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DI不同来源地对我国碳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集中了我国80%以上FDI的17个省区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文章发现不同来源地FDI对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整体分析表明,来自香港地区和美国的FDI对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产生显著的有利影响;来自欧盟主要成员国英、法、德的FDI对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FDI对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产生了不利影响但不显著。区域分析表明,投资于东部地区的FDI相较投资于中西部地区的FDI对本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更大且存在"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的动态变化和地区差异,利用时间序列数据(1952-2009年)和省际面板数据(1995-2009年),分别以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和碳强度等三类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使用多种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时间序列数据的经验估计表明,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显著地正的影响,弹性在0.10%-0.12左右。(2)静态面板数据的经验估计表明,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估计表明,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存在显著地负的影响,弹性为0.19%,而城市化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碳强度尽管存在负的影响,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3)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的经验估计均表明,城市化并非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因素,而人均GDP、能源强度、人口等对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显著地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较为精确地估算了1995-2007年我国29个省的人均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和排放总量,构建了省级CO2排放面板数据库,并分别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框架下,考察了我国CO2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重工业比重、城市化水平和煤炭消费比重都对我国的CO2排放都具有显著正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CO2排放量之间则存在倒U型关系,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成立;上一期人均CO2排放量的大小对本期的排放量具有显著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杜立民 《南方经济》2010,28(11):20-33
本文较为精确地估算了1995—2007年我国29个省的人均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和排放总量,构建了省级CO2排放面板数据库,并分别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框架下,考察了我国CO2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重工业比重、城市化水平和煤炭消费比重都对我国的CO2排放都具有显著正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CO2排放量之间则存在倒U型关系,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成立;上一期人均CO2排放量的大小对本期的排放量具有显著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排放与福建经济发展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打破了全球碳平衡,引起全球温室效应,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热门问题。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使得气候谈判困难重重,本研究在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福建1978—2008年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建立回归修正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探讨了二氧化碳排放与福建经济发展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通过人均碳生产率分析,进而提出适应经济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陶长琪  宋兴达 《南方经济》2010,28(10):49-60
本文利用我国1971—2008年的样本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对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能源消费、人均国民总收入、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平方和外贸依存度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计量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能源消费对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因果关系。ARDL估计结果表明,人均能源消费量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解释力度最大,其次是人均国民总收入和对外贸易,并且推导出了一个持续增长的二氧化碳排放模型,同时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郑宇  张慧明 《科技和产业》2015,(12):131-134
利用江苏省南京市空气质量的监测资料,采用空气质量指数(AQI)和灰色关联分析(GRA)等评价和分析方法,研究了南京市近十年(2003—2013年)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城市人口密度对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最低;②建成区绿化覆盖率、SO2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对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最显著;③优先改善绿化情况和控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总体提高南京市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利用EKC曲线研究吉林省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影响吉林省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第一,研究二氧化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根据曲线判定二氧化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倒N型,证实了吉林省人均收入和二氧化碳排放呈现倒N型关系,并存在两个拐点,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假说;第二,选取可能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和制度因素等都对吉林省二氧化碳排放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吉林省要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实现吉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低碳产业;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煤炭的过度依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环保产业发展模式;改变工业品出口结构,实现吉林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来发展低碳经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利用EKC曲线研究吉林省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影响吉林省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第一,研究二氧化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根据曲线判定二氧化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倒N型,证实了吉林省人均收入和二氧化碳排放呈现倒N型关系,并存在两个拐点,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假说;第二,选取可能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和制度因素等都对吉林省二氧化碳排放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吉林省要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实现吉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低碳产业;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煤炭的过度依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环保产业发展模式;改变工业品出口结构,实现吉林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来发展低碳经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30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的产出规模、技术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以及开放程度是影响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行业产出规模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导致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行业技术水平和开放程度是抑制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经历了多年的粗放发展之后,江西省的工业发展也出现了瓶颈,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省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严重不足;二是环境污染加重;三是环境承载力压力巨大。因此,研究江西省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是十分紧要的任务。研究发现,江西省的工业部门中能源产业、石化产业、钢铁和有色金属产业、建材产业、采选业是最大的碳排放部门,而产出规模因素、能源强度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是影响江西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国际社会和我国政府对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非常重视。运用卡亚公式能找出影响CO2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各因素对我国CO2排放量变化的具体影响,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对CO2排放量变化的影响进行分解分析,结果发现:在1990—2006年,对我国CO2排放量增大起正作用的依次是人均GDP、人口数量、密度,起副作用的是能源强度;要减少我国的CO2排放量,必须控制人口规模、改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方法核算山东省1994年到2012年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为基础,然后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利用LMDI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能源强度、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山东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1994年的27150.05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128005.06万吨,年均增长8.99%,增长主要来源于工业,尤其是电力生产;在1994年和2005年山东省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均高于国家同期水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累计增加100855.02万吨中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变化、能源强度下降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占比重分别为5.92%、126.13%、16.89%、-46.66%和-2.28%,表明经济发展成为推动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力量,而能源强度下降则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推动力量。建议山东省低碳发展从以下方面入手:持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推动开展碳交易。  相似文献   

14.
