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邢凤 《理论观察》2006,(4):186-187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新农村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更是“乡风文明”的重心所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反映了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反映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反映了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从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基本要求来看都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而直接涉及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就是“乡风文明”四个字。这表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还是农村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蒋勇 《当代陕西》2006,(8):45-4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仅惠及亿万农民,而且也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如何贯彻中央的这一战略决策,就我们宁条梁镇而言,核心是要如何抓住这项工作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建设。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农村建设以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为基本价值取向,结合新农村教育的现实特点,探讨分析了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紧密围绕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农村劳动力这两个核心主体,优化教育结构,培养服务农村、农业的实用人才,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辐射新农村建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4.
当前,陕西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重点抓了硬件设施建设,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不少地方忽视软件建设,这对新农村建设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5.
6月中旬,中共海西州委九届十一次全委会胜利召开,这是中共海西州委、州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青海省委十届八次全委会精神,扎实推进海西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一次重要会议。充分体现了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努力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决心,同时代表了海西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6.
《乡镇经济》2006,(2):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长期奋斗的历史任务。在工作中,要坚持好五项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推动新农村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五项原则,确保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报告》2006,(217):3-13,F0004
孟州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围绕以“农”为本,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注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以新的理念,提出了应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以农业产业化项目带动农民致富,努力培育新型农民。建立公共财政支持为主的农村各项事业和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等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大学生就业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每年各县、市以乡镇为单位,从本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出发,有计划、有项目地招聘大学毕业生加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行列,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新途径。应聘大学毕业生的聘期3-5年,聘期内政府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经费中按每月发放生活津贴,建设团队承担的项目自主经营,自主创业,自主获益。聘期满后,如需另行择业可自由流动,报考硕士研究生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大学生源源不断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但缓解乃至有序解决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而且向农村集团性输入科学文化和智慧,这必将会大大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李刚  李虹 《理论观察》2006,(5):175-17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来,全国上下已形成一个热情关心、积极参与、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进,这是党和国家对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寄于的厚望。作为地方党报应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崇高、光荣、神圣的使命,组织编采人员到农村去,到农业第一线去,到农民中去,用笔记录农村的新变化、新形象,感受和见证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无比热情和生动实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农村建设与发展方向和目标的一种表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从此我国开始了以农业生产合作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经历了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主要政策建议包括:适当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多渠道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合理划分政府事权,提高政府效能;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优化支农资金配置,提高资金配置的系统性,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应当以依法理财和民主理财为重点,大力加强县级财政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放到重要位置。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按照“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要求,牢固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理念,围绕“四农一村”,实施“六项工程”全面推进杭州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三农”工作,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单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推进新农村建设更具现实意义。从单县实际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为着力点,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点,统筹规划,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领导同志不久前在一次讲话中提出:各级供销合作社必须坚持合作制理念,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并明确指出这就是供销社的核心价值观,全系统要自觉践行这一核,b价值观,并以此来推动我们各项工作的发展。这是总社领导根据供销合作社系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担当着重要作用的新形势,向全系统提出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狠抓落实。提出这一核心价值观,是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合作经济的需要;牢固树立这~核心价值观,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只有牢固树立这一核心价值观,我们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四川省大竹县供销社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供销社的组织优势,以全面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切入点,加快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农村专合组织,增强为农服务实力,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组织者和有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16.
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以下简称“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第八个“一号文件”。这份“一号文件”首次并列提出“五个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并从八个具体的方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7.
2006年隆冬时节,笔者走马鹿寨县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群众自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场面随处可见,特别是群众以不同形式根据各自特点建设新村示范样板点的做法,体现出的是一种特色和理性。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需要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村的建设支出。本文分析农村建设支出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研究这一问题,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科学、全面、系统、完整的体系。通过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营造社会主义文明乡风,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的传统美德,这既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题中之义,又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本刊摘编有关论述一组,以期学习和交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本文以湖北省新农村规划实践为例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介绍了相关实践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