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98年开始,我国消费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虽然2000年有回升动向,但2001年重又下落。在此期间,克服通货紧缩成为经济政策取向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通货紧缩的现状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的一个概念,通常意义上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标准是:一国消费的价格连续两年下降被视为通货紧缩。二战后近半个世纪里,西方国家采取了凯恩斯主义政策,经济长期处于通货膨胀的压力下,人们的注意力几乎转向了通货膨胀,关于通货紧缩的论述比较少。进入90年代,世界各国通货膨胀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美国出现了较高的持续经济增长与持续走低  相似文献   

3.
从1997年开始我国经济持续六年通货紧缩,在2003年宏观经济又出人意料的进入了通货膨胀时期。为什么中国经济会从货币迷失进入通货膨胀状态呢?本文分析了我国从紧缩到通胀的五大原因:过去的超额货币供给显性化、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信贷扩张、经济从相对过剩变为相对短缺、国际间的价格传导。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提高货币政策效率,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控制通货膨胀的“软着陆”成功以后,从1997年10月份开始物价数持续负增长,国内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尽管今年下半年物价指数出现了回升的迹象,但基础尚不稳固,治理通货紧缩的任务仍然很艰巨。本文试图论证金融风险、资本外逃与通货紧缩之间的关连性,说明加强资本管制,控制金融风险是有效治理通货紧缩现象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1993~1997年从紧的货币政策 从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开始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严重的通货膨胀由1995年开始得到了抑制。1998~200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1997年,我国经济开始出现国内需求不旺的情况,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影响,我国形成通货紧缩的局面。基于此,从1998年起正式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已经走入通货紧缩时代 1997年我国经济成功地实现"软着陆"之后,一种原来并不为人熟知的经济慢性病--通货紧缩开始走上前台.虽然历经几年的政策调整,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需求乏力的态势,通货紧缩逐渐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相似文献   

7.
王胜  胡玲燕 《特区经济》2004,(12):137-138
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广泛、持续下跌。综合近年来物价走势情况来看,中国自1997年10月份陷入通货紧缩后,物价指数出现持续下跌,直到去年10月份,价格总水平在粮油及投资品的带动下开始一路上扬。今年头3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分别达到3.2%、2.1%和3%。这是否表明中国已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首先,农产品价格不会持续上涨。因为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会鼓励农民加大生产,而政府出台的一些限制占用耕地政策有望使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增加2400万亩左右,产量增长约6%。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力会逐步遏制食品价格的继续上扬。其次,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  相似文献   

8.
通货紧缩已经来临我国从1993年7月采取紧缩政策,1996年实现了过热经济的"软着陆",但1997年中国经济并未象预期的那样出现新一轮的增长,而是增长速度不断回落,GDP增长8%,物价水平持续回落,社会商品物价指数在1998年出现了绝对下降,且降幅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下岗失业职工人数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增速不断回落。  相似文献   

9.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本质上都是货币现象 ,源于货币政策的扩张性或紧缩性。持续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将对一国实体经济的长期增长造成诸多危害。要避免经济增长过热或过冷 ,出路在于既反通货膨胀 ,亦反通货紧缩 ,为此应实施中立性的货币政策 ,通过前瞻性的微调来熨平经济增长的波峰和波谷 ,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0月,中国零售物价指数开始负增长,6个月后,消费物价指数开始负增长。这一现象持续至今,而且目前尚来看到有明显缓解的迹象,这表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发生了通货紧缩。 自1998年6月份开始,中国的通货紧缩趋于严重,1999年7-8月,通货紧缩有所缓解,但通货紧缩减轻的程度有限,目前仍不能判定这是否是物价止跌回升的开端。从时间序列趋势来看,估计通货紧缩还要持续一段时间,200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仍将面临供大于求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仁民 《珠江经济》2003,(5):24-25
造成目前全球物价水平持续走低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都不必然导致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全球性通货紧缩,世界经济在可预见的将来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很小,也不会陷入通货紧缩陷阱。  相似文献   

12.
黄虹 《乡镇经济》2008,24(10):46-51
自2003年我国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后,经济就步入了新一轮增长的周期,连续4年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但进入2007年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价格由结构性上升向明显的通货膨胀转变的趋势。安徽CPI走势整体上同全国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也体现为结构型上涨特征。同时,安徽物价上涨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文章首先阐明了安徽省CPI的走势特点,接着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希望能为安徽省防止通胀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率是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发达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市场利率带动银行信贷利率和其他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引导经济土体,调整经济行为,最终促使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改变.就我国而言,政府在治理1992、1995年严重的通货膨胀后,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目标.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的政策惯性与负面影响逐渐显露.1997年中期我国开始出现了物价持续下降的现象,加之该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对外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出口出现大幅度滑坡.为了刺激经济,扩大内需,央行在1997年10月23日至2002年2月21日之问先后八次降低名义利率,但都没能够启动居民的消费需求,在多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的情况下,居民储蓄不降反升.本文拟就利率对我国经济的弱效反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正> 1997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出现通货紧缩现象,到2002年底,从当前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通货紧缩现象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成为一种长期趋势。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当其出现时,需求严重不足,失业率上升,企业生产积极性和开工率低等,极易引起社会经济不稳定,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通货紧缩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是影响现代经济发展的两大难题,而1997年以来,通货紧缩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顽症,对经济的杀伤力比通货膨胀有过之而无不及,目前理论界对通货紧缩的成因和标准尚未达成一致看法,各国政府在实践中也没有特别有效的对付通货紧缩的办法和对策.一般意义上的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或其增幅滞后于生产增长的幅度,致使市场上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从而出现物价总水平的下降.但单纯的物价下降并不意味着一定出现通货紧缩,判断经济是否陷入通货紧缩,需要看价格总水平是否持续下降,持续期至少在半年以上.而从目前我国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可以说通货紧缩的迹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1、我国目前的通货紧缩是货币现象,对策是货币政策。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目前通货紧缩的基本特征是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很明显,这些特征都是货币现象,因此应该采取货币政策,而且货币政策将会是有效的。 2、我国目前的通货紧缩是货币现象,但对策主要不能靠货币政策。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通货紧缩的产生具有深层原因,而货币政策在解决深层矛盾方面效果并不好,因此不能把货币政策作为主要的政策手段,而要通过体制调整等手段消除通货紧缩,并实现经济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1997年实现了“软着陆”之后,由于受到东亚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通货紧缩趋势。从1998年开始,中国政府连续4年实施了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显的成绩。2000年年中中国经济开始出现转机,当年GDP增长率恢复到8.0%,扭转了多年来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趋势。2001年初以来,受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显放慢的不利影响,中国经济回升的势头再次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18.
桁林 《开发研究》2001,(4):40-41
农民收入下降、城乡差距扩大,既是通货紧缩的结果,也是政策调控的结果,更是农村城镇化路径选择的结果.在经济复苏的同时,应该理清发展的思路,审慎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刘璐 《中国经贸》2009,(20):123-127
事物总是联系的,经济现象之间也总是互相缠结的。基于普遍联系的观点,本文认为,通货紧缩不是货币现象,而是经济状况的综合反映,是货币经济时代的经济现象。本文试图将我国1998—2002年出现的通货紧缩现象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作一系统性的研究,从中探寻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进而求索消除通货紧缩、恢复经济快速增长、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途径,然后讨论了治理我国通货紧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改变经济发展过程中时时出现的各种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现象,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各国都在针对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货币政策。在市场经济的国家里,中央银行主要使用间接货币工具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整是有其使用周期的,尤其是通过间接货币工具,我们称之为货币调整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