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海南省万宁市农村3-6岁儿童零食行为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改善儿童零食行为的对策。认为农村儿童吃零食的现象非常普遍,但零食的营养质量不高,对儿童的生长不利。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制订有效的饮食行为干预措施;要积极宣传《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关键在于提高家长对零食的认知能力,为孩子选择新鲜果蔬、奶类零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弱势群体,其非社会性行为是发展成为反社会行为的潜在因素,情感缺失是非社会性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非社会性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发展至关重要.目前,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过早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教育"贫困"现象突出,日常失范行为、心理情感状况不容乐观,道德滑坡和价值认知畸形等一系列问题.要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引导部分留守儿童父母返乡;打破城乡户籍壁垒及非均衡公共服务,推动部分留守儿童"进城"及"市民化";加强小城镇建设及农村新社区建设,改善长期在乡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质量;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动留守儿童关爱方式变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开放与流动中保障农民权利.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是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相互配合,通力协作。要发挥政府职能;强化家庭教育;完善学校的教育功能,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经典的信任博弈框架,用实验经济学方法比较城市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非留守儿童的信任行为。实验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对他人的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儿童,而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信任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在控制了性别、民族、兄弟姐妹数量等人口学特征后,农村身份对儿童的信任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一方外出务工对信任水平均无显著影响。从被信任度来看,三组儿童中,城市儿童被信任度最低,农村留守儿童被信任度最高,但考虑人口学特征后,农村身份、留守身份均不影响被信任度。结合儿童在利他实验中的表现,文章还发现在利他行为中表现为无私型的儿童比平等型和恶意型有更高的信任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与同年龄城市儿童相比,农村儿童而不仅是农村留守儿童更信任他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西省部分县市的农村儿童家庭教育进行调查,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家庭教育因素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一些因素和行为之间是有差异的,检验表明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化是各不相同。对检验结果进行必要的含义解释,最终提出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专业市场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培植农村专业市场的行为;二是优化专业市场管理的政府行为;三是政府对农村专业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宝鸡市为例,调查了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成因,提出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养方式,加大暖心力度;构建良好社会环境,合力发挥社会影响力;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教育投入,调整人口户籍制度;学校要发挥德育主阵地作用,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注重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自我调控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等.  相似文献   

9.
杨培丽 《魅力中国》2014,(22):212-2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许多儿童因此留守在家里,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生活上缺少照料,学习上缺少辅导,行为缺少教育。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现状不容乐观,要解决留守儿童的诸多相关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协调合作,来改变现有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唐燕 《老区建设》2010,(14):50-5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家庭中父母双方或一方是缺失的,在留守期间,这些儿童会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给社会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所以留守学龄儿童的教育、发展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现有的研究资料看,人们大多是将目光放在农村留守学龄儿童的教育问题上,而忽略了学龄前留守儿童特别是由农村转向城镇居住的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发展现状,本文则以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为视角,探讨家庭教育弱化对学龄前留守儿童社会化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徐波  赵春雨  陈东  杨修志 《乡镇经济》2009,25(10):21-25
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是个完整的过程,包括就业感知行为、就业决策行为、就业行为和就业体验行为。通过对黄巷村的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分析得出: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前对就业环境的总体感知强度不是很高,且在不同的人口学特征上有差异;农村劳动力做出在本地从事农业的决策主要是受外部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且他们在就业前有很多顾虑;农村劳动力从事的农业主要是在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基础上的集约化农业,大部分人在农闲时有兼业行为;农村劳动力对其目前的农业就业状态满意度较低,这会影响他们的再次就业感知、决策和行为。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很多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困难,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关爱;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的职业化活动,则体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从留守儿童与社会工作的契合性以及如何从社会工作角度来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监护。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儿童自身健康成长,也关系家庭幸福乃至国家未来.本文通过对东部江苏省、中部安徽省和西部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与关爱服务供需情况调查发现,就学升学两难、随迁成本高、家庭理念因素等是造成农村儿童留守的主要原因.同时,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在供给内容、供给主体、供给方式等方面还存有短板和挑战,建议完善制度...  相似文献   

14.
王喆 《魅力中国》2014,(5):399-399
文章通过实际案例引出以收养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行为该如何定性,主要有二种观点:构成拐骗儿童罪、不构成犯罪。本文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法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该行为构成拐骗儿童罪。第一,该行为符合拐骗儿童罪的犯罪构成;第二,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年人生存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留守问题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对现阶段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提出建议:建立健全“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制;加快建设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阵地;加快组建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队伍;大力开展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6.
罗双发 《老区建设》2014,(16):18-20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的学习状况值得关注。文章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行为、师生关系、教育资源期待五个维度衡量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并在广东省河源市C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能力不强、学习行为存在很多不良习惯、师生关系不够融洽,同时希望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7.
农村隔代家庭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组合,是现阶段农村家庭结构的主要趋势.本文通过对隔代家庭的分析,认为这将对儿童的教育、老人的健康有不利因素,社会各界应给予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18.
年关将至,零食消费又迎来一波销售热潮. 近几年,伴随着消费升级,零食行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产值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未来快速消费品市场中最具前景、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 "休闲零食年轻化、全渠道趋势越来越明显,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吃零食的人非但没减少,反而消费人群和频次都增长了,这对零食企业来说是应该抢抓的一个机遇."1月12...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构建: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回顾了农村流通体系的现状,总结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调整利益分配格局,规范政府行为;培育农村流通主体,提高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打破地方垄断,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格局;改善流通设施,提高农村交易效率;制订流通规则,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开拓农村市场,拉动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脚步的加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民逐渐成为社会流动人群的主体.大规模流动人口出现的同时,把子女带到城市生活的农民工还只是极少部分,更多的人则将孩子留在农村由老人或其他亲戚照顾. 根据2005@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可以确认0至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据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与2000@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农村留守儿童已非常普遍.广东省留守儿童总数为95.08万人,约占全国留守儿童总数的2.4%,位居前五位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