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洗钱"一词最早源自美国,由英文"money laundering"直译而来,法律意义上的"洗钱"则来自上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黑帮为发展自己的犯罪企业,谋取巨额经济利益,将非法所得的钱转为合法收入,简而言之"洗钱"就是把"黑钱"合法化.洗钱的本质在于掩饰、隐瞒其犯罪所得及其产生收益的性质和来源,使非法收益变为合法所得.如今,全世界每年"洗钱"量大概在1.5万亿至2.8万亿美元之间.追根溯源,洗钱罪应该是伴随着现代社会有组织犯罪日趋严重而出现的.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毒品犯罪、走私发展,特别是金融犯罪等有组织犯罪日趋严重.由于受各国和地区金融管理制度的限制,许多犯罪所产生的巨大非法收益无法随意转为合法收益,而洗钱作为某些犯罪的下游犯罪,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因此洗钱的犯罪集团孕育而生,而且热衷于把犯罪的目标投向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利用其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经济社会体制不健全等漏洞进行洗钱犯罪,这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甚至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巨大的危害.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金融安全成为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而洗钱罪侵害的正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进而危害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金融电子化的背景下,本文从洗钱犯罪对我国国家金融安全的危害出发,以洗钱犯罪和金融安全问题的一些理论研究为基础,探讨反洗钱金融监管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和如何健全完善我国反洗钱金融监管制度,以期望为建立一个稳定的、不断发展的金融市场而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2.
陈宇 《中国经贸》2008,(24):59-59
金融犯罪并非一个法定概念,我国刑法中设计金融的犯罪集中表现为刑法分则第四章第四节、第五节规定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金融诈骗罪。金融犯罪概念本身没有统一的界定,就是以“金融犯罪”概括我国刑法中有关金融的犯罪是否科学也受到质疑。有的论者称它为“危害金融罪”,也有的称为“扰乱金融秩序罪”等说法。本文采用通说,以“金融犯罪”作为有关金融的犯罪的类罪名。  相似文献   

3.
曾照雷  王伟 《魅力中国》2011,(5):152-152
我国刑法第193条规定了贷款诈骗罪。该罪设立之初对打击贷款诈骗犯罪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刑法对该罪规定的疏漏之处日益暴露出来。司法实务中出现的新的贷款诈骗行为越来越多,尤其是贷款诈骗罪的竞合犯罪给司法部门认定这类行为造成了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4.
洗钱,通俗的说,就在将赃钱洗干净的行为,即通过各种手段将犯罪所得的黑色收入合法化的行为.洗钱是一种国际犯罪.中国应从立法上扩大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的范围,克服因法律不明确而造成的“犯罪逃逸“或“惩罚失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反洗钱的含义以及洗钱危害 1、反洗钱含义 反洗钱,根据我国的《反洗钱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体制必将逐步开放,一些跨国犯罪集团利用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而法律尚不够健全的特点,乘机向我国渗透,与国内犯罪交叉融合,将中国作为他们洗钱的新据点,使中国洗钱犯罪呈上升趋势。洗钱犯罪因其具有的专业性、集团性、跨国性的特点,因此,在反洗钱过程中,不仅要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知识产权犯罪越来越多,知识产权犯罪中的数额在定罪、量刑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决定出罪入罪和刑罚的轻重.在立法上,建议采用双轨制的立法模式,应当统一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的数额入罪标准.  相似文献   

8.
金融犯罪并非一个法定概念,我国刑法中设计金融的犯罪集中表现为刑法分则第四章第四节、第五节规定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金融诈骗罪.金融犯罪概念本身没有统一的界定,就是以"金融犯罪"概括我国刑法中有关金融的犯罪是否科学也受到质疑.有的论者称它为"危害金融罪",也有的称为"扰乱金融秩序罪"等说法.本文采用通说,以"金融犯罪"作为有关金融的犯罪的类罪名.  相似文献   

9.
原涛 《魅力中国》2010,(31):145-145
现行刑法把单位纳入犯罪主体的范畴。私有性质的公司、企业纳入单位犯罪主体的问题,无论从刑法原理、犯罪构成要件,还是从立法起源及单位犯罪规定的内容上看,都应将私有性质的公司、企业纳入其中。对于机关主体犯罪范围,国家机关应被包括在其中,同时,有关条款对国家机关犯罪的罪种范围做了明确的规定,避免社会和司法实践上的混乱。单位犯罪主体的犯罪处罚,新刑法采取的是以两罚制为原则,以单罚制为补充;同时应认为单罚制与单位犯罪主体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10.
王涵 《中国经贸》2012,(18):82-85
洗钱是指为了掩饰资金来源,拥有者身份资料以及逃税漏税等犯罪行为将毒品,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者其他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本文主要介绍了洗钱的概念.法律规定,洗钱活动常用的过程以及手法以及一些实际存在的犯罪实例,并且对于洗钱的过程以及主要手法即“赌博洗钱,海外投资洗钱,艺术品洗钱,境外银行洗钱,地下钱庄洗钱”进行了可行性与操作分析,同时提出了一定的关于反洗钱方面从银行制度,法律对策以及技术监管方面的改善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都海生 《魅力中国》2013,(20):308-308
目前盗窃铁路运输物资的犯罪活动还很猖獗,这类案件多数是多人结伙作案,预谋的过程又是多种多样。共同盗窃铁路运输物资的案件中,共同作案人如果是在一起共同预谋,对接货人和掀货人属共同犯罪,定盗窃罪不存在什么异议,但有的预谋方式,是单线联系,有些作案人是在盗窃行为开始后被联系而参与其中接货的,对这样的接货人是按共同盗窃定盗窃罪,还是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实践中认识不一,要正确区分二罪,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一、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向共同盗窃罪转化的条件来看  相似文献   

