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北游击区 ,地处武夷山脉北段 ,与闽、浙、赣三省交界 ,山峦重叠 ,地势险要 ,号称“八闽屏障”。它是赣东北 (闽浙赣 )根据地的一部分 ,又是一块独立的根据地。从1931年初黄道奉调到闽北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 ,到1938年闽北红军改编为新四军为止 ,一直战斗在这块红色土地上。他对闽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闽北红军的发展和壮大 ,特别是对闽北三年游击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指导 ,第五次反“围剿”的战争遭到了失败。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 ,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北上抗日先遣队离开赣东北苏区 ,进军皖南。国民党当局调遣10万大军围攻闽北苏区。1935年初 ,敌12师和独立45旅从江西铅山和福建崇安两个方面南北对进 ,矛头均指向闽北根据地首府———大安。此时 ,闽北红军仅5000人 ,且分散在各地作战。面对敌人重兵压境 ,在黄道主持下 ,中共闽北分区委在大安召开会议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 ,研究如何在原地坚持斗争 ,牵制敌人 ,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行动。然而怎样执行中央的指示在原地坚持斗争 ,分区委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军分区司令员李德胜 ,继续坚持“以红色堡垒对白色堡垒 ,不...  相似文献   

2.
黄道于1923年秋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并任中共北师大支部书记。当时陈毅是中共北京中法大学党支部书记和学生会主席 ,俩人都是北京学生联合会领导人。1926年夏 ,黄道中断了在北京的学习和斗争 ,回江西从事革命工作 ,俩人分手后多年依然保持通信联系。1939年5月 ,时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的黄道 ,被国民党反动派毒害而死 ,是年39岁。陈毅为失去这位老战友悲痛万分 ,在《纪念黄道同志》一文中说 :“黄道同志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 ,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 ,马列主义的活动家” ,“在三年游击战争环境中 ,黄道同志尽了他毕生的绝大努力 ,也发挥了他的无比的革命的天才……终于完成了保持革命阵地保持革命武装保持革命组织的光荣任务。”今年4月 ,是黄道同志诞辰100周年 ,我怀着十分崇敬之情 ,研读了黄道铁马金戈一生的一些书刊以及他重要的军事著作《抗日游击战争的实际知识》一书。特写下这篇文章 ,以纪念这位伟人。一部8万字的《抗日游击战争的实际知识》表明 :黄道对战争问题、对中国的抗日战争问题、对抗日游击战争问题的研究和造诣 ,以及他丰富的战争实践特别是游击战争的实践 ,在我军历史是不多的。同是讲抗日游击战...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23日 ,是赣东北根据地和红十军主要创始人之一的黄道烈士诞辰100周年。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光辉的一生。而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在他一生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中共中央东南局的悼念通知中已作了高度的历史评价 :“在苏维埃运动时代 ,党派黄道同志与方志敏等同志到赣东北领导斗争 ,在斗争过程中 ,是闽浙(赣)边区党省委负责人之一 ,也是最好的群众领袖之一 ,数年来赣东北的伟大斗争 ,黄同志在中国革命史上已写下了很光荣的一页。”对于黄道在创建赣东北根据地的作用 ,原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方志纯也曾写到 :“黄道与方志敏、邵式平等同志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在赣东北根据地谱写了一曲曲气势磅礴、有声有色的战斗诗篇。”(一)黄道于1923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师范大学) ,是横峰最早的大学生。入学当年就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很快就担任北师党支部书记 ,是北京学联的负责人之一。方志纯回忆说 ,“黄道每年暑假都要回到家乡横峰做群众工作 ,宣传革命道理 ,传播马列主义”。1925年寒假期间 ,他首先在姚家垅村成立农民协会筹委会。1925年暑假 ,他联络吴先民、邹秀峰、李穆、程伯谦、钱壁、李佐...  相似文献   

4.
本期推介     
《老区建设》2012,(12):1
赣东北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方志敏、黄道、邵式平等领导的弋横起义的基础上成立和发展起来的,被毛泽东称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在革命斗争中,赣东北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极大牺牲。然而,新中国建立六十多年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赣东北苏区的经济、社会面貌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赣东北苏区至今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横峰县地处赣东北大地,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苏区,方志敏、黄道同志都曾在横峰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闹革命。革命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原贫穷落后的横峰县处于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上饶市经济圈内,蕴藏着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一直为横峰县广大农村农  相似文献   

6.
上饶市地处红色资源大省——江西省的东北部,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黄道等领导赣东北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立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等十军,领导苏区人民对反动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上饶的许多优秀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第四集中华魂(下) 六   1931年 7月下旬,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的中共临时中央派曾洪易来到赣东北根据地。曾洪易一到赣东北就极力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他首先将方志敏排挤于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之外,又撤掉了黄道中共赣东北省委组织部长和吴先民红十军政治部主任的职务。此时,正是赣东北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期间,曾洪易主持制定了“持久围攻堡垒,敌人的堡垒建到哪里,红十军就要打到哪里,与敌人的堡垒共存亡”的作战方针。在曾洪易的指挥下,红十军整日强攻敌人的碉堡,损失惨重。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方志敏在唐…  相似文献   

