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毛丽玉 《科技和产业》2007,7(11):51-53,83
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从新的视角,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分析二者关系,并提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2.
农业旅游是产业旅游的一种新的发展业态,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乡村旅游等.  相似文献   

3.
莱阳市在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中,一改过去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做法,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莱阳市把发展乡村企业作为解决农业生产条件差与农业资金不足的重大举措来抓。他们在发展乡村企业上实行乡、村、户三个轮子一齐转,集体、个体、合资一起上的方针,大力发展农业工业项目,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近年来,莱阳市围绕农业兴办三资企业23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20多家,全市80%以上的村庄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农业三资企业和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了全市10万多从事初级加工和农产品采购运输的农民,还带动了全市70万…  相似文献   

4.
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科技对策阙连春郝铁柱阮怀军王寿元丁汉风张正李蔚然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农业得到迅速发展。早在1993年省委就指出,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但不等于就是农业强省。同时要求,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  相似文献   

5.
工商企业投资农业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形式,是农业现代化的迫切要求,也是工商资本寻求利润空问的必然趋向。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不仪解决农业投入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把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科技兴农在一个新的层嘶上有机地结合起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必将掀起新一轮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热潮。[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为指导,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为目标,进一步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是促进桐庐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一、充分认清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真正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富民强村的重点来抓桐庐县农业综合开发起步比较早,许多项目在80年代初、中期,就具有一定规模。特别是“八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四二”计划的实施,全县重点扶持发展了各类名特优新农产品基地,政府发放扶持贴息贷款396万余元,使桐庐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有了新的起色。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林特产  相似文献   

7.
农村改革的深入进行,使长期被束缚着的农业生产力大大解放出来。“六五”时期以来,广东农业发展一直保持着年增10%的高速度。随着第二步农村改革的深入进行,某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得到调整,农村商品经济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然而,在抓好农村改革,发展原有生产力的同时,还需要向新的生产领域开拓,组合新的生产要素,增加科学技术的投入,把闲置的自然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形成新的  相似文献   

8.
刘爱祥 《发展》2012,(6):51-51
新的一年里,金集镇要把群众持续增收作为中心,把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作为重点,深化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确保2012年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努力摘掉连续两年位居全县后三名的落后帽子。  相似文献   

9.
毕正华 《老区建设》2006,(12):38-39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农业生产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力措施。它把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与开发和农业生产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急需的技术产品或直接用于改造农业传统产业,或形成新的农业产业,可以极大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本试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1993年12月到今年2月,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了三次农村工作会议,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高度重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目标及政策措施,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农业和衣村经济上新的台阶创造了条件.这对全国农村,特别是对我们湖南这样的农业大省,无疑是个极好的机遇和有力的支持.我们一定要结合湖南的实际,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好,落实好.一、进一步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相似文献   

11.
从乐清看农业"走出去"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乐清在外农业生产基地面积47万亩。实现农业总产值18亿元,相当于乐清本地的农业总产值。从某种意义说,把农产品基地建到外地。等于再造一个新的“乐清农业”。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是农村和农业改革的又一重大创新。 当前农产品阶段性过剩,农业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各种生产要素需要在巩固和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组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这种组织形式是适应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阶段农业生产力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利益共享为纽带,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把农户、加工企业和科研机构等方面有机地组合,把农业资源和农村资金有效地盘活,把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紧密地连结,把技术、信息、市场等要素有力结合,形成农产品规模  相似文献   

13.
赵玉榕 《开放潮》2002,(7):29-3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福建和台湾农业的发展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同时也为福建与台湾的农业发展和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福建应该明确和牢牢抓住自身的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通过在对台农业交流中准确定位,把闽台农业合作推上新的水平,实现农业经济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庄园--农业经营模式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的经营模式新变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业庄园在我省的兴起,为我们展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广阔前景.农业庄园创造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仅开辟了农业现代化的新途径,而且有力地激发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内在潜能.农业庄园不同于传统概念上的农业,它是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多功能为方向,把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观赏等环节联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使农业庄园产出多样化、规模化,经营管理企业化,生产与市场紧密联接,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体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为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竞争,提供了一种较为现实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林英 《当代陕西》2005,(4):45-45
把高技术应用于农业,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落后地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目前,世界经济正在由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在产业领域使生产力发生了新的飞跃,生产率迅速提高。历史上没有哪一种技术像信息技术这样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如此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指出,今后五年内我国要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调整作为主线.对于农业来说,在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新的发展时期,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供大于求的问题,从而出现了农产品卖难,农业增产不增收等现象.为了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些有识之士已提出了"调整农业结构,发挥比较优势"的对策.为此,全国各地纷纷启动了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整体素质不太高的农民,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往往不知所措,他们不了解市场的供求信息,不懂得发展什么农产品才能多赚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最需要的是政府能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以市场为导向,正确地引导广大农民合理调整农业结构.为此,本文着重就农业结构调整与政府作用方面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长期以来又是弱质产业,尤其是加入WTO后,农业发展又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新的形势,使农业“先天不足”之余又“雪上加霜”,因此在现阶段,必须要建立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8.
《浙江经济》1999,(3):15-17
“沿海发达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浙江省党的九届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提出坚持把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作为全省现代化建设的着力点。省第十次党代大会又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强化农业基础,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可以预见,随着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省十次党代大会精神的全面贯彻和落实,浙江农村将会出现新的一轮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9.
熊健 《湖南经济》2002,(3):34-36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怀化农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根据世界市场的比较效益,我认为要继续发挥山区优势,选准主攻方向,把草食畜牧业作为近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20.
赵玉琴 《发展》2006,(10):66-6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的建议指出,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艰巨性,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现实地讲,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营销思想及其管理水平等还远远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再造中国农业是中国农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