,本文就农民增收问题谈一点认识。   一、农民增收事关大局   党中央、国务院之所以如此关注农民增收问题,是因为,农民增收是实践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尤其在现阶段,农民增收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农民收入增速减缓,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富,天下富。农民要致富,路当如何走?  相似文献   

6.
曾学文  徐拓远 《改革》2023,(2):93-10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共富式”金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是强化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重要体现。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在探索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共富式”金融体系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与条件。目前,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在转型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农村产权金融、金融科技等领域深入开展产品和服务体系创新,充分发挥了金融的要素配置功能,助推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未来“共富式”金融体系的完善仍需在强化顶层设计与协调机制、扩大转型金融成果运用范围、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金融服务精准性、构建完善金融产品创新政策体系、建立“三农”数据统筹共享机制等方面不断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而当前大部分农民仍旧以务农为本,增收渠道单一,致使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增收困难,如何建立一套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河北省乐亭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充分认识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意义,确定“一产立县、二产强县、三产兴县”的发展战略,从内因和外因入手,努力构筑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迈出  相似文献   

8.
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  相似文献   

9.
常言说:农业兴,百业旺;农民富,财政富,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近几年来,宜州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税增长这一中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去年,全市共实施29个调整项目,累计新增纯收入5716.4万元(涉及财税增收534.2万元),农民人均新增纯收入114.3元,占整个农民人均增收190.12元的60%, 确保了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稳步增收(1998年人均增收13元,1999年人均增收98元,2000年人均增收190.12元)。  相似文献   

10.
浅谈劳务经济与“三农”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增收问题的关键是就业。农业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求真务实,用非农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跳出“三农”抓“三农”,减少农民富农民。用非农化来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时还要找到突破口,找准着力点,目前,对于我国许多农村地区来说这个突破口和着力点就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发展劳务经济投资少见效快,是这些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开平区农业的地位、价值、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立足资源区位优势,以科学发展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建设具有开平特色的都市现代化农业,是实现开平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是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减负的有效手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农村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体现。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从战略高度认识和重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石家庄市农产品加工业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农民赖依生存的基础,同时又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深加工,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县乡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石家庄市来看,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带动石家庄市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杨勤 《中国经贸》2010,(8):144-145
发达国家在促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缩小农村和城市差距方面,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以公共财政措施为主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本文总结了世界几个发达的国家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郑书逵 《上海经济》2007,(10):29-31
作者在调查了浙江江山市农业发展的经验后得出结论:农业发展需要合作,农民增收需要合作,走向合作是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发达国家促进农民增收的公共财政措施 发达国家农业支持政策体系的主要目标是:稳定农产品价格,实现供需平衡,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区域差距。其中,增加农民收入是其核心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我国社会面临的发展新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注重激发各行各业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所有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是社会和谐的持久动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协调,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是影响和制约社会创造活力的突出矛盾,在农村党员的带富能力与促进农民增收的不适应,农村干部的工作职责与税费改革后形势的不适应都成为突出问题,为此就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社会提出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2月中旬,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前往山东和河南,对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进行考察。2004年1月15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在菏泽市召开了“三农”问题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增收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增加农民收入.是加快农村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但农民增收的不确定和制约因素很多,困难和问题也不少,要保证农民持续增收,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收入,是云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要求和头等大事。总体上,云南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收入水平不高,低收入人口中“三类监测对象”占到全国七分之一。宜从坚持以扩大工资性收入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低收入人口工资性收入提升、着力稳住农民经营性收入、努力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方面着手促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