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由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革命牵动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化、多元化和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矛盾并拉大了相互间的经济级差。迅速摆脱贫困、寻求发展成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拟从西方发展经济学关于贫困根源的闸释和经济发展战略理论提出的基本内容出发,着重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部分发展中国家运用发展战略理论所进行的反贫困战略的实践和中国贫困地区的发展实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一西方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战略理论的提出,首先基于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贫困根源的探索和贫困问题的表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拉格纳·纳克斯(Ragnar·Nurkse)在50年代提出的“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是经济学家解释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最早尝试之一。纳克斯教授认为,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的贫困。  相似文献   

2.
林勇 《开发研究》2005,(6):104-106
本文分析了马来西亚的贫困状况和反贫困战略,总结了马来西亚30多年的反贫困成就。本文认为马来西亚的反贫困战略比较成功,表现在不仅有效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而且在减少贫困、缩小收入差距、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马来西亚的反贫困实践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贫困经济学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主要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贫困经济学领域关于经济增长和缓解贫困,贫困的内涵、度量和类型,减贫战略及其演进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的研究,并进行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在宏观上将减贫战略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微观上将瞄准机制直接瞄准穷人和进行制度扶贫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赶超战略源于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以及现代经济学和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经济全球化增强了先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惯性,致使发展中国家赶超的难度增大。发展中国家落后的根源在精神层面,必须从国内的教育和国民精神素质、政治和法制条件、经济增长的条件等方面配套入手实施赶超。各个方面的条件是相互关联的,任何一个条件的欠缺都会对整体的发展构成“短边”障碍,使赶超成为不可能。  相似文献   

5.
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六分之一的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许多国际组织、政府和研究机构都提出了种种反贫困理论和发展对策。作为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一直十分关注反贫困问题,并在贫困实质、反贫困思路及对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这些反贫困思想对指导我国反贫困实践,具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关于对贫困的认识问题社会主义的中国还有没有贫困问题?如果有,贫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贫困是不是社会主义?这些问题构成对贫困实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张唯实 《发展》2006,(11):67-68
西部是一个农业地区,人口的绝大部分在农村。西部农村人口多,增长快,而农业自然资源相对较少,因此产生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现阶段西部面临的重要人口问题之一。反贫困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战略,而西部农村反贫困又是中国反贫困战略的重中之重。要消除西部农村贫困问题,关键是要找准西部农村贫困的根源,进而制定科学的反贫困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反贫困方面确定了巨大成就,为全世界的反贫困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要想建设真正的和谐社会,中国当前面临的贫困问题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反贫困现状更是不容乐观。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下降、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以及教育的滞后是造成中国现在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中国应重新构建反贫困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的突出难点。贫困和发展是21世纪中国西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生存挑战和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研究甘青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反贫困的制度创新、组织重构,必须坚持从民族文化的背景进行考虑,只要将视角落在民族文化的层面上,以保护和创新民族文化为前提,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扶贫战略,从而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贫困与反贫困思想在世界反贫困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反贫困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对其加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将从马克思贫困思想与马克思反贫困思想两方面展开探析,全面阐述马克思对贫困概念的理解、马克思对贫困人群的界定以及马克思贫困与反贫困思想的主要内容等。  相似文献   

10.
张莹莹  黄进 《开发研究》2023,(1):139-148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我国的贫困治理工作将会出现四个方面的转变,即从整体区域性反贫困向以个体和家庭为主体的精细化反贫困转变,从解决生存问题的绝对贫困治理向解决发展问题的相对贫困治理转变,从减缓贫困向预防贫困转变,从脱贫攻坚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系统性任务转变。这些转变对我国贫困治理以及普惠金融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普惠金融在以往的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障碍和瓶颈,深刻制约了其反贫困实效。因此,要想提升普惠金融的反贫困效能,需要将金融服务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性社会服务,因其在价值追求、理论视野和方法技巧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可以在推进普惠金融反贫困中发挥一系列重要作用,如测量评估和精准识别服务对象,提升金融能力与素养,增强农民人力资本,协助开发针对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等。  相似文献   

