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经营精神和风格,其已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他的出现,标志着现代社会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的认识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对价值资源的理解和运用已经从单纯的经济学角度,拓展到包括社会组织制度、文化精神和社会品德等全方位的价值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和生产管理活动中发育起来的。建设现代企业文化目的就是在企业中形成一种以人为主和价值观念的行为规范,使企业每个成员都深刻地感受到一根精神支柱的存在,一种文化气氛的熏陶以及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通力合作精神。 任何一种企业文化的生成与发展,都会受到其所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社会文化、外来文化及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等诸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现代企业文化与传统的管理思想相比,更关注的是企业追求和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以及企业和经营哲学、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广义的“现代企业文化”指企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现代企业文化”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内容包括:价值观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文化设施等。现化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不断证实,企业中这些比“经济”因素更深沉的“文化”因素,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成功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含义非常广泛,作用于人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之上,以物质和精神的融合为最高表现.有文化作为基础,可以看出中国人、美国人、德国人和日本人,都具有其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念,从更狭义的观点看,他们都具有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个性特征.这样的文化就体现在人们对价值标准的表现上.价值标准对经理们十分重要,因为价值观是任何人,特别是管理者说话和办事的本质特征,是人类行为的中心,实际行动的反映.具有深刻文化价值意识和审美分析能力是高层经理和管理成功的关键.因此,最一般的行为就是其所形成的基本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否则,他们对外环境的变化和复杂性就难以做出正确有效的判断.每一个社会都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观念,企业也不例外,企业如同一个小社会.从员工行为特征的共性中可以看到其文化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的典型色彩.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其本身内化着文化的因素,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从本质上看,技术创新是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积累和创新的结果。本文探本溯源论证了只有社会文化的发展、思想的解放,才有创新思想的确立,所以技术创新是社会文化的积累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从实践论角度解读马克思文化哲学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理解马克思文化哲学的革命性和批判性,说明其理论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说明文化创造主体和文化客体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及其辩证关系,揭示文化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文化是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人群在长期生产生活及社会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地域文化是一种多元一体的文化,具有多民族融合、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特点。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之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育人,可以通过将地域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组织地域文化实践活动或地域文化进课堂等多种路径。  相似文献   

7.
徐鹏 《黑河学刊》2013,(11):49-51
文化是人类社会现象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对文化的探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范围、层次展开。从文化变迁、亚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本质和后现代主义等社会学文化理论的角度,当代中国的文化结构可以形成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主导文化、以高雅文化和学术文化为代表的精英文化、富有生命力的民间通俗文化和日益成为流行文化的大众文化四种亚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8.
人类共同生活的秩序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仅仅把法看作一个规则的体系是不够的。从法哲学的角度,以一种更加广泛的立场把法当作一种普遍的、但是并非统一的人类文化的现象来观察,更有利于接近法的本质。作为文化现象的法,其生命在于不断回应社会的挑战;而法的价值就体现在适应挑战,成功地回应之中。  相似文献   

9.
略论市场经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市场经济,人们所关注的往往是经济问题,这无疑是对的。但对市场经济文化的含量一般不为人们所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其实市场经济就其本质来讲就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标志。人类社会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从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过渡到现代市场经济,都表明人类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的文明程度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郭杰忠 《老区建设》2006,(11):46-47
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有了人类,必有文化。村落,是历史上人类最早的聚集地,作为农民基本的生活空间,是农村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农民在村落里与大自然搏击,在村落里休养生息,在长期的适应环境,学习技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的生存、生活、生产实践中,人的思想、意识、观念注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打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给人类留下了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村落文化正是这种文化最原始、最自然、最朴素的形式。青年学者任映红所著《现代化进程中的村落文化———当代温州村落文化研究》一书,选取村落这一世代繁衍生息着中国绝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11.
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文化》 一书为认识城市提供了别样的视角,城市"就是人类社会权力和历史文化所形成的一种最大限度的汇聚体".城市不仅是文明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容器.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产生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又通过城市的规划、 建筑物等形式物化表现出来.城市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能够把人的生物和社会需求艺术化地综合到一种多元共处和多样化的文化模式之中".近代以来,技术的发展使城市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技术给城市带来了什么?城市的变化又给人类带来了什么?作者在书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相似文献   

12.
礼仪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产物,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规则。礼仪的本质是文化,是文化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中西方社会因其历史发展背景不同,社会文化起源不同,因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从日常表达、称谓表达、吃喝宴请、民俗禁忌等几方面比较中西方礼仪文化,以期为日益增多的跨文化交流提供有效的交际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届虹  刘红云 《北方经济》2011,(19):71-73
一、草原生态文化传承的内涵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纵向交接的过程。在历史过程中,文化传承就是文化与主体的有机结合。草原生态文化是指草原上生活的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形成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草原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产生活方式,以实现人与草原的相互和谐,以及为达到这种和谐做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草原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尹蓉 《魅力中国》2010,(35):48-48
管理与文化的关系是伴随着人类的管理活动而产生的。管理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活动总是被一定的社会文化所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管理的母体,它不断地为管理活动注入生命的因素,推动着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成熟。而管理又对文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探讨管理与文化的关系对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学科体系和管理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由主义精神一直是西方社会所崇尚的文化内涵,追求自由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品质.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海洋文化”的思想家,黑格尔对人类在海洋文化构建中追求自身“自由”状态的本质做出了全面论述.我国是世界海洋文化史的发端,但是由于个人自由意识不强,导致海洋意识落后,海洋文化无法有效形成.只有激发民族的自由意识才能使国家的未来由陆地延伸至海洋.  相似文献   

16.
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的层层面面。从广义上讲,宗教的历史也就是一部人类文化的历史,而语言又是某个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裁体。研究佛教与基督教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可以正确的认识宗教的作用,以利于我们了解彼此的语言、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避免产生文化误读现象,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增进了解,推动东西文化交流向更广泛、更深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社会历史和经济文化条件的产物,中国政治文化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愈往纵深,愈发现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土壤。在当代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文化的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建设更为重要。它所体现的不仅是政治文化本身的建设,更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郑利军 《发展》2010,(8):106-107
科学发展观是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借鉴人类文明积极成果,结合中国的实践,积极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从哲学视角看,科学发展观是哲学思想的传承与综合;从历史视角看,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发展的战略选择;从文化视角看,科学发展观是多元文化的整合与回应。  相似文献   

19.
张冉 《理论观察》2008,(5):31-32
面对“国学热”的风生水起,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如果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解读,则可透视出“国学热”体现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是浮躁时代的精神寻根和现实要求。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学”不会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主流,“国学热”的意义只在于一定程度上的“文化自觉”。因此,对“国学”既不能采取固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也不能采取批判打倒的激进主义,而应宽容平和的理性认知这股“国学热”。  相似文献   

20.
李昕睿 《黑河学刊》2012,(12):32-32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传媒化阶段”以及大众传媒的形成和发展,媒介文化逐渐成为文化研究领域中新的文化形态和研究热点。从表面上来看,媒介文化引起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使文化批判的焦点发生了转移,实际上,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而言,由于电子传媒所带来的媒介文化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境遇,同时,它也改变了内在于其中的人类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