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泛珠三角地区科技合作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明 《珠江经济》2005,(10):48-53
1.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 科技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知。在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和自然资源等所有生产要素中,科技无疑是生产力的最核心、最活跃、贡献最大的要素。所以,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韦薇 《乡镇经济》2002,(12):39-40
经济发展的关键是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已经不仅仅是土地、劳动力数量和资本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就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充分、科学、合理地发挥人力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数量控制、素质提高、资源配置等一系列活动相结合的有机整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就是在对全体农村人口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以农民为主的不同农村人口类群中的质量(知识和技能)差别,利用培训和教育…  相似文献   

3.
李维 《湖南经济》2003,(3):30-31
按要素分配的内涵分析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要求按照生产要素所有者向社会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获取相应的报酬。也就是说参加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归谁所有谁就参与收益分配。具体说有五种形式:按资本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将资金用于银行储蓄,获取利息收入;二是将资金用于购买各种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获取利润、红利、股息以及有价证券买卖收入;三是资金以独资、合资、入股等形式从事实业投资以获取投资利润等收入。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劳动力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  相似文献   

4.
何鹏 《北方经济》2007,(2):74-75
众所周知,企业在生产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资本、劳动是投入的主要生产要素,在这两个要素中,资本和劳动的稀缺性与丰富程度则取决于一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却相对过剩,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根据国家农调队的农村劳动力专项年度调查显示,1997年至2000年全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数由8315万人增长到11340万人,年均增长率达10.9%,总体上转移速度较快,2002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超过9400万人,比2001年增加约470万人,到2003年末,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达16950万,比上年增加490万人,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34.9%。但是从2004年起至今,我国却多次发生了大范围的“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5.
蒋宁 《乡镇经济》1999,(2):39-40
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短缺或制度供给的滞后会制约经济的发展,而适宜的有效率的制度能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制度的差异上,因为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并不是生产要素简单叠加。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这些要素,只...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印度的要素禀赋相似,但经济发展模式却截然不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仅在于通过保护产权来激励投资,它也可以通过影响生产要素流动性来改变要素配置,从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具体而言,中国的劳动和土地制度加快了劳动力的流动性。高流动性加强了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吸引了更多资本投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因此创造了"世界工厂"。相比之下,印度的劳动和土地制度限制了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以及正式和非正式部门之间的流动。割裂的就业市场因此削弱了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和规模优势,降低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资本的吸引力,反而引导资本投入到相对高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由此形成了"全球办公室"。理解国内制度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对国家治理有很大的启示。尽管劳动力的高流动性有助于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但通过限制个人权利而使劳动力流动性被动提高却可能伤害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到来,使知识、技术等智力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并逐渐替代了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而在生产中占据主要位置,而劳动力在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的特殊性,已不再纯粹是被资本雇佣的要素,其本身也具有资本的属性。对人力资源的内涵及其经营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上海经济发展与生产要素投入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考察了世界经济发展与生产要素投入的一般关系,然后就上海当前的生产要素投入进行国际、国内对比,发现上海产业资本密集型程度偏低,产业结构水平不能够适应上海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提出强资本要素投入、提高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的源泉归根从到底只有三个:其一是常规投入的增长,即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地增加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其二是引建资本质量、土地质量和劳动力质量变化的技术进步;其三是体制创新新。相对来说,后二者是更加重要的增长源泉;对重庆而言,体制创新则是重中之重,可以这样说,体制创新的程度,将决定重庆“十五”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中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三大要素市场之一,是唯一能动的生产要素,其他要素最终只能通过人的组织和利用才能发挥作用。劳动力市场在政府宏观指导和促进下,可帮助一般求职者及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特殊困难  相似文献   

11.
浙江经间乃至中国经济在整体上依然是一种以要素投入为基本驱动力的粗放式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必然导致对资源的过度消耗,便得生产要素供不应求,而这种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能够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又是因为政府主导(或不作为)要素市场的运行,造成了基本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的低价,而由于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价格过低,使企业能够实施高消耗的扩张模式,从而又导致能源、水等要素的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2.
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仅取决于技术进步,更依赖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2020年各地级市面板数据,借鉴HK经典要素错配理论,构建农业生产要素错配模型,分别测算出广西“两区一带”及14个地级市农业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资源错配的相对扭曲系数。结果表明:广西整体农业资源错配水平偏高,且不同经济区农业生产要素错配情况不尽相同;三类农业生产要素错配中农业资本要素错配地区间差异最大;观测期内广西农业生产要素错配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总体上波动趋势明显;不同地级市间农业生产要素呈现出不同偏向的错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农业资源错配程度,为广西农业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助推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浙江传统文化与"浙江模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佑林 《浙江经济》2004,(20):38-40
以传统文化的创新精神为源泉的企业家创新活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和技术等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要素,都不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外在因素或不可或缺的手段,它们只能在完善的经济制度中才能发挥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能源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能源与劳动力、资本一样,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经济系统的基本生产要素。清洁能源产业可能成为下一轮经济周期繁荣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15.
推进智力资源资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知识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基础之上的新的经济形态,其显著特点就在于信息、知识等各种类型的智力资源取代工业经济的资本上升成为新的、决定性的终极资源和核心生产要素。我国必须抓住经济发展诸要素中最核心的智力资源,以智力资源资本化带动和推进智力资源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促进知识经济的大发展,维系未来20年的繁荣和稳定。一、智力资源是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1.核心生产要素是推动经济发展、体现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一种生产要素核心地位的形成,往往是由其…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它是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人力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的主动性要素,又是一关键与核心要素,因为一切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人,自然资源需要人去开发利用,资本要由人去运作,技术需要人去掌握和开发创新。因此,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已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在结构层面,唯一有希望可以继续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是城市化。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是生产要素(包括人力、技术和资本)在市场中的合理流动。过去30多年间,部门间的要素流动提高了生产率,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之间,国内国外之间。  相似文献   

18.
王希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0):64-68
文章研究了劳动力、资本、能源三种生产要素价格扭曲与经济失衡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实现研究目标,建立了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估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资本、能源三种生产要素价格的绝对和相对扭曲程度.继而建立VAR模型,考察各内生变量之间的脉冲响应关系.研究表明:要素价格扭曲和宏观经济失衡之间存在相互强化的互动关系.应从调整供给结构、增加政府民生支出、改革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提高生产效率等多方面着手,实现宏观经济再平衡.  相似文献   

19.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1.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我国经济的高增长过度依赖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  相似文献   

20.
按照厉以宁教授的说法,企业家是指"那种有眼光,有胆量,有组织才能进行创新的人,他可能自己拥有资本,也可能自己不拥有资本,但是善于运用资本。"企业家作为"能人",作为社会的精英,是最具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生产要素,这一要素的威力,在于他能够安排、调度以至"激发"其他的生产要素,使其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创造社会财富。但是多年来的实践不能不使人看到,真正的企业家只有在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