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何国萍 《黑河学刊》2014,(12):80-80
在现代民法中,一般而言意思自治原则与公平原则之间是相互协调的,这两项基本原则在民事立法、司法等各项民事活动中相互协调发挥着指导作用。但由于意思自治原则与公平原则内含的民法价值的不同,而不同的民法基本价值间有时也存在着冲突的可能性,这就使得意思自治原则和公平原则间可能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2.
民法是私法、权利法、调整市民社会生活的法。确认并保护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是民法的基本任务。民法基本原则是指导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是民法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民法基本原则体现了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是民法精神的实质。《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民事活动应当遵守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公允价值计量的产生和应用是适应民法学的基本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3.
公平责任原则是独立的侵权行为归责原则,是对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必要补充,体现民法的公平原则,适应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闫旭霞 《魅力中国》2010,(17):103-103
诚实信用原则又叫诚信原则,它最初起源于罗马法中的诚信契约和诚信诉讼。诚实信用原则最初只是表现为道德的基本要求,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法律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的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要求人们在民事活动中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时应该讲究信用,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我国民法通则第四条明确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以法律形式的明文规定确立了其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法国民法典》是第一部资本主义国家的和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民法典,其开创了近代民法历史,为资本主义社会开辟了道路。《德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资产阶级国家编纂的规模最大,对现代资产阶级民事立法影响最广泛的一部民法典。两国民法典虽然同属大陆法系,但在历史背景、民法原则、编纂体例及技术风格以及对中国的影响上都有不同。  相似文献   

6.
平等原则是我国民法中最基础和最本原的原则。男女性别的平等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男女平等的思想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变革的要求。本文就近代民事立法中有关男女平等问题的研究作出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构建的法律体系之中,民法作为基本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依托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对平等主体间的人身、财产关系进行合理调节,从而发挥法律的优越性,使得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等组织之间出现的种种人身、财产纠纷矛盾,作以良好的调整,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有效保障平等主体的人身、财产等多个方面的合法权益。在民法应用期间,基本原则对于该法的有效落实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基本原则中首要原则就是公平原则,依托该原则便可以对平等主体的民事活动,从公平角度进行良好的判断分析,最终使得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最大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张昊  刘超 《改革与战略》2005,7(6):93-95
传统民法中,追究民事侵权责任必须以侵权行为人的过错为构成件,但是在环境侵权大量涌现的新时代的背景下,环境侵权作为一种特殊的权行为与传统的侵权行为迥异的特征,而这些决定环境侵权适用的是无过错任的归责原则。从深层次上去分析,环境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也是契合福国家的兴起、民法的社会化和权利的社会化趋势以及环境权的私法化,并且一原则也可以从环境经济学上得到论证。要侵责利这  相似文献   

