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以来,人们通过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着这个概念。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风靡一时,智慧城市已经成了很多城市建设的重点发展愿景,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纷纷启动了自己的“智慧城市”战略。然而,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是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空间载体,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将智慧城市融合到城市群中,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打造智慧城市群,为解决城市群的不平衡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阐述了城市群与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智慧城市群的内涵,认为智慧城市发展契合城市群建设,城市群建设带动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发展。梳理了近三年国内外文献以及国内外智慧城市群建设的典型实践,提出了当前我国智慧城市群研究的不足与后续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如何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已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以呼和浩特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进行辨析,梳理归纳了呼和浩特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应用情况及取得成效,深入解析呼和浩特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风生水起,但是对智慧城市建设保障体系的认知和研究还刚刚起步,本文对智慧城市建设保障体系的内涵、框架、要素以及构建智慧城市建设保障体系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对策建议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智慧城市建设顺利推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掀起智慧城市建设浪潮的同时,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如火如荼。智慧城市建设应该立足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之下,利用好大数据,挖掘出大数据对城市建设的价值,使得城市建设真正实现"智慧"。文中探讨了大数据及智慧城市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济南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和已经取得的成果,指出济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初步提出了济南建设智慧城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分析了美国曼哈顿、日本东京、俄罗斯莫斯科、法国巴黎、意大利威尼斯等很多世界著名的大城市中心区复兴计划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认为国外这些城市的中心区规划发展模式对西安市中心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西安市城市中心区建设发展应该在结合本国国情和市情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在西安市周围有计划、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一批中心城镇,使边缘城市成为吸引西安中心区人口和产业的新型区域中心,以减轻城郊之间的通勤流量和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的研究进展,探究我国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演变,对中国知网内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相关中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目的在于深入探究中国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指导我国的城市治理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既是城市治理的必由之路,也是城市治理的必然结果;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超高速迭代创新;特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创新引擎和未来范本;夜间旅游与智慧应急成为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2014年苏州市吴江区开始了智慧吴江的建设进程,但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推进速度较慢,智能化应用水平和其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相比有明显差距.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吴江区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运用五星评估模型对吴江区建设智慧城市分别从战略、社会、经济、空间、技术等五个层面进行评估,并在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基础上,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优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山东”规划建设,2013年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中,山东省东营市被排在山东省8个试点城市首位.作为山东省智慧城市发展重点,东营市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推进,加快城市功能、形态和模式创新,已经迫在眉睫,时不我待。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构想,大手笔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推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智慧发展,在兄弟城市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十二五"时期,宁波坚持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重大战略来抓,以智慧型发展为重点,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融合发展,着力建设产业高端、环境绿色生态、百姓生活便捷、政府服务透明高效、城市发展可持续的智慧型城市。  相似文献   

11.
在智慧城市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设计和规划时全方位考虑极端气候的影响是必要的。智慧城市建设程度越高的地区,越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因为智慧城市的运转高度依赖于一个综合复杂的网络体系,以支持其交通运输、卫生健康、教育服务及能源和通讯等设施,这些基础设施之间密集的交叉关系会使气候变化对其影响更加复杂。通过绘制智慧城市环境气候图,在城市规划阶段就严密的考虑这些气象因素的影响,使得克服这些城市通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智慧城市是如今城市建设的新型理念,智慧城市的提出对城市建设而言,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智慧城市科学的内涵,同时从智慧城市管理、规划及设计方式等三方面分析了对智慧城市应如何规划以期促进各个城市发展,改变我国传统城市的研究与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3.
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大连正积极展开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一定实效。本研究从大连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出发,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构建大连智慧城市建设的架构体系,提出大连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大连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分析了我国城市建设规划的现状,阐述了城市生态、水利和智慧工程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目标、规划方案和生态城市建设标准,介绍了雄安新区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在生态城市规划中要克服传统陈旧的规划方法,用新的思维和理念引领城市生态、水利和智慧工程融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城市才有活力,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智慧城市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全新方案和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分别构建了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两大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80个样本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此外,根据样本城市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对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显著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第二,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特点。在区域异质性方面,除东北地区样本外,其他地区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均显著促进了城市高质量发展,其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中部、西部和东部。在城市规模异质性方面,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为大城市大于中小城市。第三,影响机制检验方面,通过分维度检验证明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可以通过升级ICT等基础设施、增加智慧要素投入以及创造智慧成果进而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招标》2012,(50):7
当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准备不够充分,实践经验缺乏,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技术基础无法满足智慧城市的发展要求。第二,城市运营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第三,社会应用工程建设与公众服务需求匹配度  相似文献   

17.
智慧城市建设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和我国城市发展方向,而其中对智慧城市评估问题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方面,实现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引导和监督;另一方面,也利于对智慧城市运行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估。本文结合昆明市五华区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和现有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拟定出适宜该区域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区域智慧城市建设前景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梅燕 《开放导报》2012,(4):109-112
"十一五"以来,苏州数字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本文在阐述数字城市、无线城市与智慧城市关系的基础上,针对苏州目前智慧城市技术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稳步、精准、长期推动智慧苏州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柳博隽 《浙江经济》2014,(16):60-60
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也是城市化的“智慧推进”过程。要按照新型城市化的思路,产城联动、建管并重、城乡一体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要在城市安居乐业,无论是城市的“硬件”还是“软件”,都需要进行新的变革,一种新的城市建设模式——智慧城市正在兴起。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记者:对于什么是智慧城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NEC如何诠释智慧城市这个概念。唐力:NEC是日本较早倡导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之一。根据多年实践,NEC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安心舒适的居民生活,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存/共生,以及整个社会安全、高效、可持续地发展。另外,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必须因地制宜和因时而变,因为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演化过程,通常会经历"初期的都市化、成熟期的郊外化、衰退期的反都市化、再生期的再城市化"的变化,这就要求智慧城市规划不是"在某一时间段设计最佳的城市",而是要"提供能弹性应对未来变化的结构"。为应对各个不同时期城市的变化,首先要实现对城市中"人、交通物流、信息、能源"四个层面的网络互连,以把握现况和预测变化;其次,通过建立集中的城市运营中心来管理变化,实现城市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