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显示:一方面,中国高校学生对安全的认知和理解是建立在对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之上,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台湾问题被认为是首要的国家安全问题,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国家强盛则被视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中国高校学生的安全观又超越了以国家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安全概念,个人安全意识上升,全球安全进入其视野,非传统安全问题受到极大关注,对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持积极态度。上述两个特征构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校学生安全观。  相似文献   

2.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广大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也是未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支撑力量。文章提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有助于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针对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培育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面临的国际局势复杂多变。面对不断提出的新挑战,我国提出新国家安全观。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生,其对新国家安全观的认识程度,对高校、地区和国家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明确新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与意义,分析我国新安全观教育现状,提出可行路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构建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顶层设计、各领域安全战略与实施、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各方面软硬实力、各领域安全体制机制的完善程度以及国民的安全意识等诸多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丰富和发展了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的总纲领,且进一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鉴于当前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主要是我国来自海洋所面临的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并且着眼于落实中共十八大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由于来自海域比来自陆域的安全挑战更为突出与尖锐,所以有必要以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创树与践行中国主权海域开发大安全观:保障国土空间安全,统筹陆海两域国家开发战略;保障海洋权益安全,以区域为对象采取有效对策;保障海洋资源安全,逐步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海洋经济安全,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取向;保障海洋生态安全,分别解决各大海域污染问题;保障海洋社会安全,创新涉海职能部门管理模式;保障海洋信息安全,抢占海洋信息战略思想高地;保障海上通道安全,大力完善四通八达战略格局;保障海洋军事安全,务实推进区域和谐海洋建设;保障全球海洋安全,加大步伐跨入海洋强国行列。上述十大"保障",形成了中国主权海域开发大安全观的推进体系,能够为国家全面经略海洋,逐步建成海洋强国提供理论上的坐标系和实践上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6.
金娟 《改革与开放》2014,(13):81-83
综合安全观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新认识、新概括,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观念的重要发展。它的提出丰富和拓展了国防教育的内涵,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提升提供了有利契机。高校国防教育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国家安全,在传统国防教育中融入综合安全观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7.
国家安全学是一门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服务国家安全实践与理论需求的综合性、交叉性核心支撑学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丰富发展,在服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需求中茁壮成长。立足系统思维,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角度探索中国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是中国国家安全学发展的核心路径。其中,中国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构建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明确国家安全学的交叉学科属性,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路径,以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国家安全人才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学科内涵建设;学术体系构建应以扎根意识、问题意识、主体意识和开放意识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国家安全学的核心要义、理论框架和解释逻辑;话语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打造标识性概念导引与顶层设计牵引相结合的话语体系理论,增强话语传播的科学性和引导力。面向未来,要注重挖掘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整体效能,以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指向,不断推动中国国家安全学建设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充分论述了国家安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性,口岸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入手,围绕秦皇岛市口岸发展和安全现状展开论述,分析了口岸安全对秦皇岛市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提升秦皇岛市口岸安全水平的应对措施,为秦皇岛城市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突破了传统安全观的旧框架,提出了新的国家安全观.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新安全观将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经济安全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表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和我国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高校学生对国家经济安全的认知体现出感性和理性的双重特征。一方面,高校学生对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缺乏清醒和全面的认识,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他们对全球化和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思考体现出相当的客观和理性。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的安全观与非传统安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时代的变化 ,联合国关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冷战时期 ,联合国所关注的安全问题主要是主权国家如何抵御外来军事干涉和入侵、防止核战争以及维护民族独立、领土完整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 ,在联合国范围内 ,一种内容更广泛、更综合的“新安全概念”也逐渐成长起来。冷战结束后 ,联合国积极倡导包括“共同安全”、“人类安全”和“全球安全”在内的新安全观 ,完成了从传统安全概念到非传统安全概念的转变。联合国的安全观并不完全等同于西方的安全观 ,它是对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安全考虑平衡的结果 ,具有更多的理想主义、制度主义和全球主义色彩。一方面 ,我们应该看到 ,联合国对非传统安全的关注反映了冷战后世界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各国安全利益关注点的变化 ,因而具有积极意义和指导意义 ,值得各国在制定本国政策时加以借鉴和参考 ;另一方面 ,我们也应该关注这种“新安全观”给联合国组织本身及其成员国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  相似文献   

12.
科技安全是保证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一环,现阶段国家已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就对科技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拥有大量的科技资源,在当前形势下,加强高校科技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总体安全观视角下,全面分析新时代高校科技安全的内涵和风险,并提出防范化解高校科技领域安全风险的思路和举措,以期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伟 《首都经济》2014,(12):30-32
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经济安全。中国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进程中,如何与时俱进地树立新型国家粮食安全观,构建高效、开放、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显得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显示了高校学生对能源安全问题的基本认知。学生认为能源安全基本属于非传统安全,是当前中国经济安全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威胁。能源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能源资源耗竭、能源资源开发引发的国际冲突以及由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中国应该加强能源外交和国际能源合作来应对能源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高校学生的能源安全观虽然对全面把握中国能源安全的内涵与定位、挑战与出路有所帮助,但他们的认识中存在着某些不确定性,值得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通过调查研究,对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大学生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问题上在认识水平、内容把握以及热点事件理性认识等方面存在差异表现。经过检验,大学生的身份属性、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效果和实际工作效果以及威胁国家安全的热点事件的发生等影响了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了解和认知。因此,提出对大学生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学生来源地、学校所在地、学生专业和学历的不同对学生安全观没有重大影响。在一致率比较高的问题上,上述四个因素并没有导致学生对安全看法的明显差异;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还是可以发现由上述四个因素所导致的不同看法。在某些问题上,存在比较突出的差异和例外。  相似文献   

17.
边疆问题关系着国家领土是否能够在主权上完整统一。对于边疆问题的传统安全观及安全利益保护方式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挑战,原有的以经济、政治、军事发展的传统安全观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涉及范围更加多维化的非传统安全观,来自于非传统安全观的新观点已经在影响着国际安全领域及边疆问题自身的实际变化,即安全环境的演变。这是一种安全利益的变量,是影响国家安全及经济发展的直接要素。本文从西南边疆的云南临沧入题,以传统安全观和非传统安全观两个角度出发,并结合全球化发展的背景,比较了冷战前后我国西南边疆安全环境演变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8.
高榕 《广西经济》2023,(5):113-120
维护核安全,是运用核能和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造福世界的前提性和基础性条件,是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的应有之义。中国的核安全观孕育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核安全和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论述,继承并创新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核安全理论,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核安全领域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核安全维护工作,国家核安全法律法规框架基本形成,核能利用安全水平已位居国际前列,核安全国际交流合作成果渐次丰富。未来,面对全球核扩散风险犹存、核恐怖主义威胁突出、核安全文化建设任重道远等现实挑战,当坚持以核安全观为指引,进一步着力维护本国和世界核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能源安全观经历了从最初的"自给自足"安全观到"供应"安全观、再到现今的"开源节流"安全观的演变过程。目前,中国能源安全主要面临着结构性危机和管理性制度危机两大挑战。为此,中国政府应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并可考虑实施以多边合作为依托,重点加入国际能源署,以区域合作为基础推动建立东北亚能源共同体战略。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安全观需要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安全是一个老话题,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维护能源安全的实践却总是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2006年7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八国峰会并首次提出:"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我们应该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这一论述体现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对全球能源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责任,也是对世界能源新格局下传统能源安全观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