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丁兰  梅昀 《乡镇经济》2007,(9):49-52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突出的问题,农民的土地权益在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文章分析了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原因,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及征地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提出了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民的命根子,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尽管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政策措施,但是仍然出现了种种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情况。该文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用法律保护农民承包农村集体土地的权益,关系到我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能否稳定,也是我国农村家庭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问题,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关键是抓住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的建设。建立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和农地纠纷解决机制是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建设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林翊  林卿  巫极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9):65-69
土地权益是农民最基本的经济权益,中国现代化进程高速发展背景下现行农地制度缺陷所带来的农民土地权益问题日益严峻.匈牙利历史上有过非常成功的土地改革成果,其在国家体制剧变之后的艰难探索更为我们提供了值得汲取的深刻教训.文章通过对中匈两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比较分析,吸取匈牙利土地变革的经验教训,总结出农民土地权益变更的一般规律,认识到制度安排对农民土地权益的影响,并积极探索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资源配置市场化和生产要素资产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大了对农地非农化的需求,然而由于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农民的土地权益流失严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社会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农地制度变革以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是农地制度变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有永包制从明晰产权的角度出发,将有效维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6.
黄芳娜 《特区经济》2010,(12):175-176
土地是农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和生存基础,拥有土地是农民与社会其他人群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农村家庭的核心秉性。由于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由于各地经济加速发展,需要征占农民的土地,一部分农民因此失去了土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以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阐述了地租的产生及其最终的归属和分配问题,可以为保障我国失地农民权益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李奋生 《特区经济》2012,(10):235-237
在我国城镇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为由,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以情况特殊为由,违规征用土地用于非农建设;以集中土地招商的形式,强迫农民土地集中流转;土地出让金及税费高,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难等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问题。为了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需要适时修改土地管理相关的法律,加快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立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增加违法成本;确立以市场价值作为征地补偿的依据,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加快土地确权,明确农民土地产权;加强土地督察工作,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及普法工作,提高农民依法维护土地权益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江苏经济探讨》2009,(9):58-62
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土地问题,由于农村土地产权的模糊化,导致土地流转难、农业经营规模小,也为社会各方面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掠夺和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犯提供了方便。在当今中国,农民既没有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所有权,也没有作为主要生活资料的房产的完全所有权。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土地所有权。确立农民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观念,明确集体的范围.将集体土地量化给农民,建立体现农民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土地权益保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大力推进农民市民化的背景下,农民的土地权益屡屡受到侵犯,且诱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应该看到,当前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进城农民社会保障的获得并非必须以退出承包地、宅基地为前提。需要对要求农民放弃土地的有关政策做出修正,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允许进城农民享受集体财产权益,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解决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民土地权益问题有恶化的倾向。我国农民土地的多方面权益流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政策和制度层面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根本性原因,户籍制度是基础性原因,农村教育落后导致的农民群体能力不足是直接原因。因此,为了从政策和体制层面加强保障我国农民的土地权益,必须摈弃传统发展战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改革农村征地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农地权益制度,从源头上保障农民权益;完善户籍制度,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完善农村教育体制,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权利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袁明丽 《魅力中国》2014,(12):315-316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入市交易”。“农村集体土地入市”要小心谨慎地推行,法律和政策要尊重农民的权益,通过重新审视集体土地制度,解释“农地入市”的阻碍--“农民在土地交易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所导致的分配不公”,提出促进“农地入市”的健康发展的法律建议--“促进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机制”、“保护农村妇女的权益”、“给予耕地保卫者补偿”、“多渠道安置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2.
魏天辉 《特区经济》2012,(1):174-176
为保障农民土地权利,有必要构建农民土地权利的保障路径。从政府角度:改善地方政府税收结构,平衡财权与事权;从组织角度: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从法律角度;完善规范集体土地征收,促进《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条例》立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产业承接转移战略的实施,安徽省工业化,城镇化的速度近年来明显加快,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土地被征,出现大量失地农民,文章在分析农民失地途径的基础上探讨了失地农民的现状和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进而对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有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两元制体系的不合理性,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不科学性,土地使用权淹没所有权,所有权主体不明、权益被弱化、经济价值被贬化,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不平等、不公正性导致农民失地、失业、失生存,严重损害了集体土地所有权权益。架构主权—发展权—所有权—建设权—租赁权一元土地权益体系,发挥土地权能,保障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5.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农村改革,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由于体制、机制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征地问题表现突出,农民权益得不到保护,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成为新的困难群体,诱发农村稳定问题。笔者建议:规范政府行为,确认农民集体土地的财产权利,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征地补偿,着眼于长远生计,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流转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而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是保证农村土地有序高效流转和有效维护农民土地流转权益的有力保障,因此培育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势在必行。在阐述了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主要职能、基本模式,以及培育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之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发展现状,系统探讨了培育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7.
加强农村土地权益流转的目的是要提高农民土地产权收益、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虽然当下的农村土地权益流转要具有"实现社会保障"与"满足经济效益"双重预期收益目标,但是因土地权益流转分类的性质不同,预期收益目标各有侧重。我们要确保农村土地权益流转的相关预期收益目标的满足,除了让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外,还必须全面构建由政府主导的农村土地流转社会补偿机制。通过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以法治方式确保农村土地权益的充分流转和相关主体的利益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