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浅议如何提升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在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民生新闻的基本特征是“以民为本”,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只有遵循新闻规律,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坚持民生新闻的人文性、理性和建设性,辩证、全面地看待和报道问题,拓展报道领域,突出地方特色,彰显节目个性,才能全面提升报道品格,最大限度提高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新媒体时代中国地方报纸的国际新闻报道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国际新闻报道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黄晓姝  张普 《魅力中国》2009,(20):60-61
上篇:背景不能取代主体 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平面媒体愈发注重新闻背景,使之新闻报道厚实、丰满,服务性强。新闻背景在整合新闻资源、拓展新闻报道、实现独创和原创新闻上焕发出新的魅力,对提升新闻价值起着愈发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时代的发展已令新闻媒体进入对新闻作解释的时代 ,在新闻报道中恰当地使用背景材料 ,不仅有助于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和效果 ,也将提升媒体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5.
竺士波 《魅力中国》2014,(4):325-325
个性化是指有别于普通和格式化的新闻报道模块,采用了许多文学手法和评论手法甚至是网络语言的运用,目的是提高报道的可读性吸引眼球和适应时代而传统模式化的新闻报道中汉语言的运用总是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甚至很多新闻报道是“任务”稿,缺乏语言的“个性”或者说语言表达的整体性不够,缺少时代的气息,如何提升汉语言的“个性”化,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报道的内容的同时能有情感的共鸣,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张洪波 《魅力中国》2010,(28):243-243
在电视新闻中巧妙运用背景材料有助于观众更好的了解新闻本身,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效果,本文对如何运用新闻背景材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篇新闻报道是否能够吸引读者足够的兴趣,除了新闻内容本身的吸引力以外,新闻报道的篇章结构往往是直接因素。新闻结构影响着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在撰写新闻报道稿件过程中,对不同的新闻内容采用不同的新闻结构和体裁,有利于提升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吸引力和传播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君彦 《发展》2012,(7):100-100
2002年江苏电视台推出的《南京零距离》开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先河,之后,电视民生新闻仿佛在一夜间异军突起。全国各地方电视台通过各种样式民生新闻栏目的打造,找到了适宜于地方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新闻沃土。对于地方电视媒体来说,民生新闻报道以地域化、本土化的优势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地方观众群体,观众收视率表现比较好。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方台一直以来,时政新闻类的报道不为大多数地方观众所接受和关注,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在新闻报道中凸显人文关怀,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新闻报道凸显人文关怀,要求新闻报道必须确立平民化视角;处理涉及采访对象尊严和隐私的问题时应当慎之又慎;摒弃冷冰冰的灾难性事件报道模式,以人文情怀去抚慰人们的创伤;不断提升新闻工作者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地方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建设幸福城市的重要举措,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技术、人才的支撑,地方高等学校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针对地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要求,树立起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与办学方向相一致的观念,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融入到社会服务中去,以社会服务推动人才培养、科研水平的提高,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实现地方高校办学能力的提升和服务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毕业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引导地方高校通过设置特色专业、专业能力培养等方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既是提升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王咏雪 《理论观察》2010,(5):175-175
社会新闻报道平民化,即社会新闻报道进一步走向普通人,关注人的生命意义,体现科学而人性的新闻观。  相似文献   

13.
把握地市党报特点创新报道内容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煜峰 《黑河学刊》2004,(5):105-106
地市级党报具有明显的地方特点,地位处于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更直接的针对性、贴近性,新闻报道对象是最基层的干部群众,讲他们身边的事,说他们身边的人.这些特点是地市级党报新闻改革与创新的依据.地市级党报要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形式和内容,进一步接近所在层面的读者,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4.
试谈新形势下地方报纸国际新闻版的编辑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  李力 《理论观察》2002,(2):76-77
在当今社会风起云涌地发展变化、网络信息时代的迅猛到来、新闻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 ,地方报纸国际新闻报道将何去何从 ,国际时事编辑该如何去应对这种纷纭复杂的现状 ,这成为迫在眉睫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权威信息     
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八项规定包括:改进调查研究,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规范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6.
郑佩枫 《魅力中国》2014,(8):296-296
经过多年的反思酝酿,十八大后政府领导、班子的政绩考核踏上了改革道路。在一年多时间的探索中。党中央及各地方、各部门先后出台并试行了符合国情、反映实际的政绩考核新规。本文以十八大后政府政绩考核涉及的政策和新闻报道为例,在研究政府舆情传播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应对措施,以期为政绩考核制度、体系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赵晓梅 《理论观察》2008,(5):172-172
所谓新闻报道的策划,就是指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基础之上,对已占有的新闻线索、新闻资源,按照新闻规律进行有创意的谋划和设计,并制定出可行的报道计划。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对其进行调整和有序的组合,获取反馈,进行前窥性的控制,使宣传达到一定规模、层次、深度,并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新闻事件策划是新闻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8.
李庆 《魅力中国》2008,(2):19-20
一般来说,任何新闻报道都是新闻记者、编辑对客观事实的一种反映,也就是说,足人在社会中个体实践的产物。由此可见,记者情感在新闻报道中有着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发生偏差就会造成新闻失实、侵权等一系列问题。我们知道,好的新闻报道虽动情却不煽情。如果记者只有感情而不进行理性思考,对事实出现错误认知,其情感也随之出现偏差,甚至导致宣泄不良情绪,其报道就可能失之偏颇,给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等多方面造成消极影响。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新闻采编工作实践,认为记者情感在新闻报道中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平衡又是新闻报道的一种理念,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基础,因此,如何运用好平衡报道的艺术原则,避免新闻报道失衡,应是新闻学教学的必备“课程”,也是新闻理论研究中需要涉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郑平 《魅力中国》2009,(1):62-62
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们需要提倡的。新闻报道不能远离实际、生活、群众。只有贴近,才能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只有贴近,才能更好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