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师政清 《发展》2010,(1):89-9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由于沿袭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经济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等问题,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集约经济增长的道路,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与问题,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宏 《中国经贸》2014,(8):242-242
当前我国经济由粗放型转变集约型增长方式阶段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由了解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入手,通过探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我国应当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技术创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常红军(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兰州,730070)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沿袭着一种粗放型增长方式。依靠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大量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是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一般特征。由此导致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  相似文献   

4.
进入90年代以后.上海经济开始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经过“八五”的发展,上海经济已具有一些明显的集约化经济的特点.呈出“高增长、中投入、高效益”的新格局,经济的整体素质正在提高。经济增长方式集粗放型与集约型并举.但仍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5.
<正> 党和政府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但绩效并不明显。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未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全国经济普查显示,我国2004年的GDP占世界的4.4%.但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和氧化铝的消耗量却占世界的7.4%、31%、30%、27%、25%和40%。这一事实说明制约经济增长转变的根本原因还没有解决。本文认为,其根本原因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制度依然没有建立起来,也就是说,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保障并没有到位。下面以粗放式的经济增长的形成过程为主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显紧迫。而当前我国又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扩大就业又是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处理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关系到我国发展与稳定的重大问题。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就业的影响 一国的经济增长率=要素投入增长率+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主要以要素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称之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以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促进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经济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对于发展工业化道路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在回顾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决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目前在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仍未消除,在很大程度上,转换增长方式和消除障碍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上海要率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朱象贤一、上海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上海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关键。就总体而言,上海的经济增长方式,当前正处于转变过程中,既有较明显集约型因素,又未摆脱粗放型增长的基本格局。主要反映在:...  相似文献   

9.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靠经济体制改革。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职能不完善、财税体制不合理等是阻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原因。只有从体制创新入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用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完善财税制度、建立科学核算体系和环境治理监督体系激励机制以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等一系列制度的创新,才能形成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的转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大家已经熟知,问题在于实践;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粗放型到集约型,对这还有人感到陌生,亟待宣传研究。 转变开放增长方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组成部分 发展与开放都有不同的增长方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或称经济发展方式,包括经济发展的手段与目标的统一,体现为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和实现途径,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整个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决定着对外开放的增长方式,因为开放以整个经济为依托,并为整个经济的发展服务;同时,开放采取什么增长方式,对整个经济的增长方式也有越来越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外经济贸易量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今天。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有所转变,但从总体上看,基本上还属于粗放型增长。这表现在:主要依靠大量投入,投资增长率始终高于经济增长率;速度很快而效率、效益相对较低,两者之间有明显反差;由于创造的社会财富较多地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将考虑人力资本与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分解为人力资本、复合物质资本、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四部分,探寻其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对西部大开发前后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能源消费为代表的要素投入和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几乎相等;但在西部大开发以后,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发现中国西部地区出现了显著地经济收敛,而这种结果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物质资本积累的共同结果。采用Tobit模型深入分析了能源投入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2.
刘林 《改革与战略》2010,26(11):36-40
我国已是一个经济大国,内需应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外需快速增长给我国央行货币发行与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带来挑战,使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加剧,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也不利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内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做到良性循环。要建立起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我国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为此,文章在分析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进行出口战略性调整,"消解并转移"过度的外汇储备,把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与政府促进公共消费联系在一起,以此作为有效扩大内需的一种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工业化已进入重化工业迅速发展的新阶段。重化工业的发展带动了连续数年来我国GDP的持续快速增长,对GDP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充分防范重化工业在能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就业压力和金融风险等方面对GDP可持续增长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结合澳门本土地缘特点、文化特点、产业特点、教育特点,对澳门旅游高等教育进行SWOT分析。研究发现澳门旅游高等教育与本澳高校之间,可利用本土地缘优势,实现本土高校之间图书资源共享、教材共建、研讨会交流学术成果等方式的合作;与外地高校之间,可通过电子文献资源共享,交换生与学分互认,短期游学或实习,师资拼盘共建课程体系等方式进行合作;与政府之间,可在政策、经费支持、学术团队支持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企业之间,可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方面进行互惠合作。通过几种合作机制的探讨以期实现澳门旅游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娥 《特区经济》2009,(10):287-288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石油消费量不断增加。本文分析了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选取1980~2007年的数据并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中国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1953~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石油消费量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原因;1978~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同样存在协整关系,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量之间具有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国家21世纪能源基地,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中亚地区向西开放的重要区域,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西北地区在国家政策扶持下,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这不仅不利于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也对其脆弱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率,成为必然的选择。本文在新古典和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内,通过DEA分析技术和Malmquist指数,对西北五省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改造后的C-D生产函数,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西北五省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资本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改进以往大多数文献采用的参数估计方法的不足,文章通过构建半参数广义可加模型,区分全国整体、产业部门、能源品种、不同区域等多个层次,实证研究了经济增长、结构变迁与中国能源消费的关系.文章研究证实,经济增长对中国人均能耗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调整经济结构、改变能源供给结构、加快技术进步等都有助于降低中国人均能耗水平.但是,文章发现中国存在“隐性的能耗反弹”,因此,对中国而言,结构调整结合技术进步的方式,尚不能取得持续性的预期效果,这提示中国政策制定者应将一部分关注点转移到开征能源税、实行差别化的价格管制等方向.而本文区分能源品种后的研究结果则暗示两次金融危机可能与火电消费量呈负向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金融危机后中国发电量下降而经济仍然增长的现象.此外,文章非参数部分的拟合结果显示二产比重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拐点,所以,从能耗角度解释,经济结构调整需要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8.
韦森 《南方经济》2014,(2):1-23
中国各行业企业资本边际收益率普遍下降,意味着中国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已成为必然趋势。实际上,这标志着中国在完成基本工业化后开始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这也是国际发达经济体和东亚新兴经济体都遵循的发展规律。面对经济增长的趋势性变化,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大量超发货币只会加剧信贷泡沫、增加企业尝债能力的系统性风险。当前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宏观税赋过高和企业盈利能力不足,因此,最重要的财政政策应该是实施总量减税而不仅是结构性减税,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减税减赋,才能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消费比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从2000年至今,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即便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低迷,也未能阻挡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总结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发展要素,结合当前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未来促进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98-2011年间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经济增长依赖化石能源的投入,并且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相对于煤炭和石油,天然气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小。广东省在继续提高化石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时应增加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