9.
申静 《魅力中国》2014,(16):296-296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涉足经济生活范围的增大以及对法律过分依赖等原因导致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事纠纷案件涌入司法机关这一现象。与此同时,我国的法律法规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司法机关也日趋完善合理。其中,民法原则和民法规则成为司法机关处理民事纠纷案件的重要法律依据。那么,民法原则和民法规则之间又有何区别和联系呢?本文首先阐述了民法原则和民法规则之间的区别性特征;其次分析了民法原则的运用;最后概速了民法原则的运用是对不完全民法规则的补充,对司法机关解决民事纠纷案件有着重要意义。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莉  唐建力  谢英 《老区建设》2012,(16):26-28
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被誉为现代民事法律中的帝王条款,贯穿了民事立法的全过程,可以说诚信原则就是整个民事法律关系的灵魂和精髓,在民事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应从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内容和作用几个方面透析它的真谛,使之更为我们所把握,在法律实务中得到更好地适用,从而起到保护民事权益,维护民事活动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见义勇为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即见义勇为责任原则。是独立于民法三大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之外的归责原则,其目的是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在司法实践中,有时很难分清见义勇为责任与无因管理责任,笔者认为通过对见义勇为给予其法律上的认可,更有利于促进社会正气之风,虽然无因管理同样可以弥补善意管理人为帮助他人而受到的损失。本文将阐述见义勇为责任原则,希望对民事审判实践中如何适用见义勇为责任以及如何区分无因管理责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民法的基本原则与民法的内容一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扩充.新的原则不断涌现,对于原则合理性论证的著述可谓洋洋大观。但是,很多人多关注民法原则的扩充.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至于对民法基本原则整合的论著较少。事实上对民法基本原则的整合不仅必要,还很迫切。文章从民法基本原则学理性分析入手,对基本原则整合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范式架构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我国立法的不断完善做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孟洁 《魅力中国》2011,(20):173-173
公平责任原则能否成为侵权责任法中的一项独立的归责原则,在理论和实务界中都存在很大的争议,持肯定说和否定说的学者们各执一词,争议不断。文章主要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公平责任原则存在的必要性,并对其概念、适用范围做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4.
邱严严 《魅力中国》2010,(6):155-155
人们对于民事权益的保护是从民事方面来理解的。在行政法上,行政相对人作为人身权、财产权的享有者,受行政法保护。借用民法上的概念,指出行政程序法对民事权益的保护最直接、最有效,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完善民事权益行政程序保护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5.
肖荣 《魅力中国》2011,(15):236-236
《侵权责任法》颁布以来,社会各界尤其是法学界对法条第二十四条即被称之为公平责任原则的争论一直都在激烈的进行着,本文通过对法学界内中对公平责任原则的肯定说和否定说的阐述中,指出《侵权责任法》中第二十四条不应当成为现代侵权行为法的一个独立的归责原则,并且法条所指内容其实质是公平原则的体现和延伸。  相似文献   

16.
民法是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公序良俗是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集中体现着民法的立法精神,一切违背公序良俗原则的民事行为均为无效行为.研究公序良俗原则对理解民法的立法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公序良俗原则在世界各国的立法例中均有广泛的应用.我们应当结合具体实际情况,确立我国的公序良俗原则.  相似文献   

17.
许峰  田花 《魅力中国》2011,(8):284-284,281
清末修订法律馆主持了清末的修律活动,其主要的成就即是引进了一系列近代法理与立法原则,主要包括近代诉讼原则,罪刑法定主义,私权神圣、契约自由和过失责任近代民法三大原则,平等原则、尊重人权等。这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齐欣 《辽宁经济》2001,(1):27-27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这一规定曾引起了不少争议,特别是对“王海”现象的是与非众说纷纭。我认为,我国《消法》确立了惩罚性民事赔偿责任,这是民事立法的一大进步。长期以来,我国民法理论主张民事责任是以补偿为主(惩罚性违约金除外)的一种法律责任,不论是违约责任还是侵权责任,在确定加害人的赔偿责任时,一般坚持“损失多少赔多少”的原则。这种传统的民事…  相似文献   

19.
章礼强 《乡镇经济》2003,8(3):41-42
合同法立法原只想将传统的或暗或明的过错责任原则改为明定的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然而有此学眼见更为新潮、已为英美民法及一些国际公约渐用的严格责任原则,便建议追潮,终为新法吸纳。对此,本提出质疑,认为暗定严格责任原则是一种矫枉过正的无赖的法技术和法选择,不利知法、守法和司法,严格责任原则不为大陆法系大多国家目前立法所采信,暗定亦不是英美民法及公约之所为。建议将违约责任明确定为之错推定责任原则,以合现情,以符法之明确性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0.
对少年犯进行定罪量刑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有利于少年的原则。该原则是一项国际性原则。将这一原则作为我国刑事诉讼中对少年犯进行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也是恰当的。它涉及对少年权益的保护和少年的成长,是体现教育、感化、挽救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适用最有利于少年这一原则时,应区别不同的犯罪情况,采取宽严相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