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继青 《特区经济》2009,(7):154-156
目前虽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仍然有很多阻碍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在农村,不完善的社区建设和服务限制了农民工的流动;在城市,户籍制度配套改革的滞后使农民工不能享受平等的待遇。这些因素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并制约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进程。因此,必须从农村和城市两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熊薇 《中国经贸》2014,(21):54-54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民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就业需求和就业缺口逐渐增大,特别是一些比较基础建设岗位更是供不应求。与此同时,由于农村人多地少的国情限制,农民通过种地获得的收益微乎其微,通过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获得的岗位也非常有限。因此在我国形成了一股“民工潮”,农村的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他们在城市获得了比农村多得多的工资收益,但在现实情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农民工虽然和城市工从事着同样的工作,但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社会保障的问题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黄纯华 《魅力中国》2014,(16):18-18
农民工,就是一群,从农村带着各种希冀与最简单的行囊,踏进所谓的具有包容性和实现梦想可能性的大城市这片土地,去追求和寻找的人。“农民工”,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自相矛盾的称谓,但它也深刻反映了他们的“边缘人”状态。他们在农村有地,但离开了;他们在城市工作,但没有城市户口,不享受社会保障;他们为城市贡献巨大,基本上的劳动力工厂都是农民工,他们向往城市,但不被城市接纳,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留城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珍珍  陈琳 《南方经济》2010,28(5):3-10
本文采用2008年在浙江和江苏对农民工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留城定居,年龄对留城意愿的影响呈现倒“U”型,受教育程度对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正在受教育的孩子、已婚但配偶不在同一城市等家庭因素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城市的社会融合程度和从业经历也会影响留城意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经济因素在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已经不是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但离开户籍所在地,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据官方调查,我国农民工的数量为两亿,占全国13亿人口的15%还多.虽然农民工进城务工是城市化的表现,作为一个惯性推动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放下自己的土地而到城市中寻求一份可以谋生的工作.农民工群体的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等情况,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如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与此同时,近年来不断涌现出了关于农民工的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农民工工作环境差,工资低,社会保障少等).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留城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2008年在浙江和江苏对农民工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留城定居,年龄对留城意愿的影响呈现倒"U"型,受教育程度对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正在受教育的孩子、已婚但配偶不在同一城市等家庭因素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城市的社会融合程度和从业经历也会影响留城意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经济因素在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已经不是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台州市路桥区是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中国民营企业聚集和活跃区域.近年来,内地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涌向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农民工维权案例也随之多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立足农民工维权的实际问题,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原则,以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为手段,为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但离开户籍所在地,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据官方调查,我国农民工的数量为两亿,占全国13亿人口的15%还多。虽然农民工进城务工是城市化的表现,作为一个惯性推动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放下自己的土地而到城市中寻求一份可以谋生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农民进城务工现象产生于改革开放之后,一些农民离开农村从事二、三产业,社会上被称之为“农民工”。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工的农民身份与其所从事的工作相背离,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人们称之为农民工问题。农民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这不仅有利于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影响我国农民工进城的农村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农民工进城问题,影响农民工进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村本身的原因,也有城镇的因素。应用一手调查资料,从农户行为的角度对影响我国农民工进城的农村因素的研究表明:从2000年到2005年,影响农民工进城的农村因素中,农村推力和拉力都有所减弱,这表明影响农民工进城的农村障碍正逐步弱化。  相似文献   

11.
《调查研究报告》2007,(15):1-17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阶段和工亚化中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温饱时期和工业化初期的转移也有很大区别。这为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闸题带来机遇。但短缺与剩余并存,农村仍有1亿多中年以上为主、多以农业剩余劳动时间形式存在的富余劳力,亿万进城农民工转移尚在中途。  相似文献   

12.
<正>无论农民是否愿意,但是绝大部分外来农民终究不得不回去。一些人回到家乡的城市,一些人则回到农村。因为黄河大水而投奔上海的那些农民,虽然老家的房子早已不在,但空在那的宅基地一直是他们可以退守的根据地。有了可以退守的农村,农民工才有了奔头,才有奋斗和努力的意义。城市固然为他们提供了梦想,但却难以支撑他们的意义世界。在  相似文献   

13.
切实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一项重要决议,也是我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农村非政府组织引导和利用好返乡农民工,将是未来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个新的方向.本文 通过对农村非政府组织在新时期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讨,论证了农村非政府组织在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新农村建设 方面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我国农民工现象的“代际转移”和发展性贫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队伍庞大.按照户籍统计,农村人口有9.4亿.按现实的居住地统计,大概是7.5亿.而农民工则是这部分农村人口中的特殊群体,也是我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说:2007年我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1.26亿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5亿,扣除重复计算部分,2007年农民工达到2.26亿人.这2.26亿农民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而近些年,我国出现了农民工的转型期,上世纪80年代外出打工的第一代农民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陆续返乡,新的第二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对于"返"和"进"交叉现象的产生有其独有的原因,同时这一现象对我国农民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我国农民工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影响农民工进城意愿的因素可以概括为外源和内源两种。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当前中国农民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城问题上有着和老一代农民工相同的影响因素,也有不同。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荔浦两县农村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笔者统计了当地新生代农民工关于进城的真实意愿。在排除一些明显的外源制约因素后,通过计量和统计的方法从行为经济学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其进城意愿的内源因素。  相似文献   

16.
韩艳红 《特区经济》2011,(5):193-194
2008年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但自2009年以来返城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本文从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这种趋势的必然性,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消除对城市农民工的歧视 推进城乡统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一、城市农民工的阶段属性和对城市发展的贡献1.城市农民工是处于边缘状态的边缘人所以称之为城市农民工。这个称谓,形象地刻划出进城打工者无奈而尴尬的社会地位城市农民工长期受户籍制度、单位制度等一系列限制,虽离开了土地,但又不能进入城市。他们已成为一个与农民和市民均不同质的群体,构成我国目前社会结构第三元。现在的问题是,农民工进城以后,人与户口发生了分离,其户口所在地虽然管其户口,却管不到人了。因为天高地远,鞭长莫及,而农民工虽然身居城市,但因其不具有城市户口,因此也难以真正进入城市管理体系中来,于是农民工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的正当权益却屡遭忽视,社会保险也不容乐观。本文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如:要设计合理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制定有关农民工方面的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决定农民工涌向城市有两大因素:一是城乡收入的差距:二是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这两大因素具有鲜明的变量波动,如果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宽松,农民工的流量就会加大,反之就会减少。那么,全国农民工到底有多少呢?目前,还缺少这方面的准确数字,在统计概念上也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有两个数字可以参考。一是乡镇企业的就业人数,二是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的就业人数。据有关统计,2004年前者为1.38亿,后者为1.02亿,两者相加为2.4亿。但这两个数据有交叉重合,乡镇企业就业人数中有一些不是农民工,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就业人数又不包括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此外,有些乡镇企业改制后不再纳入乡镇企业就业人数的统计范围,但一线工人仍然以农民工为主体。  相似文献   

20.
李作璧 《发展》2010,(9):54-55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农民工素质、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就白银市来讲,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不仅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强“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