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立德树人视域下提升陕西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探索当前陕西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路径:必须上好高校公共基础课,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高校要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不断丰富大学生社团建设,引导学生成立能够培养人文素养的社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发挥好。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这一问题,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价值观多元的社会环境、信息发展的网络环境、引导力不足的高校环境,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应对的策略主要有:宏观引领,尊重差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利用网络,掌握主动权;从"思政课堂"到"课堂思政";教学实践,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3.
当下,社会转型过程中呈现出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复杂化和社会信仰多元化等的态势,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培育大学生群体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事关我国社会的稳定与意识形态安全,为此,要实现高校思想宣传工作与大学生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相融合;坚持继承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准确把握大学生群体时代精神诉求;创新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内容和形式,引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导向.  相似文献   

4.
黄英 《新西部(上)》2014,(12):122-123
文章阐释了景观社会的特征以及对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影响,探讨景现社会视阈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冲击和挑战.应对策略主要是:必须对大学生的“碎片化”的学习方式顺势而为;注重教育载体建设特别是媒介载体建设;进一步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把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为大学生的主流思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余慧翔 《老区建设》2013,(20):50-53
新网络媒体作为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载体,对当代中国思潮多元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的高速发展使煽动性强、不可控和混杂的信息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渗透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倡导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形势下,新网络媒体为了提高多元化思潮的引领能力,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追求,这就是突出价值导向力,扩大媒体辐射力,提高理论透析力,强化洞察预见力,发挥组织整合力,增进媒体包容力,扩大国际影响力,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要学会适应新网络媒体环境,利用其技术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生活领域中,意识形态具有整合功能、批判功能和教育功能。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社会思潮多元化、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等挑战,要以民生富裕引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以社会公平正义引导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以党的作风建设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相似文献   

7.
“三全育人”是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思想引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行为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文章在探析大学生主流价值认同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整合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全员育人资源、全过程协调融入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全方位联动促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知行合一等实践路径,以促进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践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战略高度分析了当代青年主流意识形态弱化的时代特点,政治思想的模糊认识、道德评价和道德实践上的偏差、人生价值观念的实惠化、功利化和短期行为趋向。同时提出了强化当代青年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建议,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着手,采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加强对青年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引导、情感的教化的方法强化青年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张曼  闫彩红 《理论观察》2014,(5):149-150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组成部分,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角度审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必须积极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各种社会思潮;人的理想信念形成特点决定了应注重隐性日常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下,网络对于人们来说俨然不是纯粹的媒介技术,而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对人们生产工作、学习等产生极大影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很早便接触到网络媒体,网络这一把双刃剑,既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数字化生活,更极大冲击着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而如何加强对大学生正确引导教育,使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有所强化,俨然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需着重解决的一大问题。文章就网络时代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的影响展开论述,并提出几点建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高校培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大学生意识形态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文章以文献计量学为基础绘制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对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了解当前研究现状,探寻研究热点,把握研究趋势。在新时代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需要从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入手,在当代社会思潮中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思想文化引领,开展信仰和理想信念教育,在新媒体和大数据趋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和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社会思潮多元化以及海量信息迅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较大冲击,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需要特别防范的风险点。目前,周边国家形势错综复杂,敌对势力试图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渗透和分化活动,破坏来之不易的团结和稳定,这使得大学生成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对象。文章从增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的紧迫性入手,分析大学生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核心素养,探析提升意识形态认同感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然而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却出现了意识形态的困惑.意识形态的困惑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亟需得到正确的引导.基于此,应该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宽教育途径、优化教育环境、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中寻找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是人们对网络社会的意识反映,是意识形态的来源,有着突出的意识形态功能,特别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会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在网络文化视阈下剖析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寻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即应丰富主流意识形态主题;加强网络的管理和控制;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视域下,对当前大学生网络党建工作进行实效性研究,是信息化社会对党建提出的客观要求。在高校中构建网络虚拟党支部,是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开展党建工作的一大创举,有利于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及其价值,使党建工作从单一走向多元化。本文则通过研究“易班”网络平台在大学生党建工作推广中的实际效果,探索培养和教育大学生党员的新途径,建构和完善网络党建工作模型,以进一步提升网络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代青年大学生社会思潮的引导方法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思潮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矛盾冲突的产物和表现,它可以在一定范围和领域获得广泛的认同,对社会生活起到巨大的冲击作用;而青年大学生又是最容易受社会思潮影响的群体,二者之间发生作用影响着青 年大学生的价值现取向.本文就如何在青年大学生中传播积极向上进步思潮,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运 用理论教育、教育与自我教育等方法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社会思潮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化媒介的日益发达,当代高职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而高校作为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主阵地,承担着传播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当代高职学生是第二、第三产业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时代发展的使命。不仅要重视当代高职学生意识形态所呈现的特点,还需从教师、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为当代高职学生确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加强当代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对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引领当代大学生社会思潮和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现状、问题、必要性和紧迫性着手,进行深度解剖,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全媒体时代给整个社会创造了新的舆情环境,尤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带来了新的冲击。有必要根据全媒体时代的特征,对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布局、举措、平台等各个环节进行实践经验的反思、总结与提升。根据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基本特点、问题、机遇及挑战,从崭新的视角提出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政的建设策略,丰富网络思政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0.
赵金霞 《改革与开放》2016,(24):109-110
本文站在日常生活的维度探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形成具体的引导策略.马克思的“回归生活世界”重视实践的思想构成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回归日常生活的理论基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基础和立足点需要向生活世界转变.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日常生活维度的实现需要把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教育的基础和立足点,寻找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契合点,开展意识形态日常话语构建,创新日常生活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培育多元主体,探索意识形态生活化的有效路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