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根据央行发布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从2月1日起,我国居民个人结汇和境内个人购汇年度总额正式提高到5万美元,此举不仅满足境内个人的用汇需求。同时也是实现藏汇于民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
钮海津 《现代乡镇》2011,(3):125-127
2011年1月7日,《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出台。试点对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额度作了规定: ——直接投资的年度总额不超过2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人物     
正2014.11.13—2014.11.19"当然我希望小米做好,能不能做好取决于他自己。但是我相信,格力一定是一个百年企业,一定能走得很好。我们到任何时候都要牢牢记住自己在打地基,所以我没有必要跟哪个去比,我坚持自己百年企业的梦想。"——近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回应与小米董事长雷军的10亿"赌局"时说。香港市民每人每日兑换人民币的限制取消,可令人民币产品更加丰富。"——针对香港从17日取消香港居民每天2万元人民币的兑换限制,18日,香港中国银行个人银行及产品管理副总经理周泽慈公开表示。  相似文献   

4.
印度在1993年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其汇率制度最近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为亚洲“最理想的”汇率制度。印度汇率制度最主要的特点是对浮动汇率进行管理。印度储备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积极干预,以保证卢比汇率的基本稳定。在资本项目的开放上,印度实行自由化与管制并举,对商业或个人目的所涉及的大多数正当交易实行可自由兑换,而对短期资本借款和居民境内存款的自由兑换则进行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5.
2万元兑换上限被取消 金管局总裁陈德霖12日表示,香港居民每人每日2万元人民币兑换限制将在下周一取消.此举令香港人参与沪港通及各种人民币金融交易会更方便.人民币兑换松绑后,兑换需求会增加,但具体增幅尚待观察. 放宽香港居民2万元人民币兑换限制,业界期盼已久,去年银行公会团拜访内地央行时就已经提及.而乘着沪港通势头,限制顺利松绑.限制放松前,香港居民是透过内地窗口兑换人民币,即在岸人民币(CNY),每人每日上限为2万元人民币.而不经内地兑换窗口,就是香港居民直接在离岸市场CNH兑换.  相似文献   

6.
从客户结构研究拓展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新增长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晓彤 《特区经济》2005,(12):218-219
一、现行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瓶颈分析1.银行个人理财服务门槛设置较高银行推出个人理财服务大多有着不低的门槛。无论中资还是外资银行,几乎都设定了50万元人民币或10万美元的底线,用来区分V IP客户,即一对一个人理财服务的对象。如中行、招行是本外币存款余额折合人民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民币大量出境已成为黑河口岸货币投放增加的一个新的重要因素。据统计,1996年,黑河口岸仅各家外汇指定银行.为俄方游客、.商人等兑换外币数量即达86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000余万元。由于黑市上美元价格高于银行买入价,其兑换星也远远大于银行的兑换量。据估算,1996年,黑河口岸外币流入量超过2500万美元;流出人民币两亿多元(边境小额贸易及边民互市贸易中,直接用人民币现金结算而流出流入的人民币,困难以统计而未包括在内),约占当年黑河口岸所在地——一黑河市爱辉区和经济合作区货币投放(641亿元)的三分之一,占黑…  相似文献   

8.
国际     
《天津经济》2013,(4):81-81
塞浦路斯放宽货币管制允许银行间现金转账 2013年4月5日,塞浦路斯财政部颁布法令,部分放宽了为了防止银行挤兑而实施的货币管制措施.允许国内企业进行银行间的现金转账。声明表示,企业可以每个月进行至多1万欧元(1.3万美元)的银行账户之间转账:银行账户之间转账的个人额度限制是2000欧元。  相似文献   

9.
岳萍 《中亚信息》2004,(11):42-43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在吉尔吉斯斯坦实行小额贷款项目,两年内发放了1万多笔总额为1700万美元的贷款。  相似文献   