8.
赣东北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弋横起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地。在革命斗争年代,赣东北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极大牺牲。鉴于赣东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从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推动赣东北苏区加快发展,实现振兴,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11月7日,中共上饶地委、上饶行署在当年中共赣东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驻地横峰县召开大会,隆重纪念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中顾委委员汪东兴、江西省委副书记朱治宏到会并讲了话。会后,举行了老红军、老同志座谈会,闽、浙、赣、皖党史工作者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与会代表回顾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史。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较早建立起来的一块比较巩固的革命根据地,苏区和游击区范围共有52个县,苏区人口达100余万,为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大洲国共谈判,是国共两党地区性的重要事件。七十年前在中共闽赣省委的不懈努力下,中共闽赣省委与国民党江西省当局在闽北光泽县大洲村达成“停止内战,抗日救亡”的协议。当时在闽北和赣边一带的红军游击队根据中共闽赣省委和中央的命令在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一部,奔赴抗日前线。从此,闽北光泽县大洲村的这次谈判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我是福建省武夷山市洋庄学校大安教学点教师、市老促会理事、市关工委"红色文化薪火相传"报告团成员。1996年以来,我义务承担闽北红色首府陈列馆的讲解任务,义务讲解超过2000场次,观(听)众超过5万人次。作为一个有30多年党龄的党员,我已经在传承红色文化的阵地上坚守了25年。无意中接触红色文化我所在的武夷山市大安村是闽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被誉为闽北苏区"红色首府"。方志敏、黄道等革命前辈曾在这一带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20年代末,豫东南发生的一次煤矿工人暴动取得成功,暴动队伍创建了革命根据地,组建了工人武装。这支武装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近十年之久,直到抗日战争爆发被编入新四军四支队,开赴皖南抗日前线。《中国煤矿工人运动史》这样记载:"在革命的紧要关头,江西萍乡安源、赣东北乐平鸣山、河南固始杨山煤矿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姜斌 《老区建设》2014,(2):4-10
在毛泽东同志的精心指导和热情培育下,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富有创造性的革命实践,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的重要实践基础之一,其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经验,为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形成和确立,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依据。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原则与精神内涵,与毛泽东根据地战略思想和苏区政权建设实践与构想是完全一致的,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中国特色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理论。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曾对新四军作过高度评价:“新四军是消灭不了的”,新四军“已经成为华中人民的长城”。这支在中国抗日战争和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过巨大贡献的队伍,相信读者也是如雷贯耳,可知道新四军北上抗日第一站是哪的人恐怕就寥寥无几了。  相似文献   

15.
江舢 《老区建设》2014,(9):23-25
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以瑞金为中心区域的中央苏区,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领导苏区广大群众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黎川便是在这个时期成为中央苏区全红县之一。1932年10月18日和19日,红军在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政委和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的指挥下,攻克了闽赣边地区的黎川、建宁、泰宁三县,取得了"北线大捷,连克三城"的胜利。此后,中央从中央苏区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抽调大批干部组成工作团到新苏区工作。  相似文献   

16.
程伯谦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他领导过震惊赣东北的葛源暴动,先后担任横峰县委书记、乐平县委书记、乐河特委书记等职。为开辟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坚持游击战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35年9月,在国民党军队四面包围中。被叛徒杀害,时年39岁。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江都市吴桥镇是新四军从江南北上抗日的桥头堡,也是新四军在苏中开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陈毅、粟裕、惠浴宇、管文蔚、姬鹏飞、陈丕显、叶飞、钟期光、江渭清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苏中党政军领导同志曾长期以这里为中心,领导广大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如今的老区吴桥依然保留着大量遗存的红色印记,见证了老区厚重的革命历史。  相似文献   

18.
编辑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福建省政和县东平镇西表村是中央红军第五十八团团部驻扎地、建(阳)松(溪)政(和)革命委员会的诞生地,中共建松政县委、建松政县苏维埃政府领导机关所在地和建松政苏区大本营,被称为建松政苏区红色首府。西表在建松政乃至闽北革命斗争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年,革命先辈黄道、黄立贵、陈一、洪坤元、王助、饶守坤、张麒麟、黄知真、左丰美、陈贵芳、张翼等都在西表战斗和生活过,留下许多红色故事。西表原有11个自然村都是革命基点村,为了支援红军游击队,7个自然村被国民党军烧毁成了无人村。全村有300多名革命群众惨遭杀戮或迫害。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土地肥沃,被誉为“北大仓”,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还是全国重要的革命老区,是东北抗日联军打击日本侵略者、坚持游击战的主战场。英勇的东北抗日联军和黑龙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20.
2008年3月23日,是冯仲云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冯仲云是我党领导北满抗日斗争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也是指挥北满抗日联军杰出的将领之一,为东北的光复、人民的解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深切地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