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朱总理“农村信用社是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是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的主力军“的指示精神,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提高为农业、农村、农民的金融服务水平,启动农村市场,加快全区特色农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淄川区积极探索支农新路子、新方法,在1999年成立“三农“服务中心,全面开展“送贷到农户、共奔富裕路“活动的基础上,1999年6月份起,又组织开展了评定“信用村“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和个体工商业户的欢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朱总理"农村信用社是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是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的主力军"的指示精神,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提高为农业、农村、农民的金融服务水平,启动农村市场,加快全区特色农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淄川区积极探索支农新路子、新方法,在1999年成立"三农"服务中心,全面开展"送贷到农户、共奔富裕路"活动的基础上,1999年6月份起,又组织开展了评定"信用村"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和个体工商业户的欢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农村合作经济是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农民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自愿联合起来的一种经济组织,其目的是围绕农业开展系列服务,特征是自愿、自主、自治。特别是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更需要发展合作经济这个平台。2005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将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继续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而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是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4.
朱智文 《西部论丛》2005,(12):29-31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且经济发展从总体上仍处于落后的国家,“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非常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制约因素。西部地区正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阶段,“三农“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更为缓慢,农村发展更为滞后,农民生活更为贫困。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  相似文献   

5.
李瑞永 《魅力中国》2014,(15):19-19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都比较落后,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现实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为“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6.
《现代乡镇》2012,(12):42-50
支农再贷款助农扶农 支农再贷款作为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对于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该项业务自1999年始。原先,支农再贷款使用主体仅限于农村信用社,2009年人总行再次出台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扩大“三农”信贷投放,并明确提出将支农再贷款的...  相似文献   

7.
张志暹  李爱萍 《发展》2005,(6):18-19
民为国之本,农为民之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去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两年都以农业和农民增收为主题下发了一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甘肃省作为一个西部欠发达的农业省份,“三农”问题尤为突出,而要解决“三农”问题,其关键是防范农业风险,发展农村保障体系,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惟有农民的腰包鼓了,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甘肃省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现状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2.9%,…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农民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落实好“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着眼于建设长效机制,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泰安市各级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全市呈现出农民生产积极性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农民得到实惠增多的良好局面。2004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93.9亿元,同比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3690元,增加340元,增长10.1%,创多年来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代羽  周晓凤 《中国经贸》2013,(16):147-148
2013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转折点,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三农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逐步完善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关键在于三农梦,三农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让农民受益获利是改革的基础,也是对三农的反哺。三农梦就在当下,中国梦还远吗?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起始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经过将近3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近几年来,在新时期党的“三农”工作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各级政府通过完善支农政策体系,构筑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逐步建立起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但是,“三农”问题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继续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认真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的标准是农民“国民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同样,中国也只有解决厂“三农”问题,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家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多渠道转移农民,多形式减少农民,千方百计富裕农民,这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杭州市“三农”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继续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按照“提升农业、建设农村、保障农民”的要求,以发展都市农业、促进转移就业、深化实事项目、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业在我国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要。2004年区委区政府继续以“三农”问题为核心.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探索实现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途径,取得显成效,全区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呈现喜人态势.农民增收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17.
浅谈劳务经济与“三农”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增收问题的关键是就业。农业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求真务实,用非农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跳出“三农”抓“三农”,减少农民富农民。用非农化来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时还要找到突破口,找准着力点,目前,对于我国许多农村地区来说这个突破口和着力点就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发展劳务经济投资少见效快,是这些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合作经济》2000,(9):39-41
如何本着为“三农”服务的宗旨,解决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又能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科研力量,已成为我们思考的首要命题。在面向“三农”搞科研、面向市场搞开发的实践中,逐步形成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全省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思路,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所以有“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的说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被归纳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提了出来,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更是成为全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目前“三农”问题的现状和对策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