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有关生物资产计量规定的差异加以分析,指出我国现阶段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及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列为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多项具体准则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会计理论界认为下一步的目标是制定专门的公允价值具体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趋势日益显著。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看,应进行双重计量,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并不是取代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是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之一.文章从该准则科目设置进行分析,分别探讨了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方法、后续计量方法及处置的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2014年初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增加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阐明了公允价值的新定义,并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概念、规范及应用问题。这使得我国企业在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有了更加直接的依据,也有利于统一和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文章在概括总结新准则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举例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应用问题,并对新准则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企业会计准则,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会计计量属性,在会计计量问题上有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做了一些有益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进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实质应用阶段,在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17个具体准则中直接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一种区别与传统历史成本计价方法的计量模式,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运用中几经反复,而今正式登上会计发展的历史“舞台”,自准则颁布之日起就引起了会计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因此,积极关注公允价值计量标准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问题,对于准确评价企业业绩并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就新企业会计准则运用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公允价值”计量进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陈晓英 《中国经贸》2009,(20):157-158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谨慎运用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含义及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指出了应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提出了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公允价值的应用将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趋同。尽管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并没有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明确地将公允价值列为计量属性,但在有关准则中却对公允价值进行了广泛的运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的会计准则项目,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范围基本一致,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本文主要讨论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应用的现实意义、应用的体现、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2006年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开始重新启用,同国际上此会计计量应用相比,我国属于起步较晚,发展较慢。2014年年初我国财政部推出《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弥补了原有的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的些许不足。实践表明,新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实施,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积极效应,对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的健全方面也十分有益。文章基于目前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情况进行简单分析,从两年来发展状况于财务角度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2006年9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和讨论之后,发布了单独的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目的是统一和改进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及相关披露,为进一步拓展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做好铺垫。其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角度对其主要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初步形成了对一些关键问题的看法;2006年11月,IASB将这些看法与SFAS157一同发布,作为其"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的讨论稿。SFAS157及IASB的相关研究将对国际财务会计计量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我国新准则体系将公允价值列为基本计量属性并在许多具体准则中应用,因此,了解FASB的公允价值研究成果对我国改善公允价值应用,推动会计国际协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允价值是一种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我国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正式纳入对具体准则具有统驭力的基本准则中,不仅反映出我国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也足以证明我国对本国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充满自信。但笔者认为,无形资产毕竟有其特殊性,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因而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在无形资产的计量中会有一定的操作难度。  相似文献   

12.
公允价值是一种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我国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正式纳入对具体准则具有统驭力的基本准则中,不仅反映出我国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也足以证明我国对本国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充满自信.但笔者认为,无形资产毕竟有其特殊性,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因而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在无形资产的计量中会有一定的操作难度.  相似文献   

13.
沈立强 《魅力中国》2010,(27):26-26
在2007年正式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和计量是新旧会计准则重要变化之一.在38项具体准则中,有17项准则涉及到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个标志,在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2007年正式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和计量是新旧会计准则重要变化之一.在38项具体准则中,有17项准则涉及到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个标志,在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下文简称《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投资性的房地产的概念,而且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这一规章准则中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确定、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做出明确规定。不同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将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文章将就这两种后续计量模式加以分析,究其利弊,探究公允价值模式对企业的影响,并分析选用两种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要考虑的有关变量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新企业会计准则为了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在债务重组中谨慎地引用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但是我国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在债务重组领域的利用的时间还很短,缺乏丰富的操作经验,需要在实际运用中不断的发现和解决遇到的问题,逐步完善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准则规范,充分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研发能力既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和核心竞争力,又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与发展潜力的重要体现.我国在2001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存在一定的缺陷,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文章对无形资产新准则下的确认,计量与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肯定了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改进,同时提出了完善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赵晶晶 《中国经贸》2013,(2):140-14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金融工具的涌现,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国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在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大量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这既符合国际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为依据,深入探讨了公允价值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的条件及环境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超 《特区经济》2007,219(4):79-81
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在许多具体准则中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意味着新会计准则对我国现行的会计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单一使用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必要时可使用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标准。这将给会计实务带来计量方法上的重大变化。本文就新的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展开一些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应用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芳  伍光磊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2):141-143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一直是我国会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财政部2006年相继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范围的扩大值得我们关注.文章首先介绍了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由来,接着指明了公允价值的涵义及其特性;然后简单回顾了了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进而重点阐述公允价值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需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