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玥  都阳 《改革与战略》2014,(10):90-94
文章结合汇总数据和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微观数据,全面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在面临工人工资上涨冲击时,其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发现在2004年之前,总体上看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化解了工资的上涨,单位劳动力成本始终下降。而在2004年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轨迹开始分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依然下降。因此,中国制造业未来的竞争优势需依靠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来带动。  相似文献   

2.
《乡镇经济》2011,(4):57-63
劳动力供应由过剩向短缺转变、工资开始上涨的时点即"刘易斯拐点"。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效应,青壮年劳动力供给已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工资普遍上涨,中国"刘易斯拐点"已经悄然到来。"刘易斯拐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具有标志性意义,安徽是传统农业、劳动力大省,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期间,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发掘殆尽,工资上涨压力增大,劳动力供给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体制和发展阶段的原因,就业雇员化带来了国民收入分配中资本报酬份额提高,但这并未带来劳动报酬份额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报酬的增长明显落后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未来面对工资上涨的压力,要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依靠市场调节工资水平;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保护制度,推行工资集体谈判制度,慎重使用最低工资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中国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的判断标准:农民工实际工资较快提升,农民工与农民纯收入之比快速增加,"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原因是劳动力短缺;实证表明中国尚未进入刘易斯转折点。最后针对"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提出政策建议:推进农民工有序市民化、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力促农村剩余劳动力条理转移和提高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给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也给制造业劳动力市场带来诸多挑战。为了厘清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劳动力的影响,本文利用2004-2018年省级制造业工业机器人数据,匹配制造业行业层面数据,通过联列方程识别工业机器人使用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工资和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制造业劳动力市场整体就业和工资水平,对制造业劳动力市场的生产力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强于替代效应;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显著提升了高、低技能工人的就业,却显著降低了中等技能劳动力的就业,表现为就业“极化”效应;而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工资均具有正向影响,表现为明显的“升级”效应。本研究有助于客观认识数字经济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为进一步理解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和保持就业稳定的政策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工资低迷:人民币升值的真实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中国人民币升值最主要的原因是劳动力过剩导致劳动工资增长迟缓,特别是制造业部门的工资长期过低,导致出口的低成本和大量的贸易顺差,造成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改变和减慢这个趋势的主要措施,就是要提高制造业工人的工资。  相似文献   

7.
胡放之  望艳 《改革与战略》2012,28(2):142-144
劳动成本上升一方面弱化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制造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当务之急是改革现行的工资机制,从关注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角度转向人力资本积累,转向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竞争动力。  相似文献   

8.
张红奎 《特区经济》2006,213(10):117-118
本文基于GTAP模型,模拟了中国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外生上涨对社会贫富差距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普通工人工资的外生上涨无助于解决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反而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国际间的转移,会使中国有了更高的失业率,甚至有可能使收入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9.
我国次级劳动力市场为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却因为其不完善的工资决定机制而导致了劳动力价格扭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长期和稳定发展. "民工荒"的出现就是一个突出的现象.因此完善我国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机制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在借鉴西方传统工资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机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浩 《改革与战略》2011,27(11):172-175
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与劳动力短缺的长期性是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典型特征,再加上劳动力短缺造成了劳动力工资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使得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形势异常严峻。文章分析了这些特征背后的原因,并指出了在此基础上我国劳动力市场未来可能会遭遇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志凝 《北方经济》2012,(10):44-45
近些年来,中国国内劳动力队伍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劳动力成本上涨直接导致企业招聘困难、利润下降、员工流失率上升等问题,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着重论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带来的一系列困难,通过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建立工资调控机制、注重员工培训、注重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创建新型企业文化等手段尝试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劳动力工资持续上升,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总体影响越来越大,但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化学纤维制造业等10个行业,劳动生产率相对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更快,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客观趋势,一方面要注重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维持现有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和发挥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王永钦  董雯 《世界经济》2023,(7):88-115
本文利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匹配区域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水平,分析了机器人兴起对中国劳动者收入和工资结构的影响,尤其关注了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作用。研究发现,从直接影响看,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部门的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工资性收入都具有显著负面效应;但从间接影响看,机器人应用对非制造业部门的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就工资结构而言,机器人应用对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工资极化”特征。本文进一步从劳动者的相对议价能力和不同部门劳动力的替代性与互补性视角,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者工资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本研究表明,在人工智能时代,健全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兼顾工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对推动高质量就业和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952-2008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两步系统广义距(Two-step system GMM)估计方法考察了工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952-1978年,工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不明显;1979-2008年,工资通过劳动生产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而通过资本生产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本文进一步从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和出口两个方面来探析工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偏离,结果显示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阻碍了工资作用的发挥,出口增加缓解了工资上涨企业寻求创新的动机.  相似文献   

15.
杨春艳 《世界经济研究》2012,(7):41-45,59,88
本文在中国贸易非均衡发展现状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从商品价格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和生产率进步机制角度探讨中国贸易开放影响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具体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就制造业总体而言,贸易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机制和劳动生产率机制来影响行业工资,造成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2)具体而言,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进出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共同作用于行业工资差距;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进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是扩大工资差距的动因;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出口贸易是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劳动关系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的趋势日益显著。现阶段,制造业企业成为集体性劳资冲突的多发地,在制造业企业建立并推行集体谈判制度,尤其是工资集体谈判制度,以解决集体性劳资冲突,实现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将会是必然趋势。以往的实证研究表明,集体谈判制度的推行势必会提高员工工资水平,增加企业劳动力成本。在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增速放缓甚至减少的背景下,集体谈判制度全面推行势必会给制造业企业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各国争先用机器人升级制造业科技巨头一举一动引人注目,为何都看上机器人市场?原来近几年世界各国工资上涨,人口老化,低端劳动力缺乏,促使业者积极寻找替代方案,而发展智动化成为当务之急,机器人正是智动化关键核心。而美、日、中更扮演推波助澜的角色。2009年11月,奥巴马提出"再工业化"重振景气。而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L0)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人均月薪为3263美元,约为全球平均1480美元的两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科院5月1019发布报告认为,我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的时代转变,这个转变的拐点将在“十一五”期间出现,确切的时间可能是在2009年,这个转变会带来城乡劳动者工资的上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纺织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加以测算,发现纺织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在1999~2011年间期间虽伴有略微回升但总体趋势走低.单位劳动力成本是影响纺织业利润的最重要的因素,近13年来重庆市较低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带来了利润的增加.本文提出应当继续保持重庆市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消除工资上涨带来的担忧,不断提高纺织业的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业工资的地区趋同性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 1 995~ 2 0 0 2年中国制造业分细行业的分省时间序列资料 ,考察了地区间工资的趋同性。由于分细行业的资料可以更好地控制工资的行业差异 ,因而本研究能够准确地观察工资在地区间的趋同与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 ,中国的改革促进了地区间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