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当前我国较多大中城市出现"大城市病"现象,城市蔓延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对土地蔓延的形成从土地利用规制角度进行了分析。文章将土地利用过程分为土地征用、土地规划和出让以及土地开发三个环节,提炼土地利用过程中三个主要经济主体:居民、政府、企业。在这三个过程中对三个经济主体选择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和供求分析。研究发现政府土地利用规制中土地征用和补偿不合理导致居民住房有效需求不足和城市住房供给过剩,而房地产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放大了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2.
徐升艳  郭行 《开发研究》2021,(3):147-152
土地是撤县设区后变化最大的要素之一,在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通过扮演农村土地市场与城市土地市场之间"独木桥"的角色获得了大量土地和资金,这对中国城镇化的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2010-2017年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撤县设区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通过扩张城市建成区面积显著增加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但该模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考虑地区间的异质性后,撤县设区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对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加快城镇化融资模式转变,市场化配置建设用地指标以及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3.
"土地财政"模式的危害、成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城市的急剧扩张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在这一轮地方政府主导的城市扩张中,"土地财政"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由土地带来的政府直接收益(土地出让收入)和间接收益(税费收入和国企利润收入),是地方政府筹集城市建设发展资金、缓解财政收入不足、实施城市扩张战略的主要手段,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危害.  相似文献   

4.
土地财政在我国城市建设、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功不可没;但土地财政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恶化了国民收入分配、抑制了民间投资、加剧了产能过剩、成为高房价的推手.要"戒掉"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渴望、推动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相顺应、合理分配土地出让收益、从源头上抑制土地财政的片面增长,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5.
"多规合一"是指在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下,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与耕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社会事业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益分配是在国内城市经营实践中广受争议的问题.文章首先讨论了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城市土地利益分配活动的适用性,并运用该理论,探讨了一种新的城市土地利益分配机制,即国家凭土地所有权获取绝对地租,城市政府经营土地获取级差地租,土地使用者开发土地获取平均利润.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社会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管理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依靠传统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有效应对。此外,公众对信息特别是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增加政府透明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政府由一个多层次、多部门的"管理型政府"向一个智能化、高效、公开、透明、低成本运行的"服务型政府"转变,这是新经济时代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主要要求之一。而数字化的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模式正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有效工具和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字化管理模式在城市公共服务中的应用,以及在国外和国内的发展现状,并对这种数字化管理模式对城市公共服务的作用以及当前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政府在解决城郊失地农民问题中的角色定位与职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城市向农村的延伸与扩张已成为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在向市民身份转化过程中被边缘化.要改善这种现状,维护失地农民的利益,政府应正确定位城市政府的角色,履行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正在大力推广土地使用权拍卖取得的制度 ,而拍卖市场并非一定是完全公平竞争的 ,在拍卖市场存在进入壁垒的时候 ,在几种市场变量作用条件下 ,房地产开发商可以因为竞买到土地而获得巨额的非正常收益。不幸的是 ,中国的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特点使城市土地使用权拍卖市场很可能陷入高壁垒的状况 ,而且这种状况一旦形成 ,开发商所获得非正常收益具有高度隐蔽性。中国在提倡土地使用权拍卖的时候 ,就应该考虑到上述可能性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 ,应该努力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权拍卖市场的竞争程度。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稀缺资源,城市土地价格关系着人民的切身利益,刺激着房地产商的投机行为,吸引着政府的眼球,成为政府不断采取措施调控的重点对象.国外政府对城市土地价格进行调节与管理主要采取土地税收制度、土地储备制度、规划土地使用、城市开发制度、管理和监督土地交易、加强金融调控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城市土地供应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渐进性的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打破了原有单纯行政方式的土地管理体制和土地供应方式,引入了市场机制.