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发挥海洋优势,在邓小平发展观指引下,广西人大力开发海洋交通、海产品和海滨旅游,迎接海洋经济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正> 海洋环境保护是《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的重要内容。21世纪初是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海洋环境保护能否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海洋经济的发展,影响到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实现海洋可持续战略,应重视海洋保护。以海定陆,加强陆源污染物的控制,合理利用海洋环境资源,确保海洋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作为一种资源,虽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容量和自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发展观也表现得迥然有别。大致说来,迄今为止,发展观依次经历了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谐发展观几个阶段。与以往发展观相比较,和谐发展观对"何为发展"、"为何发展"、"怎样发展"的理解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分区管制的国际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在土地利用分区管制上总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及其实施,引导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国外经验对建立我国土地利用分区管制制度有以下启示:完善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实现土地利用分区管制的重要前提;土地利用分区管制必须有法律的保障;土地利用分区管制要与经济手段相结合;要结合可持续发展观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分区管制体系.  相似文献   

5.
李靖宇 《东北之窗》2011,(14):22-22
21世纪呈现出人类社会发展新阶段,主要标志是积极有序地展开新一轮海洋经济大开发。在中国可持续城市化进程中脱颖而出的大连,应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发挥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带动作用,也要对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不断地释放出辐射功能。为此,大连要在海域经济开发中注重推展战略性大项目。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问题,是一种新型发展观。传统的发展观主要强调数量增长,以GNP或GDP为指标体系;而可持续发展观不仅强调数量的增长而且有质的改变。这种发展不仅仅使人均实际收入提高,而且使社会、经济、环境结构得到进化。可持续发展通常以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生态可持续是前提条件,经济可持续是手段和保证,社会可持续是目的。在发展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可持续发展空间层次可分成“全球的”、“区域的”、“城市的”。“全球的”为宏观层次,大尺度;“区域的”为中观…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投资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静岩 《特区经济》2006,(5):267-268
房地产投资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房地产投资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相结合,提出房地产投资的发展目标是实现房地产投资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一方面,分析了房地产投资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房地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此来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将可持续发展观引入房地产投资,从生态持续、经济持续、社会持续3个方面分析了房地产投资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所施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浙江是个海洋大省,海洋作为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正在经历历史上最严峻的退化过程,并以极快的速度和空前的规模破坏着浙江海域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基础。根据科学的发展观,如何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推进生态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战略目标,全面开展海洋生态建设,恢复海洋渔业资源,改善海洋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一、青岛建设海洋强市是青岛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需要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日趋上升。  相似文献   

10.
促进海洋产业与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十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自20世纪90年代起,上海的经济建设很快,城市面貌大为改观,但是,与城市中心区和郊区的建设和发展相比,上海对海洋开发的力度还不够,而要解决上海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港口问题等等,都离不开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江泽民同志指出:“开发和利用海洋,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十五”期间以及21世纪的发展中,上海要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需要加强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的开发与保护,重视海洋产业的培育1升极和,使海洋经济对上海的可持续作出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青岛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旅游胜地。近年来,青岛市围绕着创建海洋科技产业城的总体目标,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实施依法管海、科技兴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青岛由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转变,加快了由海洋科技城向海洋产业城迈进的步伐。 优势独具 位于黄海之滨、胶州湾畔的青岛,其得天独厚的海洋经济优势,可归纳为三  相似文献   

12.
章春华 《浙江经济》2005,(16):25-27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显现,人们开始思考高速公路建设的合理规模、结构、建设时序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到山东省日照、青岛、潍坊等市考察,有了一些不同的视角、新的参照点.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大省的江苏,沿海地区却成为经济发展的"洼地".山东省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对于加快江苏沿海海洋开发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发展的基本概念出发,引出了两个基本发展观的大框架,梳理了传统发展观、零增长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基本内容,并对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进化进行了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5.
骆方金 《特区经济》2007,(12):165-166
桂林旅游业若要保持长盛不衰,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树立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是桂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是桂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合理的规划和开发是桂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手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桂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中心城市,青岛应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要求,为青岛发展海洋经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动力。未来五年,蓝色经济将成为推动青岛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坚持的原则,本文从目的、内在要求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观与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内在联系,提出可持续发展观下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8.
王欣 《走向世界》2014,(38):20-22
若要列举一个"青岛夏日节庆"排行榜,24岁的青岛国际啤酒节肯定是第一,但第二绝对是只有6岁的青岛国际帆船周。今年夏天,青岛国际帆船周迎来第六届,并首度与青岛国际海洋节联手。它以"帆船之都·助推城市蓝色跨越"为主题,举行了"青岛航空"杯青岛国际帆船赛、"市长杯"大帆船绕岛赛和2014"HONNY"杯青岛国际OP帆船营暨帆船赛等赛事活动;举办了海上巡游嘉年华、名人系列活动、"欢迎来航海"帆船体验周、"蓝色青岛大讲堂"、海洋鱼苗放流等30余项海洋文化活动。同时,还实现了与青岛啤酒节、青岛世园会的融合联动,成功打造了一场融海上帆船运动、蓝色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旅游、时尚休闲于一体的夏日海洋盛会,完美诠释了青岛夏日的“动感”。  相似文献   

19.
海洋特别保护区是指在我国管辖海域以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宗旨,对海洋资源密度高、产业部门多、开发强度大、生态敏感和脆弱的海域,依法划定出一定范围的海域予以特殊保护管理,以确保科学、合理、安全、持续地利用各种海洋资源,达到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象山港区域是宁波市各类经济水产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具有良好的港口资源、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拥有海域、港汉、岛屿、滩涂等地貌特征,依托陆域,自成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近年来,象山港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工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布局,管理分散、职责不明,导致局部区域过度开发,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破坏,生态环境趋向恶化。为促进象山港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推进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实施,促进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优化,实施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推进宁波生态市建设目标,需加快推进象山港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一、发展海洋经济是环渤海地区共同面临的机遇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较早实行沿海开放的经济地带,近2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注与支持下,环渤海各成员市通过搞好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使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党的十六大高瞻远瞩,做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伟大战略部署,为环渤海地区进一步发挥整体区位优势、实现新一轮腾飞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作为全国海洋开发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之一,环渤海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目标是:以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化工及石油开发为重点,建立合理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产业值的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