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独立董事制度引入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呼声渐高,但对于具体的制度设计并无定论.作者在分析、比较、借鉴美国与日本独立董事制度的基础之上,提出建立授权选择单层制或双层制模式的构想,主张对于独立董事应当适用激励与约束并存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引进了独立董事制度,而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监督职能的整合,法文化调适和制度移植、设计与创新等是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的核心议题。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法理基础、我国独立董事制度面临的特殊问题,独立董事制度的移植与监事会制度的去留,会计透明度和制度与制度的执行是立论的第一个层面也即微观视角。中国文化、法文化、企业文化的调整与适应是独立董事制度"本土化"的宏观思路,是立论的第二个层面,也是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3.
随着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实施,新的"一元制"公司治理模式与已有的"二元制"公司治理模式并存,由此形成了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在监督职能上的重叠和冲突,如何将独立董事监督职能"无缝接入"现行的公司治理框架内,有机结合两种监管模式,应是设计我国董事制度时必须仔细考虑  相似文献   

4.
论公司治理中的独立董事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海  邓婷 《南方经济》2001,(4):58-60
公司引进独立董事是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绩效、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手段,这已被西方国家公司的初中经验所证明。本文在对中外公司董事会构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实行独立董事制的必要性与意义,并分析了目前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将是我国公司董事会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王丹 《辽宁经济》2005,(9):70-70
独立董事制度是通过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以达到权力制衡与监督的一种制度。所谓独立董事又称外部董事、非执行董事或非经营董事,是指不在所受聘公司担任除董事及董事会内职务以外的其他职务,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在一定比例以下,并与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独立客观判断的实质性利益关系的董事。独立董事作为一种制度,应该建立在科学制度的基础上,使其通过机制本身的有效运行来发挥良好的作用。仅仅引进独立董事而不进行相关制度的构建,独立董事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用无从发挥。  相似文献   

6.
李文亮 《魅力中国》2011,(7):322-323
独立董事又称外部董事或非执行董事,主要是起监督、评估与平衡作用,目的是能够公正、不受任何主观干扰地监督董事会以及公司的运作,使董事会的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独立董事制度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产生的时间并不长,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与立法初衷尚存在不少差距。我国现在的独立董事制度需要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7.
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规范化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国内外独立董事制度与公民绩效关系的研究,从经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提出了完善独立董事有效行权的制度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岳清华 《魅力中国》2011,(4):318-318
独立董事制度是加强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目前我国目前存在着“花瓶董事”“人情董事”等现象,独立董事制度不能有效发挥。需要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健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本文认为独立性是独立董事的根本属性,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应该多样化.公司应从补偿机制和精神激励等方面完善激励机制;独立董事的约束机制应该具体化、规范化,公司应该从任职资格、行业自律、法律约束等方面来促进独立董事勤勉工作.切实的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9.
杜彝 《上海经济》2002,(2):43-44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拉开了独立董事全面走上中国上市公司舞台的序幕。“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这一规定,引起社会的广泛反响,“独立董事”,成为人们议论的一个热点。 独立董事制度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旨在发挥独立董事对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监督制约作用,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基本内容。中国证监会推行这一制  相似文献   

10.
吴琳琳 《发展》2004,(1):53-55
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是公司治理的两种监督机制,独立董事制度存在于英美法系国家的"一元制"模式,即在股东大会下只设董事会,董事会既行使决策权,又行使监督权,为了防止高管人员控制董事会,进而控制公司,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的非执行董事,亦称独立董事.独立董事除了董事身份外与公司没有任何契约关系,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客观判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虽然已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但仍处于发展阶段,各项与独立董事相关的制度、法规依旧不够完善,特别是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至于独立董事在公司中所起的作用不够明显。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现行独立董事制度中激励与约束机制方面的缺陷,从报酬机制、声誉机制以及约束机制等方面构架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本报告从国际经济的大范围内研究了独立董事制度的含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状况,重点分析了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机制,并对独立董事的作用进行了评价,同时指出独立董事制度面临的一些问题。这对完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独立董事制度:西方的研究和中国实践中的问题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独立董事制度是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创新。本文通过对国外独立董事制度的介绍,以及对国内外独立董事制度的比较研究,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时间较短,各种配套制度和外部环境还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独立董事作用的充分发挥。我国独立董事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本文着重介绍独立董事的不足,针对不足提出健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5.
我国独立董事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明确了独立董事应当独立于股东,独立于经营者,“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法律地位;对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独立性、职权和提名、选举等事项进行了规范。这对于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实际运行中也难以达到《指导意见》要求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项制度安排,独立董事问事机制已经在我国推行开来,但由于我国整体经济仍处于转型后期,上市公司治理方面问题重重,致使独立董事制度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少误区。应当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规范独立董事的产生程序、设计好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方案、优化相关制度环境、完善独立董事问事机制等,使独立董事制度名至实归。  相似文献   

17.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本质及起源 所谓独立董事,又称外部董事(outside director)或非执行董事(nonexecutive director),是指具有董事身份,但与公司、公司的股、管理层及其他关联人没有任何重大利益的、有独立意志和地位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关系的董事。由此可见,独立董事的最为本质的内涵是其独立性、超脱性。如果离开了这一本质要素,独立董事制度对我国公司法治理是毫无实际意义及其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西方舶来品,是英美法系国家在一元制结构下创设的用以规避道德风险,克服公司内部人控制的一种制度安排。为解决公司治理中日益凸现的问题,我国在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中正式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但这一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议.我国是否具有移植独立董事的现实土壤?独立董事是否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公司发展的需要?独立董事是否能达到立法者所期望的目标?本文通过对独立董事制度的来源,我国引入独立董事的原因和实践成效,及其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独立董事制度并非是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9.
肖楚琴 《湖北经济》2003,(12):46-47
所谓独立董事,又称外部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董事。独立董事制度则是使独立董事在公司董事会内部起到制衡  相似文献   

20.
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已达5年之久,为了证实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本文从独立董事在董事中的比例、独立董事薪酬额度、独立董事应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3个变量,考察了独立董事制度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性,指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受多方因素影响,独立董事制度只能发挥有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