10.
朱静波 《理论观察》2009,(5):167-167
为进一步了解个人外汇管理政策执行效果及银行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银行个人外汇业务合规经营。国家外汇管理局齐齐哈尔市中心支局在对个人外汇业务专项检查中了解到,银行个人结汇业务办理情况不容乐观,个人结汇业务亟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1.
越南商业银行获准经营外汇本刊讯越南国家银行行长高士谦授权越南商业银行及投资发展银行经营外汇,并可在国外银行开设存款帐户,有权核发外汇输出许可证让自己的银行员工将经营所得汇出国外,每次最多金额为50万美元(或其他等值外汇),超额者必须事先向越南国家银行...  相似文献   

12.
王建国 《辽宁经济》2013,(10):78-79
现代商业银行实行个人客户经理制,给银行利润增长及业务发展带来明显的益处和动力,同时,也是客户需求和市场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当前个人客户经理管理主要风险点,并提出了防控个人客户经理管理风险对策.  相似文献   

13.
据国际金融集团、乌兹别克斯坦租赁协会和Prime Rating Services公司联合公布的数据,乌兹别克斯坦2008年租赁业务总额比2007年增加了56.9%,达到2.662亿美元。与2007年相比,2008年由租赁公司完成的租赁业务总额增加98%,达到1.683亿美元,由银行完成的租赁业务总额增加了16.7%,达到9330万美元。租赁业务数量由2007年的5100宗增加到2008年的5900宗。  相似文献   

14.
张倩倩 《沪港经济》2007,(10):32-36
根据美林集团(Merrill Lynch)和凯捷咨询(Capgemini)发布的《2006年度全球财富报告》,中国持有流动性资产(现金、有价证券、非自住住宅等)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数量达到32万。波士顿咨询(BCG)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国高收入阶层的年财富增长率约为13%。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巳然成为目前亚洲地区第二大个人财富管理市场。这个新兴的市场蕴含着无限商机。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实际已经升值 人民币的处境似乎从来没有这么尴尬。 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似乎建国五十多年来从来没有如此大过,其程度已超过了人民币的忍受能力。 只要看看这个事实你就会明白,银行里挂的官方牌价,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牌价是1∶8.2771元(每天只在小数点后第4位上变化),虽然用这个价在银行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是有条  相似文献   

16.
李鹏 《辽宁经济》2009,(1):60-60
一、人民币升值过程简要回顾 1994年我国进行第一次汇率制度改革.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曾经保持在1美元兑换827~8.28元人民币水平。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即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当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  相似文献   

17.
关于近期人民币汇率飙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钧炎 《北方经济》2008,(10):78-79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我国人民币不断升值.汇率改革前1美元兑换8.3元人民币.截至笔者发稿时.汇率已突破1美元兑换7.1元人民币的关口.升值幅度已经超过14.5%。如此迅速飙升的人民币汇率到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是否超过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承受范围呢?  相似文献   

18.
港币联系汇率制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国 《亚太经济》1998,(7):24-27,10
一、汇率稳定的维护机制及运行效果1983年香港实行联汇制以来,港币兑美元及其它主要货币的汇价基本保持稳定,这主要得益于联汇制良好的内在稳定机制及不断改进的货币管理制度。1、联系汇率制的稳定机制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币的发行量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自动地扩张和收缩,从而使联汇制具有自动调节汇率水平的机制。例如,市场对美元等外币的需求增加时,港币面临贬值压力,港币兑美元上升到7.8以上,当这种偏差足以弥补银行的交易成本时,发钞银行便会以78的固定汇率向外汇基金兑换美元,然后将美元投放到外汇市场以获利。其结果是外汇…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当前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处于对外货币政策的焦点。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后人民币一路升值.从1美元兑换8.3元人民币飙升到近期的1美元兑换6.8元人民币。从近期频繁的中美、中欧贸易摩擦来看,人民币升值外部压力巨大.对我国的房地产股票价格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业掀起并购风潮一、日美英等国家大银行并购情况(一)日本(1)1996年4月1日,东京银行与三菱银行完成合并,称为东京三菱银行,资产总额达7014亿美元,有21万多国内员工,在世界各地开设1194多个营业点,一跃成为全球最大银行。(2)日本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