11.
曾敏  向仁康 《特区经济》2011,(6):292-29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显现,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家庭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阻碍。依据马克思贫困理论的三个层面,从技术基础、表现形态和制度决定,分析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的产生背景、社会构成和结构成因,提出了城市反贫困的途径,旨在为我国的城市贫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贫困与反贫困的理论探讨(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贫困,作为著名的“三P”问题之一,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各国人民一直在为摆脱贫困做不懈的努力,许多国际组织、国家政府也曾制定一些雄心勃勃的反贫困计划、学者们也不断提出种种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和实践对一些国家缓解贫困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并未使人类彻底摆脱贫困。据世界银行报告,世界上仍有1/5的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因此,对贫困与反贫困的理论探讨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贫困的基本问题如概念、标准、  相似文献   

13.
荣建民 《发展》2000,(9):21-22
反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就一直在努力解决贫困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反贫困斗争从一个层次深人到另一个层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贫困问题依然存在,至今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本以甘肃省农经和贫困监测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制约甘肃贫困地区脱贫的根本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面向新世纪的扶贫战略及其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反贫困中的制度创新──有关贫困社区及群体的参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反贫困行动已经由通过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而普遍受益的“经济增长与发展阶段”,及通过有目标的“地区经济发展阶段”而进入了以减少并消除“绝对贫困人口”为导向的所谓“扶贫攻坚阶段”。本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贫困状况普遍存在于农村及城市,其中农村的大多数人口处于贫困状态。可以说,贫困(以人均收入及营养摄取量为基准)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特征。因此,80年代以后由于改革政策所引发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制度安排可以被作为与反贫困直接相关的制度创新。这种创新的主要方面是:1.在宏观上对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引发…  相似文献   

15.
农村贫困线的测度与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贫困测度是监测贫困状态和制定反贫困政策和战略的重要依据.农村是我国反贫困的主战场,如何准确地界定贫困村,特别是如何科学地确定贫困线,是全面描述和正确评估农村贫困的现状和脱贫进程,及时把握扶贫政策对缓解农村贫困的实际效果的关键,并成为当今理论研究和反贫困实践的热点.文章对贫困线的构成要素、测定方法、演变过程和调整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殊类型地区的贫困问题日益成为我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本文关注的主题是如何在国家宏观战略层面转变扶贫战略,在微观层面采取的利措施,有效解决贫困革命老区面临的发展问题.作者利用四片区革命老区的农户调查资料构建模型,对影响我国革命老区农户贫困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区位和消费性负债是影响革命老区农户贫困的重要因素,能力贫困是困扰革命老区农户脱贫的一个重要因子,提高土地规模化程度以及转移农村劳动力能减轻农户贫困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的突出难点。贫困和发展是21世纪中国西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生存挑战和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研究甘青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反贫困的制度创新、组织重构,必须坚持从民族文化的背景进行考虑,只要将视角落在民族文化的层面上,以保护和创新民族文化为前提,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扶贫战略,从而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贫困规模的测度体系以及反贫困效果的评价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贫困识别、贫困加总、贫困分解三个模块。得到的主要结论是政府扶贫政策达到的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其扶贫的手段的不同,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政府必须制定出亲贫困增长战略。  相似文献   

19.
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六分之一的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中国也有大面积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列人(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贫困县有592个,到1998年底,仍有4200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面对贫困与反贫困的严峻形势,许多国际组织、政府和研究机构都提出了种种反贫困理论和发展对策。作为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一直十分关注反贫困问题,并在贫困实质、反贫困思路及政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这些反贫困思想对指导我国反贫困实践,具有巨大…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的中国已经完全具备了消除绝对贫困的条件结构性贫困、区域性贫困和阶层性贫困并存是我国绝对贫困问题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开发式,面向贫困人口应成为90年代我国反贫困战略的基本特征90年代我国反贫困战略的主要内容90年代我国反贫困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