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一)老龄化过程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人口问题是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已经进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阶段,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老龄化人口的绝对数庞大,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1/5。二十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  相似文献   

2.
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已经严格执行了20多年,成绩巨大,但问题不少,如何走出人口老龄化、城乡人口增长两极分化造成局部“人口劣化”的“陷阱”,如何避免陷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误区,如何有人口的市场化和经济手段实现人口自发的优化配置,是本要讨论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3.
《发展》2010,(6):157-157
国务院参事马力近日指出,中国人口抚养比将在2013年出现拐点,但仍然有25年“人口红利”期。马力当天在“2010中国人口与发展咨询会”上作报告时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1.68%,居世界最高列。2013年中国人口抚养比将出现拐点开始上升,但2010年至2035年仍低于53%的“人口红利”期标准,处在劳动力丰富、抚养负担低、储蓄率高的“人口红利”期,  相似文献   

4.
人口转变带来人口红利 世界各国的人口,不论是否实行计划生育,都或迟或早会经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两次转变:第一次人口转变是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第二次人口转变是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相似文献   

5.
人口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对中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防说:“1982年~200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与总抚养比(被抚养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下降对人均GDP增长的贡献到了26.8%。换言之,我们有1/4以上的人均GDP的增长是靠人口年龄结构优势获得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口红利”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即劳动年龄人口达到了最充分供给状态,使“中国制造”保持了长期的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总结中国“人口红利”问题相关研究文献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口红利进行了新的定义,分析了我国目前人口结构现状,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在2000年我国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并且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进一步加剧。提出了了人口红利产生的条件:人口年龄结构优势和人口迁移,充分利用这两个因素,使得人口红利达到最太化。  相似文献   

7.
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十五”期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为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8.
1、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人口集聚,减少乡村人口规模,提高乡村人口的资源占有率。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减少农村人口。首先要鼓励农民向外发展。到发达地区去谋职就业、安居乐业,地方政府应制定“外迁人口”的鼓励政策和具体奖励措施。其次是要加快辖区内的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农民从农村向城市、城镇转移的速率,让部分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生产条件较差、生活环境恶劣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转移,有条件的向城市转移,尽可能减少农村的户籍(或常住)人口,使他们实现由从事低效益、低收入的传统农业向收入较高的非农行业转变,达到提高收入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总结中国“人口红利”问题相关研究文献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第一人口红利和第二人口红利的概念做了扩展。指出人口结构转变可能通过影响技术进步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并从金融市场的角度进一步对第二人口红利问题加以讨论,认为在这一系列问题上还有可深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顺  罗钊图 《广西经济》2010,(6):I0004-I0004
享有“中国铁锅之都”,“温泉之乡”美誉的陆川县位于广西东南部,北接岭南都会玉林,南以粤西重要城市茂名,湛江为邻。全县总面积1551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人口98.5万,其中劳动力人口51.2万,每年劳务输出15.5万人,每年培训农民工6800人。  相似文献   

11.
“人口红利”一经提出,就质疑声不断,作者认为不能用简单的人口总抚养比来解释复杂的人口与经济关系,人口红利不是影响经济产出的主要变量,其无法论述人口对经济影响细节,无法解释我国经济的涨落和突变,在中国无具体的人或单位收获人口红利。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我国对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多年探索和研究的重要结果,而由计划生育政策所造成人口总抚养比的下降本身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2.
山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展望孟玉琛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干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即将胜利迈向21世纪的时候,我们要牢固树立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大人口”观念,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  相似文献   

13.
《广西经济》2006,(7):62-63
1。人口的总体规模是影响消费规模的重要因素,人口结构又决定了消费结构。目前我国的人口结构正处在一个较为合理的阶段,也就是经济学家所指的“人口红利”时期,人口当中的低龄和高龄人口均占有相对较轻的比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一个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良好时机。  相似文献   

14.
人口与环境问题对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既要考虑环境,又要考虑人口;既要考虑人口的数量,又要考虑人口的质量。因为,我们的环境问题受到巨大的人口数量和偏低的人口素质的制约。沈阳市作为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起来的老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时期曾为国家作出过重大贡献,但同时也造成了沈阳的环境质量先天不足,污染严重,人口,环境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5.
王理 《魅力中国》2011,(11):124-124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新时期,我国面临严重的人口发展失衡危机,主要表现在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这一理论命题是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口理论体系的新成长点,更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关于上海人口规模的三种专家意见,并提出人口变量不是独立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以外的“外生变量”,而是由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内生”决定的;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对上海的人口规划目标应该提得远一些,要留有足够的余地,近期的目标要有充分的弹性。  相似文献   

17.
面临世纪之交,“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人作为自身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活动主体,是“可发”之核心,人口对“可发”的全方影响在地处中国西部的青海表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实现了生育水平的大幅度下降,为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有利的人口环境,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计划生育道路。本文仅从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出发,就“三为主”、“三结合”到“三自主”(即群众自主实行计划生育、自主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自主参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发展趋势谈一点认识,愿与各位同仁共议。一、从“三为主”、“三结合”到“三自主”,符…  相似文献   

19.
王立军 《中国经贸》2013,(2):106-107
伴随北京市石景山区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时期如何调控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为打造北京CRD、构建和谐石景山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是石景山区“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人口发展的主要目标。本文通过对比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研究十年来石景山区人口发展变化情况,探讨人口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合理调控人口的对策建议,力求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我国尤其是广大农村仍然存在着人口增长难以严格控制的因素,党和政府为之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把计划生育与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建议明家庭结合起来的“三结合”之路,为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