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朱晓明 《黑河学刊》2010,(12):68-70,72
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由于历史传统和政治习惯,我国社会严重欠缺公民意识,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以公平感为基础,激发和调动国民的权利意识及政治参与热情,推进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构筑将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
时统君 《理论观察》2007,18(3):93-94
社会主义良法体系在社会生活中的有效实现是建立法治国家的重要价值目标,而良法体系为广大公民普遍自觉的遵守则是法的实现的最高价值取向。因此,公民守法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的重要基点之一,而公民严格恪守法律义务和积极主张法定权利既是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公民守法伦理的两大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3.
刘旭 《理论观察》2007,(1):98-99
社会主义法治以权利本位为根本价值取向。人民主权和保障人权的基本法治原则都要求公民拥有普遍而广泛的权利。社会的权利文化和公民的权利意识,决定法治发展的水平。社会主义法治在立法、执法和司法阶段的运行,社会主义法律在各个领域的贯彻,社会主义法治与时俱进的发展,有赖于公民对权利的行使和运用。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法治应当更加注重权利分配,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培养中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公民意识,对落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对新疆喀什地区中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现状的调查,发现学生具有较强的国家意识、责任意识、民族团结意识,需要加强权利与义务意识、参与意识。为有效提高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学校需要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统领的基础上,构建公民意识教育内容体系、创设校园公共生活、加强中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国民意识就是现代所说的公民意识.思想家们在"自由、平等、博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理念和口号下,界定了公民对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同,这就是最初的公民意识.在近代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下生成的国民意识,是国民外交产生的前提,而国民外交反过来促进了国民意识的巩固和沉淀.  相似文献   

6.
郭璇 《黑河学刊》2013,(2):39-40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是公民对自身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应履行权利和应承担义务的自我认识,是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公民意识水平的高低,对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可小觑。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不断提高,但不可讳言,其仍然存在着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短板"现象。  相似文献   

7.
陈兵  张庆庆 《魅力中国》2010,(32):128-128
权利救济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义所在。然而当前我国权利救济并不理想,我国权利救济存在以下问题:在立法上.权利救济体系存在缺陷,国家补偿责任立法不完善;在司法上,司法执行和保障体系并未有效构建实施;在法观念上,公民普遍缺乏法律证成意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应当从以上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道德意识和公民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值得重视和关注,这就需要继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拓展社会实践并增强大学生公民能力和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9.
随着民主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自己以及他人权利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走进"衙门"主张权利已不再是什么令人难堪的事情了。而我们权利的裁判者也摆脱了身兼多职的苦差,成了专业性的高"技术"人员,专司"输出"各种判决。自然,判决也因此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而多数民众的关注却似乎还停留在某个具体的判决书的层面,在此,笔者希望能提供一种理论上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战略任务。但从当前河南省公民意识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加强对"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公民意识教育进行研究,对区域经济经济建设和公民社会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20多年来,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明显提高,但是广大公民现有法律意识诸方面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呈畸形发展态势,即在人们的法律意识结构中,法律认知、义务意识、守法意识,实体法意识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法律情感、法律理念、法律意志、权利意识、用法意识、程序法意识则严重滞后甚至缺失.公民这样的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现实和潜在的思想羁绊.因此,亟需要促进广大公民法律意识诸方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强化公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今天,强化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公民意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公民关于法律规定的公民在国家的地位、性质、作用以及权利义务等思想观念的总和。一个国家公民意识的强弱,反映这个国家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水准。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包括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公民的爱国意识等。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谈一谈强化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3.
『八荣八耻』:新时代的公民生活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富春 《发展》2006,(8):29-29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包括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为我国公民生活提供了一个新时代的准则.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社会生活由一元向多元发展.与此同时,一些旧的规则已经失效,一些新的规则尚未完全建立,人们的观念出现混乱或真空现象.诸如法律意识不足,道德意识滑坡,信仰意识缺失.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在现实中既不维护自己的权利,也不履行自己的义务.也有人不讲道德、漠视道德,没有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更有人要么是无信,要么是迷信,缺少真正的信念.  相似文献   

14.
张磊 《理论观察》2012,(6):49-51
公民参与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不仅是公民的一项法定权利,更是影响政府决策和国家事务的重要途径。然而,受中国几千年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如官本位、臣民意识等思想,虽然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公民的权利意识在不断觉醒,但就目前公民参与的现状来看,中国公民参与存在着参与冷漠化和非制度化参与等问题,这需要构建和塑造参与型的公民文化来改善民众参与,特别是对政府决策的参与,以期推动公民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徐祥民教授在《对"公民环境权论"的几个疑问》一文中对"公民环境权论"提出了其对于权利控制权利与以权力控制权利的有效性、环境权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称等多方面的疑问。但是,笔者对于他的疑问也产生了几点新的疑问。  相似文献   

16.
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权利保障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群  张晓楠 《特区经济》2008,(12):162-164
农民权利保障的不充分是"三农"问题不能彻底被破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农民三种重要权利的缺失问题分析入手,提出了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保障农民权利的根本,始终坚持以农民为本的价值取向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巩固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保障农民各项权利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7.
从呼唤到运作:权利理论研究的中国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世发 《特区经济》2011,(1):244-247
权利问题始终是法理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特别是在近30年发展中,从最初"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的学术争论中确定权利的地位开始,权利理论就成为了中国法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经历了对权利的呼唤、使得权利意识被整个社会接受之后,如何实现和保障权利,也就是权利的运作问题逐渐成为权利理论发展的重心。进入新世纪之后,权利运作中对社会权利的关注又成为权利理论中新的热点问题,这是对权利运作的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完善、个人权利意识的逐步苏醒必然凸显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有自己的利益。我国现行立法尚未设立相关的保护公共利益的诉讼制度,由于没有具体的权利人主张权利或具体权利人基于各种原因没有起  相似文献   

19.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高校要促进民主化的教育与管理,孕育培养公民意识的良好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公民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公民行为训练与实践体验;整合校内外多方教育力量,形成以高校为主导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20.
沉默权也称沉默的自由或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它是指"公民可以自已的思想和良心不予表露而保持沉默"①引伸出的被刑事追诉之人对刑事指探保持沉默的权利.这项权利在有关的国际文件和一些国家的法律中,通常被表述为:"不被强迫作不利于自己的证言或强迫承认犯罪."对沉默权的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但却处于"纸上谈兵"阶段,它并未被我国立法者所采纳,引入刑事诉讼法律,成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防御侦讯控审机关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