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近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大流行叠加俄乌冲突,以及西方与俄罗斯大规模相互制裁等对全球秩序正常稳定运行造成巨大冲击,加之全球治理传统领导国以“联盟+规则”传统地缘政治思维割裂、分化国际社会,使全球治理陷入失序、乏能、赤字增多和僵化的困境。改革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完善其应对全球问题效能成为走出全球治理困境、消除治理赤字的唯一选择。而具有改革愿景、动力和能力的行为体是全球治理效能提升和改革驱动的关键因素。在传统主导行为体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意愿和能力下降的情况下,新兴力量的变革推动力及引领力被寄予厚望。在考察全球治理变革行为体及动力结构的基础上,分析金砖国家推动变革的动因、潜能、作用及增强变革动力和引领力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使国家的行为方式和国家间关系都受到制约和影响,国家的主要地位和绝对作用正在受到来自全球体系和国内社会两种力量的侵蚀。民族国家仍然是全球政治舞台上的最重要角色,但并不是惟一的重要角色,非国家行为体将与国家一样成为全球体系中的重要力量。非国家主体并非表明国家统治权力的衰弱或者是对国家权力的否定,其作用与国家权力之间也并不是一种对立关系,它只是说明国家在全球政治中所具有的地位与作用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跨国传媒”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国际行为体,具有全球市民社会的特征,是全球社会的公共领域,对构筑全球市民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跨国传媒超越了民族国家的限度,有利于形成新的国际传播秩序,塑造新型的国际关系。跨国传媒与民族国家是一种共生的关系,作者把“跨国传媒”和民族国家分别作为全球传播层面和全球政治层面的单位,将其置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来分析“跨国传媒”对民族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互联互通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一个世界潮流。一个日益互联互通的世界既释放出蓬勃的生产力,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风险。按照什么方式把一个日益互联互通的世界较好地组织起来,成为新时期探讨秩序和治理面临的新议题。互联互通改变着国家对权利、责任、利益的看法,主权仍然是良好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的基石,全球治理的改善和主权的维护并不是对立的;当前困扰全球治理的国内制度障碍主要来自分权制衡的对立式制度体系,这类制度体系难以提供稳定一致的全球治理预期,影响到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质量。大国关系治理是任何时期国际秩序的关键环节,互联互通的发展为大国关系从传统对抗的治理结构走向协商的治理结构提供了机会。国际政治文化反映着一定时期的国际政治生态,世界在互联互通的发展中逐步萌生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人文交流和国际关系教育培育和谐共生的国际政治文化,同样是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建设必须重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欧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唯一的国际组织缔约方,但是,它只在成员国让渡的有限领域享有海洋事务的专属权能和共享权能,凭以维护和拓展自身海洋权益的手段和工具有限。因此,2007年以来,欧盟启动了海洋战略转型进程,推行积极介入域外海洋事务的基本政策。欧盟海洋战略转型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它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领导作用、提升它在海洋治理中的国际地位,进而扩大它"作为一个全球行为体"在国际体系中的政治影响力。欧盟精心选择了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生物多样性议题、北极事务和东亚海洋事务作为其介入域外海洋事务的优先事项。这三大事项体现了欧盟海洋战略转型的三个不同维度,它们在欧盟议程中的地位以及欧盟在不同事项上的行动强度,与它们和欧盟利益的紧密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欧盟在这三大优先事项上紧紧围绕战略转型目标开展工作,已经初步展示设定国际海洋事务议程的能力。欧盟在海洋战略转型方面的努力,为评估它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角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鉴于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一种不可逾越的刚性约束,全球气候治理体制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各国在未来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任何力图重塑国际秩序的国家都必须顺应低碳转型的全球性潮流。全球气候治理正在成为撬动当前国际秩序转型的重要杠杆,推动国际秩序转型朝着特定的方向发展。如果说走向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各国组织其经济社会活动的必然选择,那么低碳化转型越成功的国家在国际秩序转型进程中就越会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在未来低碳经济时代掌握主导权。一般而言,国际秩序由国际规则制定权分配、国际制度、国际观念构成。全球气候治理的根本要义在于促使世界向低碳经济转型,这对世界各国实力的此消彼长产生深远影响,最终会影响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变化、国际制度的建设和国际观念体系的重构,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秩序本身的内涵与特质。中国正在成为影响和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在全球低碳化转型的道路上,中国担负着特殊的国际责任和绿色使命,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战略选择不但会决定中国在未来国际秩序中的地位,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国际秩序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再思考:一种政治社会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政治社会学有关抗争艺术的理论模式,作者尝试对中国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中的战略行为和思维做了新的理论概括。中国在单极体系下的抗争艺术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作为战略行为在现有秩序中的依法抗争以及作为战略思维对现有秩序进行反思的日常抗争。