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语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国无德不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德”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文明,她用温情和感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近日,青岛这座美丽的文明之城又迎来了“道德大讲堂”的开讲.一花引来万花开,短短几天的时间,“道德大讲堂”吸引了许多市民走进讲堂.带动起新一轮的文明风尚。  相似文献   

2.
早已忘记从何时开始,每年"感动青岛"4个字都会印上青岛市民的心里。像是约定,更像是期盼。"感动青岛"走过十余年的光阴,像一本书,诉说着一段段奉献的情怀。现如今,2014年度"感动青岛"十佳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圆满落幕,这项活动也融进人们的生活,走进人们的心中。评选,亦成为一种道德弘扬2014年度"感动青岛"十佳道德模范带给青岛人的,依然是深深的感动与敬意。回望这一评选活动不难发现,今年的评选更加多样化并且更接地气。2014年度"感动青岛"评选,走的仍然是群众路线。畅通的渠道、透明的平台,让各区市、单位踊跃推荐候选  相似文献   

3.
魏浩浩 《走向世界》2013,(16):42-43
<正>褪去浮华与繁荣的外衣,摘下时尚与炫目的光环,当质朴的青岛出现在你面前时,感动油然而生。这样一座城市,随处充满包容,大爱的赞歌不绝于耳,就是这样的城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又如何?是否感动于她为市民着想的点滴,是否骄傲于从这里走出去的众多"青岛好人",又是否迷恋这座被浓浓温情所包围的家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那些在全市开展道德大讲堂中所讲述的"德"的含义,在城市中点滴体现,在人  相似文献   

4.
朱枝春 《中国西部》2014,(36):82-83
<正>黑格尔说:"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因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德育品质力的道德行为是人们在生活中的一种惯性行为。道德行为是一切具有善恶价值并应承担道德责任的个人活动。它受一定社会条件制约并具有某种社会倾向;是人们按照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上,从本人意志出发自主选择的行为。道德行为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确定目的和形成动机、实际的行动、行动后的效果和  相似文献   

5.
辞旧迎新之时,2014年度"感动青岛"十佳道德模范评选再一次让人们回忆起那份难忘的感动。如果说,"感动青岛"是一面大爱的旗帜,那一路走来的十余年间,越来越多的平凡人在这面旗帜上书写下不凡事迹,带着光与热,影响并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到行列中,这是"感动青岛"的无声影响。而今的青岛,山水与人文的韵致,古典与现代的竞放,这里已经成为一座四季传递爱心的城市。一年又一年,即使生活周而复始,不变的却是这份影响你我他的大爱情怀……要知道,人们身边的感动,从未停止。  相似文献   

6.
"感动青岛"像一场盛典,每年都汇集着诸多动人的故事;它像一首赞歌,将人们期盼的"感动"娓娓道来,回味悠长。近日,备受瞩目的2014年度"感动青岛"十佳道德模范评选结果揭晓。他们分别是:热心助人的义务调解员姜东、面对海上危难出手相助的宋瑞清、"以俭养德"热心公益的中科院院士文圣常、热心公益的优秀志愿者郭送、危情时刻舍己救人的客运司机吴春刚、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热电一线工作者夏晓宾、舍己救人忠诚为民的好交警周再明、为援藏工作做出巨大贡献的宋广伟、中国女子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宋坤、用柔弱的臂膀承担家庭重任的吕秀珍。此外,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志愿者团队获得了2014年度"感动青岛"群体奖。  相似文献   

7.
“德者,通化理者也。”(《礼记·德记》)古人有过不少类似的论述,这说明远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看到了文艺和道德是相通的。在当今的生活中,在宣传教育中,人们看到文艺和道德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确实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揭示这两者的联系,相互影响和作用。对于发挥文艺在提高共产主义道德水平的作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伦理学的建设,是大得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乔飞 《走向世界》2015,(2):24-26
有人说:青岛有两种色彩最美,一种是大海蓝色的浪花,一种是啤酒金色的泡沫。而许多游客也正是通过这两种色彩走进青岛、认识青岛的。每年8月,当啤酒浓郁醇厚的麦香味飘散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便预示着啤酒节的如约而至。如同青岛啤酒精心酿造的醇香一样,啤酒城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充满激情的乐园。作为青岛国际啤酒节的主要举办地和重要载体,啤酒城这一激情的坐标对今日啤酒节的声名远扬有着突出而特殊的贡献。在啤酒节从最初的"自斟自饮"、"自娱自乐"逐  相似文献   

9.
现实人们的行为选择基于利益考虑的前提下 ,使行为具有了功利性倾向 ,功利性使人们在进行道德行为选择中 ,必然存在一种“成本—收益”的理性思考。为此 ,要使人们自觉地遵循一定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 ,必须建立一种对德行者的道德奉献与回报的机制 ,使人们在履行道德而遭遇生活困境时 ,得到必要的伦理制度关怀  相似文献   

10.
关于德治和法治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道德作为一种柔性的社会调控工具,通过人的内心直觉和社会舆论,自发地调整人类社会秩序;而法律则作为一种刚性的社会调控工具,强制性地调整社会秩序,这也就形成了历史上关于"德"与"法"的"治本"和"治标"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