12.
王韬  刘刚 《特区经济》2012,(3):270-272
金融犯罪中,有一些典型的罪数问题容易混淆。盗窃信用卡并使用属于想象竞合而不是法条竞合。伪造并出售该伪造的货币,成立吸收犯而非牵连犯。伪造有价证券等并将其用于诈骗的,成立牵连犯而非吸收犯,更不是结合犯。本文分析了金融犯罪中若干典型的罪数问题,并就想象竞合与法条竞合、牵连犯与吸收犯、结合犯之间的区别进行了理论探讨,对结合犯的认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实行行为是贯穿整个犯罪论的核心概念。构成要件中危险行为的界定,因果关系的判断,犯罪的预备阶段和犯罪的实行阶段的区分,正犯和共犯的认定,一罪与数罪的厘定,都离不开实行行为。实行行为并非法定概念,不像犯罪一样,刑法第3条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正因为如此,学界对它的争议从未停止过。以下将一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王淼  那力 《亚太经济》2013,(3):65-70
受控外国公司税制(CFC规则)是OECD各成员国的一项重要反避税措施。新西兰与其他OECD成员国不同,是唯一对来自CFC的积极所得征税的国家,这种税收政策使其经济、海外投资受到严重的不利影响。2008至今,新西兰一直致力于新的CFC立法,修改对本国居民的受控外国公司所得的征税方式。新的CFC规则效仿其他OECD成员国的作法,将CFC产生的积极所得排除在应纳税所得之外。积极所得和消极所得的法定区分标准,以及如何防止纳税人利用该标准进行跨境避税,是新CFC法的两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钟川 《老区建设》2007,(11):29-30
2006年10月31日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指出,为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称之为反洗钱法.近些年来,反洗钱概念逐步深入人心,监管工作已经展开.但如何更好强化监管防范洗钱风险,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本文就基层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朱晓征 《魅力中国》2010,(32):124-124
要求一般赃物犯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对物品赃物性质须是“明知”,是古今中外的立法通例。根据我国刑法第312条的规定。该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人主观上不知是犯罪所得或其收益,即使客观上实施了上述行为,也不能成立该罪。这是我国刑法界的通说,对此没有争议。对于“明知”的理解和认定,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笔者对“明知”的内容加以全面论述论述。  相似文献   

17.
蓝潮永 《辽宁经济》2000,(10):26-27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处罚原则,并在分则中对各种单位犯罪的罪状和处罚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刑法中直接涉及单位犯罪的法条有百余条,单位能构成犯罪的达百余种,而现行刑事诉讼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规定完全从自然人的角度出发,忽略了对单位这一特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和程序的规定,致使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的惩处只能参照刑事诉讼法对自然人犯罪的规定,缺乏必要的程序性依据。现就诉讼程序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探讨。   一、犯罪单位诉讼地位问题   犯罪单位是指为谋…  相似文献   

18.
刘亮 《魅力中国》2012,(32):79-79
在我国《刑法修正隶(六)》未颁布之前,对于经济类的犯罪中,对滥用银行贷款的惩治只有《刑法》第一百七十五务的高利转贷罪以及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贷款诈骗罪,显然对于目前的经济形势、经济犯罪问题的日益突出的状况,以及现实的复杂的经济生活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国在2006颁布了《刑法修正寨(六)》,增设了骗取贷款罪来完善对经济类犯罪的立法。因而,对高利转贷罪、贷款诈骗罪、骗取贷款罪之间关系的辨析就显得必要了。本文,笔者以其犯罪的构成,即主体,客体,主、客观方面为基点来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司法实践的适用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非法行医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设非法行医罪以来 ,司法实践中适用该罪时遇到不少问题 ,文章从非法行医罪是行政犯罪的本质特征入手 ,结合两起非法行医案 ,论述了行政执法滞后与非法行医罪的冲突、医务人员能否成为非法行医罪主体以及如何理解非法行医、情节严重、执业医生资格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的犯罪现象不仅在数量上逐年上升,而且案件种类不断增多,细化趋势也很明显。自1997年刑法典颁布至今的刑法立法实践证明,目前我国刑法立法的犯罪化特点突出,非犯罪化占得比例极少,犯罪圈扩大化特点明显,影响刑法立法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影响因素诸多。本文主要对犯罪学的应然与实然之罪理论、刑法立法的谦抑性原则、犯罪圈扩大化的价值追求等三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