重新思考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关系,应该超越维持现状和修正主义二分法。中国学习和接受既有国际规范只是社会化的一个方面,中国如何影响国际规范的演变则是社会化过程中尚待理论化的另一方面。中国正积极探索未来国际秩序的若干模式,其中,协商秩序作为一种国际秩序的理想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于稳定与秩序的追求,中国人有较强的风险回避的倾向。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在中国处于实力优势地位时建立的朝贡体制中有明确的体现。中国世界理念的第一个特征,是把建立秩序或确立有序状态置于效用函数中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之后,中国历史上追求实现的是一种等级间和谐的秩序。在操作层面上,实际存在的是一种对于体系内的行为体来说自由度很高、弹性很强的秩序安排。中国关于世界秩序的看法,也影响到中国对于国际责任的态度,并使其具有较强的理想主义色彩,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这样的国际责任观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建立国际政治的民主秩序和对国际强权、世界霸权的有效制约是当今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渴求 ,这一理想的实现有赖于现实三种秩序的发展。它们是以主权原则为基础的国家关系秩序、以区域合作为基础的一体化或准一体化地区秩序、以国际组织和世界性机构的治理机制为基础的全球秩序。正是由于这三个层面的发展均不完善甚至存在着严重缺陷 ,才形成当今国家主权秩序与世界 (国际 )秩序重叠、现实主义秩序与理想主义秩序重叠、平等主义 (民主 )秩序与霸权主义秩序重叠 (因而国际合作与单边主义并存 )的局面。这也预示着世界未来多极化 ,不但是力量的多极化 ,而且是文化和价值观的平等多元化 ,但国际社会在利益点和价值判断上的认同将不断增多 ,并将创造更具效能的国际规范体系、更加成熟的主权国家秩序和更有内聚力的合作性地区秩序 ,它们共同支撑并保障一个民主的、反对并制约霸权的文明国际政治秩序。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在和平、合作、发展基础上建立民主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对外战略 ,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应积极参与并推动上述三个层面的秩序构建。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全球问题的跨国性和复杂性,单纯依靠某一国力量已经无法解决.国际非政府组织作为新兴的国际行为体,扮演着"施压者"、"服务者"、"监管者"角色,在参与治理全球问题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包括:积极参与治理全球环境问题,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救援.  相似文献   

11.
王东 《产权导刊》2009,(10):18-20
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立足全球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大局,切实加强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共同承担风险才有可能渡过难关,实现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恢复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这是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的根本所在。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缓解和全球经济形势变数增多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国际协调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把握货币政策的导向和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依然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通过多年对欧洲外交政策及欧盟同中国关系的研究认为 ,这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欧盟与中国均处在迅猛的改革过程中 ,都面临着国际政治提出的挑战 ,这些挑战加大了相互之间进行协调的压力。因此 ,了解各自政治制度发挥作用的特殊方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将欧洲视为研究对象 ,那么就会提出东扩之后的欧盟作为全球行为体将要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发展的问题 ,与此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一点对欧洲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提出了哪些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动,论证了国际经济体系结构和性质的变化,分析了现行国际经济体系变革的脉络和走向。文章认为,发达国家一统天下支配全球经济的局面已瓦解,新兴经济体已成为现行国际经济体系的积极参与者。作者以变与不变、稳定与变革的辩证发展观点就中国对现行国际经济体系的应对之策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认为,应因势利导地在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中,推动国际经济体系在和平渐进中逐步变革和转型。  相似文献   

14.
高奇琦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4):67-87,156,157
目前西方主流的世界秩序观主要包括霸权秩序论、均势秩序论、世界体系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五种。这五种理论都属于基于人性恶假设的冲突秩序观。冷战结束后的权力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网络化、世界风险化等诸多趋势对冲突秩序观形成了挑战。在此背景之下,基于中国传统的和谐秩序观的意义便凸显出来。和谐秩序观以人性向善为假设基础,力图发现和弘扬人性中道德的成分。在和谐秩序观之下,世界秩序表现为一种多行为体共存的和谐状态,主体间关系是朋友关系,而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形式主要表现为互助与礼遇。西方一些前沿的理论进展如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全球治理理论、国际道德研究等与和谐秩序观的逻辑基本契合。同时,和谐秩序观的优势则体现在其与"整合性秩序"背景的逻辑一致及其强适用性等特征上。全球共治是建立在和谐秩序观基础上的一种调和性理念,其基本逻辑是"弱冲突逻辑+强和谐逻辑",基本框架是构建全球性的权威协调,国家间关系结构强调从利益关系向朋友关系转变,对待异见的方式是求同存异,互动形式则是多主体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15.
