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析战后日本“生活保护法”及社会保障制度天津市现代日本研究所孟薇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普遍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国家通过这项干预和调节,采取一系列社会福利方面的再分配政策.包括失业救济、医疗保健、教育、退休、养老、抚恤...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是国家调节经济之法.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社会化、政治和经济民主化的产物.它打破了旧的法律体系.导致了法体系和法观念的革命.昭示了社会性、民主性、革命性的时代精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法还展示了国际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垄断的背景下,由于市场调节机制缺陷的日益明显,市场失灵现象迭出而产生的,它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的产物。经济法价值的定位问题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法立法、司法所亟待解决的一个全新课题。本文试图从我国经济法学基本理论出发,分析和论证经济法价值的定位,认为经济法的价值应定位于“效益——公正”,社会整体效益兼顾社会总体公正是经济法价值的脉络。[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当代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错综复杂、众说纷纭的综合性重大理论问题。美国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国家,对它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和特点的研究,有重要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分析一个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和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笔者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产物,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的密切联合或溶合。它一诞生,便注定肩负着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以保障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从根本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就是它为了达到经济上、政治上的目的而采取的国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既不象战前那样搞统制经济,也不象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对一部分重要经济部门或企业实行国有化,而主要通过各项财政金融政策和通过有效地运用税收、工资、物价等经济杠杆来干预和调节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恢  相似文献   

6.
邵平 《改革与战略》2006,(5):126-128
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必须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作为现代性法的经济法,要充分发挥出法制功能,  相似文献   

7.
从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实践来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经济法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坚持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法治经济,市场经济基础性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并用,横向经济关系与纵向经济关系的平衡结合,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的对立统一,公法与私法在一定范围内相互渗透融合,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国人立足于国情研究本土经济法的发展路径。我国未来的市场经济还要大发展、大突破,为之保驾护航的经济法必须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全面、综合、系统、平衡、适度调控与规范“两只手”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芦静  朱艳丽 《魅力中国》2011,(17):127-127
正如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一样,经济法不是自古就有的“神话”,而是法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作为法律家族的一个新成员,经济法诞生于现代社会,其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法律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性,本文从经济法的发展入手,着重对其与法哲学得关系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经济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内容包括财产权和经济活动自由。经济法是规范国家干预市场行为的重要部门法,国家尊重和保障经济自由应当成为经济法的基本精神。竞争自由权是经济自由的合理推定,反垄断法在保护竞争自由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设华  姜岚 《特区经济》2006,(2):303-304
对于罗斯福“新政”,以往的学者都是从历史学、经济学的角度加以研究,很少有人从法学特别是从经济法学上去研究其价值。本文笔者力图从这一角度有所突破,笔者认为罗斯福“新政”在经济法上的价值在于它放弃了以前国家对经济的不干涉放任主义立法宗旨,把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经济理论作为其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开辟了宏观调控立法体系和社会保障立法体系的先河,初步确立了经济法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战后,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政府利用庞大的国家资本对经济进行的干预与调节,无论从其深度或广度来看,都远远超过了战前水平,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战后恢复时期建立起来的财政投资贷款制度(以下简称财投或财投制度)。一、财投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二次大战结束后,由于战争的长期消耗和严重破坏,日本经济几乎濒临崩溃。生产下降,粮食危机,物质匮乏,通货膨胀和大批失业接踵而至。当时摆在日本政府面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尽快恢复生产,使经济从崩溃的边缘摆脱出来。为此,在美国占领军的干预下。  相似文献   

12.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通常指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以市场调节为主、国家发挥必要的调节与补充作用来调整经济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实践表明,现代市场经济因各国的国情不同而具有各自的特色和模式,但又都有一般的、共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和法治国家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两条主线。在经济改革与经济法治化的互动发展中,经济法发挥了连接市场和法治国家建设的纽带作用。回顾经济法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经济法理论与实践在发展变迁的不同阶段,对经济改革发挥着不尽相同的功能和作用。当前,在新的经济社会背景下,以新的起点和历史机遇来检视经济法,研究经济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事关经济法的自身发展,也事关经济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法的发展历史并不长,经过了艰难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的有效实施使得中国经济法逐渐具备了现代化特点,也更加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中国现代经济法是在传统经济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经济法内容更加全面。但中国经济法现代化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考虑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文章从传统经济法、现代经济法的特征两方面概述传统经济法向现代经济法的转变内容,从中国经济法的现代性与本土性、合理架构、价值体系、法域定位、经济法学方法论变革与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等方面探究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第三市场指所有非资本主义市场,第三市场的存在和变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转型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据此阐明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美国、日本都是当今世界一流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经济发达,实力雄厚,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二战后,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两国政府都积极干预经济生活,通过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来实施其发展目标,使两国都快速步入了现代经济增长之路。但由于两国所...  相似文献   

17.
《上海改革》1994,(2):11-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不同。主要存在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市场经济,只强调“看不见的手”即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的作用,强调政府应该“自由放任”,完全不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但这样做的结果.容易使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混乱,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客观地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变化的现实是我们每一个经济理论工作者的迫切任务,现今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与当年马克思分析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比较,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主要特征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央生产资料从占有到实现形式的单一的私人性转变为多元的混合性上,而且还由此派生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节手段、劳动者的个人身份,及资本家对利润追求方式的多元性,从早期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关系特征看,主要是资本家个人占有生产资料,雇佣他人劳动,剥削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甚至部分必要劳动,这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雇佣劳动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特征,从资本所有权关系的全部内容讲是资本家个人全额投资、全权管理、获得全部利润,并相应地承担所胡风险,这种资本所有权关系在资本主义存在的时间至少已有二百年。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确立开始,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为止,这种关系占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主导地位,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总体看,二十世纪五年3年代以后,这种经济关系明显地发生变化了,正如《新资本主义》一书作者所说“确切地说,‘旧资本主义‘仍然是必要的,但是不再满足要求,因为‘新资本主义‘正得更加重要”,所谓新资本主义是代之以混合性为主要经济关系特征的资本主义。这种混合性除了我们通常讲的资源配置手段的混合性,即将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结合起来以外,从市场运行的经济关系角度看,当代资本主义的混合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国家垄断调节经济的实质,并具体分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形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在西方国家确立以后,受斯密的影响,西方国家的政府,不主张对经济领域进行更多的干预。但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对传统工业部门的改造和新兴科技的产业化,西方国家的政府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随着政府过多干预经济的弊端逐渐显现,以及西方国家中央政府的财政困境不断加剧,引发了政府的治道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