但由于旧体制的惯性作用及改革尚处于初级阶段,使得当前城市土地供应的新机制尚不健全,市场机制发挥对土地资源配置的作用范围和程度非常有限.同时,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盲目性、滞后性、外部性和分配不公等“市场缺陷”.土地资源的极端重要性、稀缺性和位置固定性及所有权的垄断性,决定了土地不像普通商品那样由市场需求决定供给,而应由供给来引导市场需求.因此,必须建立政府垄断一级土地出让市场的城市土地供应机制及相应的城市土地供应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城乡一体化前提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成都个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生在现阶段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龙华实践",之所以是独特而重要的,就在于其走出了一条以土地制度创新为起点,以合理的产业布局为支撑,以"三转三化"为目标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这种模式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政府倡导、农民主体、集中土地、产业支撑、利益协调、三转三化。"龙华实践"为城郊地区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探索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作为土地经济学的一个学科范畴,是基于经营城市创新理念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土地收购储备力度能有效改变以往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与旧的土地管理模式下多头管地与多头供地的格局,变多头管地和多头供地为政府统一管地和统一供地的新模式,走以地建城,以地养城的新的城市经营道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别从政治、经济和理论的视角分析我国"城市偏向"政策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城市偏向"在资金流向、公共产品的供给、土地征用及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方面的表现.指出由于长期实行"城市偏向"政策使得城乡二元体制凝固化,城乡之间非均衡发展已经突破了合理正常的范围,纠正现阶段"城市偏向"政策影响,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政府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从澳大利亚城市发展历史和建设管理实践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政府在"顶层设计"方面的前瞻性和权威性.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城市规划的连续陛和严肃性,不会因为城市领导人的变动而随意改变.如首都堪培拉,在1911年美国建筑师格里芬设计的规划方案中标之后的近百年来,该市始终围绕该规划进行建设.通常地方政府每8年重新制定一轮实施性规划. 澳大利亚的城市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山水地形等自然要素,科学合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城市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堪培拉成为"大洋洲的花园城市",悉尼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海港城市",黄金海岸成为"阳光下的天堂",墨尔本成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这种独具特色的城市带避免了"千城一面"的.  相似文献   

16.
郑远远 《南方经济》2003,(3):28-30,36
我国当前正在大力推广土地使用权拍卖取得的制度,而拍卖市场并非一定是完全公平竞争的,在拍卖市场存在进入壁垒的时候,在几种市场变量作用条件下,房地产开发商可以因为竞买到土地而获得巨额的非正常收益。不幸的是,中国的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特点使城市土地使用权拍卖市场很可能陷入高壁垒的状况,而且这种状况一旦形成,开发商所获得非正常收益具有高度隐蔽性。中国在提倡土地使用权拍卖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上述可能性,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努力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权拍卖市场的竞争程度。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报告》2006,(35):1-31
中国土地政策改革需要采取整合性方法,应该在统一与平等对待城市和农村土地这一总体目标的指导下,采取稳健的步骤来整合城市和农村的土地市场、土地权利及城乡规划与管理,减少政府对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本报告提出了中国土地政策改革的一个整体性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土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是城市各种资源配置的载体。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城市经营”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地经营”,已经引起了多数城市政府的重视。政府经营土地主要是指政府在保留城市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对城市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等相关权力的市场化运作,可解决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城市建设资金短缺、城市发展无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考察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项目投资对地方政府城投债发行的影响,采用2012-2017年210个地级市的PPP项目及匹配城市特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PPP项目投资额资本化到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后,提升了地方政府城投债发行能力,缓解了地方融资约束;第二,PPP项目实施提高了地方政府城投债发现能力,传导渠道如下:PPP项目投资额资本化到土地收入中,政府通过抵押土地收入从而以更低的利率发行更多的城投债;第三,与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相比,PPP项目投资额资本化到土地收入的比例更大,其对城投债发行提升作用更显著.本文政策建议如下:虽然PPP项目间接提高了城投债发行能力,但其主要依赖"土地融资"模式,需要警惕其带来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一、土地储备融资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财政拨款 财政拨款是指政府为支持城市土地储备制度顺利运行,为能有效调控城市土地市场为目的而采取的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