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一、引言1995年在西双版纳召开了"中国首届生态旅游研讨会",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标志着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关注和生态旅游研究的起点。随着西藏旅游业的蒸蒸日上,生态旅游业成为西藏旅游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亮点,引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生态旅游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也给该地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压力。如何解决好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此,对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是提升生态旅游发展质量、增强旅游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任明明 《北方经济》2010,(14):22-23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的形式也逐渐趋于多样化,旅游业成为许多地区的重要经济部门乃至支柱产业。探险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目前在我国正迅速发展。并成为许多地方相关部门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项目。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客观地综合分析了探险旅游的涵义。以客观研究为依据,根据国内外探险旅游的研究现状,总结提出了目前探险旅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莫晓红 《特区经济》2007,225(10):191-193
生态旅游作为"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双赢理念的新兴旅游类型,被许多欠发达地区所关注并将其定为本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文章通过运用SW O T方法对湘西南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现形式,生态旅游在全球旅游业中受到普遍青睐。90年代生态旅游概念传入我国,引起了政府部门、旅游业领域、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21世纪经济的亮点,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本质上属于生态经济。现代旅游从产业功能上看,由以经济功能为主的阶段进入到了注重生活质量的新阶段。而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论的生态旅游正应合了这一转变,成为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深入探讨循环经济与生态旅游的联系,这对生态旅游的发展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当作支柱产业,全力支持,使全省旅游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方式,已经成为旅游业中新的“亮点”和“热点”。我省淄博市鲁山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优势,十分适宜生态旅游。立足鲁山实际,发挥鲁山优势,打响鲁山品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发展路子,事关淄博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相信对全省也会产生一定影响。鲁山旅游资源概况鲁山主峰海拔1108.3米,地处淄博市境内,为鲁中地区第一和山东省第四高山,是淄、沂、弥、汶四条大河的发源地。林区面积达10余万亩…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旅游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生态旅游这一新的旅游形式逐渐被人们认识和了解,并受到青睐和追捧,现如今,生态旅游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不断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积极的探索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企业管理新模式。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生态旅游管理的基本含义,其次阐述了传统旅游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就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旅游企业管理新模式又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希望旅游企业在生态旅游理念下能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近几年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迅速,内蒙古的草原、沙漠、边境、民族风情、文化遗迹等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都体现了生态旅游的特征,内蒙古已经呈现出成为我国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的趋势,内蒙古发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内蒙古民族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我国的生态旅游在近十年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其中辽宁的生态旅游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全面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坚持与社区共建的原则;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乡村生态旅游成为近几年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新动力、新模式和新途径,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一种体现,也是乡村经济变革和推动乡村发展的新动力。乡村生态旅游的涵义和特征1.乡村旅游的涵义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荷兰,之后迅速遍及全欧洲。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Organization)在推荐各国政府、地方社区和旅游经营者使  相似文献   

11.
浅析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当今的朝阳产业,旅游业对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民族文化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是许多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被看作是传统大众旅游的替代品,是旅游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代表着未来旅游业发展方向,研究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西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丽坤 《特区经济》2009,(4):130-131
近年来,西藏旅游资源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了该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加深了人们对旅游资源的认识。随着21世纪旅游市场的需求,西藏地区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西藏地区增强自身能力的现实选择,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本文试图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以该地区生态旅游开发为契机,探讨西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战略、旅游市场定位和精品组合,达到西藏地区旅游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正> 旅游业持续快速的发展使得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旅游业成为最有必要,也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行业之一。生态旅游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世界生态旅游发展迅猛。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目前生态旅游收入已占世界旅游业总收入的15%-20%。与此同时,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的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一直进行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共生理论的西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艳平  李向农 《特区经济》2008,(10):217-218
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运用共生理论,构建了生态旅游共生系统结构,强调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确保系统向对称性互惠共生方向进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系统共生进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蕊 《特区经济》2008,(10):171-172
生态旅游是在世界旅游业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引起广泛重视、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普遍重视和颇为成熟的旅游市场对特种兴趣旅游更感兴趣的三大背景下产生的,是旅游的高级形式。我国生态旅游目的地主要分布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矿山公园等地。在开发过程中,有些企业将"生态旅游"当作一种低成本开发旅游资源的发展模式,失去了其保护生态环境的宗旨。通过实地勘探与考察,结合相关研究,本文以一个新兴的森林公园为例探讨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生态旅游增长较快,己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热点。生态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安全问题,如生态旅游景区游客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许多景区的附近居民与景区矛盾不断等。为了更好的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发展,选题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选择桂林漓江古东景区作为实证研究区域,从游客、景区从业人员和社区居民三个层面对生态旅游安全认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大众对旅游的需求日益旺盛,旅游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在各行业中崭露头角,成为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态旅游逐渐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可以预见,生态旅游将迎来快速发展。本文对生态旅游环境的现状以及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优势进行了简单的阐述,随后对我国生态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确保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能够快速而稳步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发展生态旅游是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生态旅游不仅可以加快旅游业升级转型,还有利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作为我国重要经济部门之一,生态旅游领域的研究更显薄弱,很多领域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以博弈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纳什均衡关系,旨在均衡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同时对生态旅游有效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设想,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体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体验经济是目前在经济发达国家备受关注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作为服务业中的重要一员--旅游业,应该密切关注体验经济发展动向,并跟上时代要求,努力为顾客创造"有价值的体验";同时,从多方面进行营销内容和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