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当代网络伦理问题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传统的认知渠道、思想观念、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进而在文化层面产生了深刻变革。由于信息技术掩盖了深层次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导致社会生活中冲突、失序和大量伦理问题出现,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探讨网络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进一步提出治理措施,有利于保证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治理与伦理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二者的契合建立在人的主体性这一基础之上。社会治理的要义是发挥党委政府、基层组织、民间组织、公民个体等所有社会治理主体的主体性,通过合作协商,实现社会共治。而伦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也要通过人的主体性。因此,人的主体性是社会治理与伦理相契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冯淑慧 《黑河学刊》2010,(11):102-103,119
诚信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但由于农业社会条件下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传统儒家诚信在传统社会中形成了某些带有时代烙印的特点。现代中国的社会伦理生活经验表明,儒家诚信伦理虽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它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资源仍有价值,仍具有合理的可借鉴的成分,不应当被简单抛弃,经过合理的转化、更新必然能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互联网背景下对网络行为主体所开展的思想教育、价值塑造和政治引领工作。网络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网络信息传播所特有的技术理性,规约甚而控制网络人的主体性和价值观,进而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根据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向度,消解网络思政的技术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导意识形态间的内在张力,主要应该从强化中国网络话语的思想统领、突出主导意识形态解释社会生活的价值导向、重视网络文化创新和内容建设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韩旭 《中国集体经济》2008,(13):112-113
网络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改变着社会、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许多道德伦理问题。大学生作为网络生存中的一支主体力量,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网络行为主要受网络固有特点、大学生自身特点和环境的影响。网络环境在伦理与道德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网络的功能和特征使网络成为一柄"双刃剑",而学校、家庭与社会对大学生网络行为产生了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6.
童谨 《理论观察》2012,(6):45-48
与破坏网络秩序的骇客不同,早期网络时代的黑客促进了早期网络的发展。黑客文化的精神核心是黑客伦理,包括金钱伦理、工作伦理和网络伦理三方面。黑客金钱伦理注重马斯洛提出的人的高层次需要,但忽视基本需要和底线型道德规则。黑客工作伦理提出网络时代的伙伴合作工作模式,注重人的自由和工作的有趣,但适用范围有限。黑客网络伦理适用于网络空间里的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无法普遍化。随着网络空间的商业化进程以及对网络空间法治化的迫切需要,黑客伦理融入公民的网络伦理、黑客转变为法治秩序下的积极网民,已是大势所趋。由此,黑客伦理的研究不应局限于黑客的身份,而应打开视野,融入更广阔的、公民的网络伦理研究中去。  相似文献   

7.
论市场伦理的两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市场伦理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从哲学的新视角把市场伦理区分为权威主义市场伦理模式和人道主义市场伦理模式,分析了两者不同的善恶观、人性基础、实践手段,探讨了这两种不同的市场伦理形成不同的社会性格,指出了创发性性格和非创发性性格对人的生存方式所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而这对于我国建立和谐社会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肖乐群 《特区经济》2007,(7):122-124
市场经济的伦理缺陷:首先,表现在市场经济基本理念与传统道德价值与原则的根本冲突;其次,表现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对经济原则的片面坚持与对伦理价值的顽固排斥与否定。克服市场经济伦理缺陷的根本办法在于重新审视经济理性的合理性,检讨经济发展的终极意义,使市场经济以及经济理性回复到在伦理规则指引下为人类主体性生存服务的合理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会在为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创造更大空间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缺失的问题。本文从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三个维度出发,深入调查大学生主要网络行为特征以及网络行为背后的道德主体性状况,并由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主体性缺失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网络发最一方面为社会带来极大福利,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社会结构缺陷,社会规范脱节及经济利益驱动,导致了观念的、规范的和行为的三个层面的网络伦理问题.根据网络伦理的表现形式和网络伦理产生的原因,从三个方面阐述网络伦理的构建,即技术监控,法律法规建设和伦理道德的规范以及伦理教育,旨在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的社会生活正在发生转变,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与人的个体化发展这两个本源性的发展,社会的伦理与道德正在不同程度地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由于生活领域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程度与水准。鉴于中国传统社会下的儒家伦理无法引申为现代公民社会生活领域的价值判断的基本前提,建构中国的公民日常生活伦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理论致力于批判主体性的伦理学。利奥塔认为受制于主体性的伦理义务超越于言指对象,并依赖于政治的手段。主体性伦理学追求一致性和共同体,这必然给他者带来了伤害。因此,后现代伦理学要为差异和论争寻求合法性。而列维纳斯则从个体源于他者以及作为真诚的伦理情感维度的重要性角度,对利奥塔作出回应,并认为主体自身要进行反思,伦理义务才会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甘长存 《发展》2013,(2):99-100
网络以及相应的网络社会生活的出现,既为人类展现了一种美好的“数字化生存”前景,同时由于其具有虚拟性、匿名性、超时空性、瞬时性等特点,从而使得网络社会并不太平。构建网络社会管理改进和创新需要多元化的管理主体,全面化的管理客体,广泛化的管理内容和科学化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关于网络发展中的伦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颖 《理论观察》2008,(5):119-120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技术在引起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伦理道德问题。由于网络伦理虚拟现实的特性,我们应该从提高个体自律,完善网络伦理,改进网络技术,加大制度建设等方面来应对网络发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伦理是现实社会伦理在网络社会中的延伸。本文从目前网络社会伦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目前网络社会伦理问题的成因,并从完善网络社会法律法规,运用技术手段控制不良信息,加强网络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加快网络伦理教育步伐,加强网络伦理建设的国际合作五个方面对网络社会伦理的建构作了思考。以期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技术享乐主义,是指实践主体痴迷于技术所带来的无限的精神享受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与行为范式,是享乐主义的技术形态。受当前高校技术享乐主义的影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遭到了严重的消解。它主要从环境、政治性功能、渗透功能三个方面消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其消解的本质在于解体人的主体性与殖民人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7.
人的主体性是人类的自觉、自立、能动和创造的特性。主体性哲学的未来发展既不会是日益膨胀的"人类中心主义",也不会走向衰落,最终被"解构"。而是在自我超越,不断走向其合理形态,实现自我升华,获得永生。通过对主体性产生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旨在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来探讨主体性哲学发展的未来路向,从而揭示在全球化时代,主体性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道德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诸如诚信缺失、浪费严重、家庭美德丧失、封建迷信抬头等伦理困境。这体现了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制约,是社会转型给新农村道德建设带来的新挑战,也是农民自身主体性因素不强所造成的。新农村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农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社会中,生存的虚拟化进一步彰显了人的个性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彰显既是人的本质力量获得确证的事实表现,也是人的本质力量获得理性确认的知性前提。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看,虚拟生存具有实践的特性,仍然是人为实现"意义性"生存而进行的对象性的文化实践,它理应建构的是现代人现实的"意义性"生活世界;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规避现代人虚拟生存的异化现象,进而确证现代人的一种新的"类"文化生存。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社会中,生存的虚拟化进一步彰显了人的个性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彰显既是人的本质力量获得确证的事实表现,也是人的本质力量获得理性确认的知性前提。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看,虚拟生存具有实践的特性,仍然是人为实现"意义性"生存而进行的对象性的文化实践,它理应建构的是现代人现实的"意义性"生活世界;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规避现代人虚拟生存的异化现象,进而确证现代人的一种新的"类"文化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