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促进农村消费增长必须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然而.目前制约农村消费增长的金融阻滞因素却很多.主要包括:1、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的缺陷.带来了消费信贷供给脱节。2、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缺陷,难以满足农村消费领域的金融现实需求。3、金融产品创新意识的缺乏,难以适应农村居民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4、农村消费信贷的严重滞后.阻碍了农民即期消费的拓展。本文提出了促进农村消费增长的金融支持举措.以期对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成为现代经济核心,农民收入和消费充分货币化的情况下,研究促进农村消费增长绝不能脱离金融支持,金融支持应该而且也能够在促进农村消费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消费规模偏小、消费层次偏低、消费倾向不断下降是当前我国农村消费的基本特征。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消费环境差、农村流通体系滞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缺失等是制约我国农村消费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农村消费的有效开拓,要做到以下几点: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以奠定农民消费的坚实基础;拓展流通体系,并拓宽投资渠道;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并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通过财政与金融手段有效配合,以促进农村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4.
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否,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整体繁荣。文章认为,由于我国农村生产性消费意愿不足,农民无持续增收和消费能力,加上农业的再加工能力不足与组织化程度低,造成农村的消费需求增长十分缓慢。通过刺激生产性消费,强化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加大农村的教育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农村消费难的现状,从而有效推动农村市场繁荣。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消费金融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央政府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很快取到了初步成效,然而要保证中国经济今后长期稳步增长,应采取以经济转型和培育新增长源为着力点的、兼顾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将扩内需、调结构与保增长并行列为最终政策目标。因此,大力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成为重大课题。重点应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动消费金融市场供应主体多元化发展;加快消费金融产品创新,转变消费金融经营模式;加快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步伐,保障消费信贷资金流动性。  相似文献   

6.
廖红丰 《改革与开放》2006,(5):30-31,37
<正> 金融作为经济活动中一个相对独立因素,一方面,通过促进储蓄和投资增长、优化资源配置、便利交换等活动,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其风险的存在以及不合理的金融发展又会阻碍经济增长。一、民间金融在现代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绩效分析1、农村民间金融在促进要素投入量增加中的贡献主要通过促进储蓄率、  相似文献   

7.
耿新  张匡  王振 《山东经济》2011,(4):76-80
当前济宁市农村居民消费的消费结构、消费地点选择、商品流通渠道等方面均有明显变化。农村居民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潜力巨大,特别是电动车和汽车的消费增长将成为济宁市农村消费市场新亮点。然而,农民收入低、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消费信贷金融支持体系几近空白等因素制约了济宁市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的释放。立足济宁市农村经济发展实际,从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特别是工资性收入,如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以及继续加大“家电下乡”实施力度等方面提出农村居民消费市场启动策略。  相似文献   

8.
声立香  陈华 《山东经济》2012,(4):113-118
城乡金融的不平衡对农民收入增长有多方向的影响。研究显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二三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农村金融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镇金融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产生了制约作用;同时,二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消费对扩大内需、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至关重要。就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村消费的金融支持而言,长期存在的金融抑制问题限制了金融对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的作用。文章通过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证明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消除资金流动的马太效应是短期内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农村内部形成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并依此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的缺陷,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和正规金融相比较,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地区存在的合理性.1、信息不对称,拥有大量软信息;2、手续简单,运营成本低;3、从替代品角度看非正规金融具有担保抵押优势;4、由于居住、社会关系等原因,金融风险比较低.因此,应正确认识和引导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地区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永 《特区经济》2009,(8):160-16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但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消费、投资、净出口三者的关系看,三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平衡,其中消费需求中的农村消费需求尤为不足。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将农村消费市场培育成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农村消费稳定增长,不仅是诱导当前我国消费快速增长的关键所在,而且是今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2.
《发展》2009,(6):154-154
为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方针,通过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以促进消费需求增长,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拟试点设立消费金融公司。首批试点城市将设在北京、上海、天津和成都。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后的十多年,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城镇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一半.城镇化已经被确定为下一步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器。伴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以“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和汽车贷款”为主的中国消费金融也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为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本文从消费者的金融需求出发.研究建立包含银行、保险、金融消费在内的金融生态圈,优化多方合作模式,推进消费金融,促进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慧  李阳萍 《改革与战略》2011,27(10):98-100
文章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以1985—2008年河南省数据为例,分析了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农村居民家庭消费需求收入弹性,测算了农村消费需求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拉动率。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很小,大部分是依靠城镇消费和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河南省农村市场不论是生活消费品还是生产资料的需求潜力巨大,开拓未来河南省农村消费市场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5.
黄羽新 《改革与战略》2010,26(7):112-115,146
农村消费排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当前农村消费排斥主要有收入排斥、社会保障排斥、消费环境排斥、金融排斥、消费结构排斥和消费观念排斥等六大维度。破解农村消费排斥,要以制度创新为先导,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环节,改善消费环境,更新农民陈旧的消费观念,发展农村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6.
金融支持对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城镇化背景对金融支持农村居民消费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现状,以及城镇化背景下金融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金融支持如何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发展给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发展的实践也证明金融发展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经济增长,但金融发展效应似乎并未在城乡经济增长取得均衡。本文运用VAR动态计量经济学方法,从金融与城乡二元经济的二元层次来分解金融对经济的影响,比较城乡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效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得益于城市金融的巨大发展,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也促进金融资源在城市的优化配置;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影响甚微,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并无长期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一、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状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提出发展消费金融。1998年和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和《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时期,消费金融发展较缓慢。2009年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提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把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保增长、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关键点,实现内需和外需有效互补。2009年8月,  相似文献   

19.
从普惠金融的视角来看,消费金融发展中的不公平现象显得尤为突出,不仅区域发展失衡,而且出现了农村地区消费金融的荒漠化以及面向贫困群体的服务“空洞”。消费金融公平的缺失源于资源配置的经济逻辑、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存在以及转型社会的特点与矛盾。在中共十八大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背景下.可以从经济法的社会功能、多维消费金融制度以及金融法制的完善等方面探索消费金融公平发展的法律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20.
重庆劳务经济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分析表明:劳务经济发展与农村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劳务经济发展对农村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整体具有正效应;长期劳务经济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负影响,劳务收入不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原因。重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民收入持久增长须兼顾劳动力资源与农业自然资源禀赋,走劳务经济与特色资源经济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