目前西方主流的世界秩序观主要包括霸权秩序论、均势秩序论、世界体系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五种。这五种理论都属于基于人性恶假设的冲突秩序观。冷战结束后的权力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网络化、世界风险化等诸多趋势对冲突秩序观形成了挑战。在此背景之下,基于中国传统的和谐秩序观的意义便凸显出来。和谐秩序观以人性向善为假设基础,力图发现和弘扬人性中道德的成分。在和谐秩序观之下,世界秩序表现为一种多行为体共存的和谐状态,主体间关系是朋友关系,而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形式主要表现为互助与礼遇。西方一些前沿的理论进展如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全球治理理论、国际道德研究等与和谐秩序观的逻辑基本契合。同时,和谐秩序观的优势则体现在其与"整合性秩序"背景的逻辑一致及其强适用性等特征上。全球共治是建立在和谐秩序观基础上的一种调和性理念,其基本逻辑是"弱冲突逻辑+强和谐逻辑",基本框架是构建全球性的权威协调,国家间关系结构强调从利益关系向朋友关系转变,对待异见的方式是求同存异,互动形式则是多主体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16.
欧盟作为规范性力量的出现及发展是伴随着民主、人权、自由和法治等规范性原则作用的发挥而得以实现的.国际危机管理作为欧盟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出欧盟规范性力量的强大作用力,而且危机管理实践中对规范性要素的运用,有力推动了欧盟特色国际危机管理模式的发展,扩大了欧盟作为规范性力量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语言、身份与国际秩序:后建构主义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建构主义以后现代建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把语言、身份和国际秩序作为自己的理论核心,强调身份是社会语言建构的结果,需要通过语言来维持和发展,尤其是在某些危机时期,语言会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影响国际秩序。就如同物质力量决定国际体系结构一样,语言同样造就一种叙述结构,约束行为体的自我认同,影响行为体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行为体主要是使用语言力(尤其是语言的表象力)来维护原有的叙述结构,把原有的集体身份强加给对方,使自我认同不被破坏。行为体可以通过巧妙的语言表达和链接来加固原有的身份,维护原有的自我认同,使失序的国际关系回复到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18.
欧盟是国际气候谈判的最初发起者,是事实上的京都进程国际气候谈判的领导者,也是京都模式的坚定支持者。国际体系结构是欧盟采取这种立场的最根本动因。冷战后的国际体系结构在一超多强的总体结构下是一种单极与多极并存的双重复合型结构,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减排行动最终会深刻影响未来国家(集团)在国际体系中的实力地位并最终决定国际体系的权力分配。对未来影响的考量以及争取成为未来世界重要一极的战略意图是欧盟采取积极主动的减排立场并担当国际气候谈判领导者角色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9.
赵晨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0):80-94,158
中等强国是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全球治理理念在拥有诸多共性的同时,也因国情和传统不同而各具个性。从较长历史时段看,政治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全球治理观的影响更为基础和深远。作者以加拿大为例,分析了这一典型中等强国的国内政治文化是如何影响它与国际组织的互动、它对待非政府行为体的态度以及主权观和人权观等三个全球治理观察指标,探索了加拿大追求妥协的渐进式政治发展历程、多元主义文化和对美国复杂矛盾的心理这三者构成的独特的政治文化与其全球治理理念和政策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通过比较,归纳出加拿大全球治理的三个特征,即"依附型多边主义"、宽容尊重非政府行为体平等参与全球治理权利以及平衡运用主权和人权观念,为中等强国的全球治理观分析提供了一个个案。  相似文献   

20.
张敏 《环球财经》2008,(7):30-33
6月12日,爱尔兰公投否决《里斯本条约》,欧盟制宪进程再次受挫。而美元持续贬值带来的国际油价的飙升,已然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产生影响,欧元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在改变。欧盟一体化进程的未来前景何去何从,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