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展示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展示了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人民的觉悟.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马克思主义本身适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初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3.
新论点     
《西部大开发》2006,(1):6-7
刘国光:反思改革不等于反改革;王志浩:中国不会陷入“日本病”;李荣融:2008年国有大中型困难企业全部退市;罗俊华:公务员考试是巨大的内耗;左小蕾:股改成功的重要指标是新股恢复发行;谢国忠:境外热钱撤出将引发房地产危机;童大焕:过度医疗猛于矿难;邓聿文:中国进入风险社会;辛向阳:体制转型导致社会公德大面积缺失;盛大林:给8000亿地下信贷一个合法通道;易宪容:财政政策须由“投资”向“公共服务”转型;魏建国:跨国公司与民企是中国经济两个主体;傅勇:对比印度,中国经济未来不容乐观;高辉清:能源价格改革需谨慎;吴敬琏:中国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4.
三农资讯     
《老区建设》2008,(19):4-5
温家宝:各国通力合作 解决粮食等难题;回良玉:建立健全灾害应急和社会救助体系;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7.1%;中国农村建设占中央投资总规模比重已近半;中国年产值超亿元村庄已有8000多个;财政扶贫机制创“新招”  相似文献   

5.
声音     
李毅中:大型国企不搞管理层收购;黄孟复:非公经济发展障碍将进一步消除;娄勤俭:信息产业成为中国第一支柱产业;邱晓华:农业是中国经济最大亮点;厉以宁:重型化是中国经济必经阶段;张汉林:中国将迎来全球反倾销的高峰;范剑平:“长短拳”并出 “组合拳”继续;  相似文献   

6.
观点聚焦     
《浙江经济》2006,(20):62-63
刘福垣:社会保障度就是社会和谐度;习近平:基层民主越健全,社会越和谐;丁宁宁:政府公共服务的间质性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措施;龙永图:中国经济增长并不对全球能源造成威胁;[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声音     
唐双宁:国有银行上市不是目的;周小川:利率市场化条件越来越成熟;曹玉书:中国物价将基本保持稳定;巴曙松: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4个滞后;顾云昌:中国股市走熊导致房产过热;吴定富:保险业发展的4个突破;马凯:宏观调控更紧迫;徐匡迪:转变制造业增长方式是当务之急;韩志国:中国内地股市面临三大威胁;薄熙来:关注中国商品在国外的处境;刘明康:中外资银行合作是双赢。  相似文献   

8.
声音     
朱志刚:产能过剩制约国企效益稳定增长;王曙光:小额信贷发展面临五大挑战;赵晓: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房价必跌;刘明康:坚决遏制不良贷款反弹态势;姚定康:进入联合国采购体系潜力很大;龙永图:中国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潘岳:化工石化业环境安全问题突出;吴晓灵:中国不追求外储数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政策导航     
《发展》2006,(10):5-5
助学贷款代偿新规颁布:到西部就业 贷款国家还;宜居城市标准明年推出;甘肃3年内“包工头”退出历史舞台;福建:建筑装修工程拟立法设“保修期”;中国应对老龄化社会来袭[编按]  相似文献   

10.
观点     
《浙江经济》2005,(13):63-64
专家:中国正在形成巨额投资机会成本;罗奇:中国GDP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潘岳:企业要走绿色发展道路;陶冬:中国企业大规模海外并购是输不起的豪赌  相似文献   

11.
观点聚焦     
《浙江经济》2006,(12):62-63
白津夫:国企改制应谨防外资化;专家:技术黑漏正吞噬中国产业;莫纪宏:从立法源头抑制房价虚高;张晓晶:金融发展会拉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世行:中国应警惕房货过量放大金融风险;专家:政府应出面为中国企业国际化铺路。  相似文献   

12.
声音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5,(10):10-10,12
亚行:今年中国GDP增长率预测调高至9.2%;马凯:中国经济运行中仍存五方面问题;发改委研究院:三大因素影响下半年经济运行;吴敬琏: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待转变;李荣融:中国将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3.
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正常运行。完善信用制度的必要性在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现实生活的要求;社会长期发展的要求;国际竞争的要求。完善信用途径可通过:培养信息意识,构建良好的人文基础;建设信用制度工程,依法规范信用行为;强化法律惩戒,提高失信机会成本;整合社会资源,构筑信用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4.
资讯传真     
《老区建设》2007,(11):42-43
范小建:东巴凤基础设施大会战有普遍指导意义;中国与东盟发表《南宁倡议》推进社会发展与减贫;浙江省老促会认真贯彻全国老促会第八次会长座谈会精神;魏小琴秘书长深入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包扶点考察定点包扶工作;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定点扶贫工作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5.
声音     
马凯:中国不存在“油罐空”问题;廖建成:中国农村市场潜力亟待开发;王众孚:治理商业贿赂有益于反腐倡廉;杜青林: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四方面问题;徐冠华:现代服务业是新兴工业化基础。  相似文献   

16.
观点     
《沪港经济》2007,(1):8-9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中国宏观经济急需解决两个“失衡”;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可维持20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指出: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须迈4道坎;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2007年不是中国经济本轮周期终点;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中国应该严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但是,从我国目前农村现状来看,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而要深化...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人的全面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它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全面发展的人;发展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社会协调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观点     
《西部论丛》2005,(11):8-8
厉以宁:我国外贸将有五个重要变化;温铁军:三个新提法凸显发展战略重大转变;吴晓求:中国股改后市场将呈现七大变化;中国金融业开放应谨防经济控制权缺失;巨额外汇储备需要更多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20.
整个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个方面的转变过程,即:从农业国到工业国,进一步到现代经济的转变;从农业社会到城市化社会的转变;面临着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这一百年间,中国经历了许多曲折:前半世纪由于战乱不已而没有实现这种转变;后半个世纪的开始30年由于选择了缺乏效率的计划经济模式而进展缓慢,只是到了最后的20年才走上了正确的轨道。但是实现三个转变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