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结合现今新型工业化建造发展趋势,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个方面构建建筑工业化背景下建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分析与检验,最后根据检验结果提出促进工业化建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策略和建议,为完善工业化建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纪颖波 《改革与战略》2011,27(7):182-184
文章首先明确了工业化住宅的定义,分析了工业化生产方式在生产效率、资源和能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肯定了工业化住宅在我国的发展方向。分析了新加坡在发展建筑工业化初期所进行的三次工业尝试,得出结论:建筑工业化业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工程项目,更适合于住宅建设,工业化住宅建设需求达到一定数量才能降低建筑成本,而工业化生产的重要环节就是要保证预制构件产品的生产和现场工作计划的协调。最后,文章提出新加坡建筑工业化发展历程对我国发展工业化住宅的借鉴之处:一是国家主导并制定合适的行业规范;二是对有预制经验外资承包商的经济支持;三是工业化建筑方法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3.
伍文祥  张勇  王鼎 《魅力中国》2010,(22):82-82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是指不以消耗耕地、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为代价,适应建筑部品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改善建筑功能等现代建筑业发展要求而生产的墙体材料。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的产量快速增加,产品质量和产品得到明显的改善,技术装备水平也较快提高。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建筑工业化的问题,借鉴前苏联的经验,开始在全国建筑业推行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发展预制构件和预制装配建筑;1995年,建设部发布了《建筑工业化发展纲要》;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以2013年1号文的形式,转发了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文件重点要求充分认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并将"推动建筑工业化"列为十大重要任务之一。目前我国在建筑工业化发展方面,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国家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引导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基于此,文章研究了建筑数字样机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构想。  相似文献   

5.
孙毅 《山东经济》2004,20(5):38-40
技术标准国际化是我国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新兴工业化的手段之一。我们要提高对技术标准国际化的认识,强化技术标准国际化意识;建立国际技术标准数据库,建立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推广扩大按国际化技术标准生产的范围和领域;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标准保护体系;在国际贸易中,建立磋商机制,绕开技术壁垒。  相似文献   

6.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东 《山东经济》2004,20(4):35-37
党的十六大报告做出了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而新型工业化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必须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着重依靠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优化,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特点,阐述了科学技术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新型工业化的着力点和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从我国自然资源、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开拓国际市场。承担国际义务方面的需要出发分析了我国改变传统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提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应把改变传统观念和模式、加强政府主导,构建完善的产业经济链作为主要内容等的建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连续实现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2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战略功不可默。目前,我国的工生化进程己进入了中期阶段,在新世纪中如何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走新型工生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方针。笔者认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业社会经济模式,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匹配的循环经济.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刘艳丽 《特区经济》2013,(1):124-126
河南作为我国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进程,直接影响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本文从河南整体工业化水平和新型工业化的优劣势两方面分析了河南新型工业化面临的环境。笔者认为推进河南新型工业化建设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省情,充分发挥省内各城市的优势,积极引进适合本市发展的产业,整体规划新型工业化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山东建设》2005,(6):13-14
“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我们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建立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以促进中国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2月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节能与绿色建筑”新闻发布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分析了当前中国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的现状,强调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并就相关话题回答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媒体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0.
梁欣 《辽宁经济》2014,(3):63-65
正编者按:所谓现代建筑产业即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大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工厂里预制完成,施工现场以机械安装为主。相对于传统建筑来说,现代建筑产业更节水、节能、节材和节地。2011年,沈阳作为首批国家级现代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率先在全国掀起了推进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的热潮,在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编制和完善、产业园区建设、扩大构件产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正在向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示范城市迈进。  相似文献   

11.
李松  白洋 《改革与战略》2014,(12):116-118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总结我国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县域产业聚集,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了论证,可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产业结构知识化跨越的运行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忠 《改革与战略》2008,24(6):126-129
产业结构知识化跨越是新一轮技术革命中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把握其内在运行规律对我国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产业结构知识化跨越中的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和保障机制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内在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同时也是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过程.现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城镇化发展的研究,更多是关注环境规制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而忽略了环境规制基础上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本文运用熵值法测算了2003-2018年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并基于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科技创...  相似文献   

14.
湛江钢铁、石化和林浆纸一体化三大项目产业链的建设是湛江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经济“五年崛起”的关键。优化科技中介运行模式,是推动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湛江科技中介机构的现状和重大项目产业链对科技服务的需求,得出如下结论:①从产业链构建的过程来看,布局战略性的大项目使用官方型科技中介机构;次重点项目类配套项目可用半官方型科技中介机构;适配性类完善产业链项目(中小微企)可采用民间型科技中介机构;②从产业链建设所需技术的技术性特征来看,共性技术采用民间型科技中介机构,专用技术采用半官方型科技中介机构,高精尖技术选用官方型科技中介机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加入 WTO对建设项目技术评价的影响。着重从吸引外资和引进技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改善贸易条件、知识产权协议与技术仿制、出口产品采用国际标准诸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直接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因此,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论文根据第二次全国工业企业经济普查的相关数据,采用DEA方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与直辖市的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论:在2008年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规模下,全国大部分省、直辖市与自治区的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较低、R&D人才不足、创新产出水平低。这为决策者提高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型工业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陈军 《特区经济》2007,(8):276-278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工业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新选择。本文对中国新型工业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2002年以来新型工业化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目前,有关中国新型工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传统工业化的评价、新型工业化的总体战略、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新型工业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实践与评价标准等研究领域。本文还在总结中国新型工业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工业化理论与实践,对中国新型工业化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将中国工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转化两个阶段,并运用2005-2011年中国工业3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对各阶段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从价值链视角来看,信息化水平显著促进了中国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尤其对后者的影响更为明显;相比技术开发能力。企业规模和市场化水平对中国工业技术转化能力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进入壁垒和FDI仅对中国工业技术转化能力有显著影响,行业进入壁垒越高越利于技术转化能力的提高,而FDI并不是引进的越多就越有利于技术转化能力的改善。最后,提出了提升中国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技术路线图视角下的中国新兴产业发展:挑战与破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永慧  李敢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7):69-72
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生成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升级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中国低碳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以技术路线图视角为统领,论析了中国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尝试从技术路线图绘制和使用过程所构建的科技经济社会创新网络的维度去回答问题的解决之道,文中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则是一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20.
产业技术联盟的运行机制分析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技术联盟已成为世界各国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但在产业技术联盟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高效和健全的运行机制为支撑,普遍存在着利益、信任、管理等方面的冲突,这些因素造成了联盟运行效率的低下,阻碍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基于此,本文从运行机制的含义出发,来分析和界定产业技术联盟运行机制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以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阶段为基础提出了产业技术联盟运行机制的构建思路,并详细阐述了其内容,以求为产业技术联盟运行机制的科学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