查志伟 《科技和产业》2023,23(10):166-171
基于2000—2019年江苏省用电量和影响因素的数据,运用非参数回归方法探究了一维变量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与用电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非参数回归方法的拟合效果是很理想的。运用半参数回归模型探究了多维变量人口数量、人均GDP、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与用电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数量和人均GDP对于江苏省用电量具有显著的参数效应;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对于江苏省用电量具有显著的非参数效应;两者之间具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SO2作为一种常规污染物在1990年代初就受到中国政府的重点管控。文章利用2002-2012年我国113个城市的人均SO2排放量面板数据探讨了我国人均SO2排放量变化的内在规律,使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的回归方法检验了市级人均SO2排放量的收敛性,并分析了人均SO2收敛速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内,城市人均SO2排放量存在着绝对与相对收敛;在影响收敛速度的各因素中,人均收入的提高可以加快人均SO2排放的收敛速度,而人口密度的增加则会降低人均SO2排放量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1%左右,区域碳收支处于严重赤字状态.从不同部门产生的排放量来看,土壤呼吸和能源消费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二氧化碳的人均排放量高于香港与全国平均水平.应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驱动因素的科学研究,全面推广清洁发展机制,倡导建设低碳型社会.  相似文献   

17.
白卫国 《特区经济》2011,(3):286-287
本文运用VAR模型对中国1987~2008年间产业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三次产业与二氧化碳排放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国的节能减排对治理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起到积极作用;三次产业发展促进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其中服务业替代工业成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当今,在衡量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时,不仅仅关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还更关注地区经济发展对环境地影响,尤其是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变化。可以说,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成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基于STIRPAT模型基础,应用岭回归方法和弹性理论方法,分析北京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与人口数量、城市化进程、人均GDP、能源强度和第二产业比重驱动关系,根据二氧化碳各驱动关系,提出控制和减少北京地区二氧化碳总量的必要措施,从而为北京未来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温景光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2):29-32
目前,我国的碳排放主要源于能源消费。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的剧增以及严重倚靠煤炭的不合理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导致了江苏省碳排放的不断增加。文章在运用碳排放量基本等式计算江苏省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t Divisia method,LMD),建立江苏省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对1996-2007年间,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这三个主要因素对江苏人均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论是经济发展对促进江苏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然而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抑制江苏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并不显著,且难以抵销由经济发展拉动的江苏省碳排放量增长。2005年以来江苏碳排放增速下降,这说明尽管碳减排目标尚未实现,但江苏省的节能减排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0.
谢静 《魅力中国》2014,(21):256-256
利用统计数据和已有文献,总结分析了我国目前环保投资在投资总额和投资去向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基于2008年中国234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利用OLS回归估计了影响中国各地方环境保护投资额的因素,回归结果表明,人均污染排放、人均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平方项、教育支出占比对环保投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