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还不能很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日本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面临同样的情况。日本政府采取了产学官合作等措施,有效助推了职业教育和经济的发展。文章以日本秋田大学产学合作推进机构为例,介绍日本政府对产学合作的引导策略以及在日本政府的引导下,大学产学官机构的演变及成效。  相似文献   

2.
日本知识产权战略特点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知识产权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将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到国策的高度,从法律和行政上保证了“知识产权立国”方针的实施。中国在推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过程中,很值得借鉴日本政府《知识产权战略大纲》的实施经验,强化产学官合作,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起至今,日本观光立国战略实施已有5年。在过去的5年中,日本政府在观光立国战略的体系框架下制定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日本各界对于观光立国战略的成功实施都寄以厚望,希望观光立国战略能够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从政治、经济双重角度分析和探讨这些政策法规出台的背景、政策法规其本身的内容、实施的状况、取得的实效、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后,我们认为这些政策法规将对日本的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旅游业将成为日本针对国内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革的契机,一方面观光立国战略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一战略也将为日本努力成为政治大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振兴出口,是战后日本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方针。日本政府意识到,由于资源匮乏,要迅速改变其面貌,赶上欧美各国,必需通过进口大量的能源、资源,引进大量先进技术,而实现这些必需建立在出口大量工业产品,拥有大量外汇的基础之上。因此,从50年代日本政府拥有经济自主权之日起,就提出了“贸易立国”的口号。战后日本经济的迅猛发  相似文献   

5.
官产学合作是日本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日本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重视官产学合作,并一直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支持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的"下请制度"不再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官产学合作的支援体制开始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日本新连携支援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利用实际的成功案例,分析了日本中小企业官产学"新连携"下中小企业间合作的运营机制,丰富了官产学合作的运营方式,并对我国中小企业官产学合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日本政府实施观光立国战略之后,根据日本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同时结合世界经济形势,截至2011年底,曾经制定并实施了3个国家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推进了观光立国战略的发展。2012年3月30日,日本政府制定并实施了《观光立国推进基本计划(2012~2016)》,对今后5年的旅游产业政策进行了综合规划。由此,日本观光立国战略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具有一些新特点。通过解读日本国家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内容,归纳总结日本观光立国战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可为我国政府制定国家旅游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日本经济界提出,日本的对外经济的指导方针应从沿袭已久的「贸易立国」转向「海外投资立国」。一九八四年日本政府的《经济白皮书》也以大量篇幅论及海外投资,认为日本已经具备了大规模进行海外投资的主观条件。主张「海外投资立国」的主要看法是:第一,日本巨额的贸易盈余为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提供了基础。从一  相似文献   

8.
日本既是个“经济大国”,又是个“资源小国”。战后,日本政府在“贸易立国”和“综合安全保障”等战略方针的指导下,随着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逐年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据统计,在从1960年到1980年的20年间,日本政府对外提供的“政府开发援助”猛增了将近30.5倍。战后日本政府的对外经济援助,其主要目的不外是为本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需要服务。首先,从“资源小国”这一实际出发,通过对外经济援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日本政府、财界、经济学界以及科技界,就今后一、二十年日本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其出路进行了广泛的讨论,逐步形成了“科学技术立国”的新战略。日本宣称从明治维新以来,要“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的使命已基本完成”,八十年代将是“日本选择今  相似文献   

10.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战略经历了萌芽、形成和成熟时期.本世纪初,日本确立了"知识产权立国",标志着将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日本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将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