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加快甘肃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甘肃省县域经济现状与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评价,计算出县域经济发展指数,运用聚类分析对甘肃省县域经济指数进行分类。甘肃省县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发展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县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包括县域宏观经济、县域消费与金融、县域农业生产、县域人口结构、县域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及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缺陷。从提升甘肃省县域五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和促进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促进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域经济特征及其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之一。通过甘肃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本文立足甘肃行政区划2005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基于Between-groups L inkage分类法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确定了甘肃经济发展的4个类型区,探讨了各类型区具有的特殊空间经济特征。作者认为,这种特殊空间经济特征是缩小甘肃省域经济差异,制定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的理论依据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城乡关系处于二元结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性、城乡管理制度的二元性、多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及生态环境脆弱性等这四大诱因造成了这种局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行制度变革,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充分认识不同民族社会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城市化发展策略,建立协调发展的生态机制,实现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1950—2010年相关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甘肃省人口城镇化率与三次产业之间相关方向和相关程度,建立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人口城镇化对甘肃省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现状,从生态文明角度对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政府监管,监督发达地区保护环境;政策支持倾斜,鼓励落后地区发展;加大生态补偿,带动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王磊  白昱  杨继托 《科技和产业》2023,23(3):170-176
城镇化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中对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以甘肃省为例,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探讨2010—2019年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时空演进特征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格局分异明显;甘肃省各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分布呈“金字塔型”且不断优化,耦合系统先后经历了低水平耦合-拮抗-磨合-高水平耦合阶段;甘肃省耦合协调水平与相对发展类型具有较强的空间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甘肃省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工业发展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首先对中部6省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评估分析,力求准确把握其具体情况及趋势;其次,运用回归方程对中部6省工业支撑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力度分别进行定量研究;再者,运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模型对工业支撑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和发展短板;最后,根据不同省份的具体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许贵权 《发展》2009,(9):69-69
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坚持以人为本,谋求人企双赢,努力在企业与员工之间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较好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评价城市化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数据,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广东省市域城市化与服务业的综合发展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及协调发展度。通过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珠三角整体水平最高,粤东优于粤北,粤西最低。协调发展程度的不同,阻碍发展的因素存在不同。协调水平以广深两市遥遥领先其他地市,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差异大。最后基于广东省21个地市所属协调发展类型提出广东省城市化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甘肃省1993—2012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甘肃省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结构相互关系的模型,认为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结构的演变之间具有内生性的相互作用,也分别得出了不同产业的投资额与产业产值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文章将协调度的内涵界定为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的定量指标,以此为基础从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入手,选择指标构建评价模型,对1995—2008年时间段上甘肃省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阶段性分析,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整体上提升,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整体上在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近些年劳动力流动数量较大,对该省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但针对甘肃省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将劳动力细分为农村劳动力和人才.从这两个方面对甘肃省劳动力流动现状、流动特点、流动原因进行分析,以及不同类型劳动力流动对甘肃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最后分别针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人才流失两个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发展》2012,(4)
3月18日,在甘肃省庆阳市召开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新闻发布会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导的我国首部专门针对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区域规划正式出台。  相似文献   

14.
柴玉祥 《魅力中国》2014,(16):36-36
人类的繁衍、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资源和环境。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在工业化以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不断的短缺与我们经济发展相伴随,在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不断加深后,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这一问题的困扰。世界各国认识到协调好森林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本研究立足于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对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等进行理论认识基础上,用SWOT方法对森林区域所处的外部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认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总体上看是可能实现的。再从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的建构为主,提出建构:市场机制、合伙协作机制、多方利益协调机制、多方合作参与机制等.只要把这些机制相协调,构成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的模式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王天榀 《魅力中国》2014,(20):51-51
人类的繁衍、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资源和环境。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在工业化以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不断的短缺与我们经济发展相伴随,在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不断加深后,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这一问题的困扰。世界各国认识到协调好森林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本研究立足于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对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等进行理论认识基础上,用SWOT方法对森林区域所处的外部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认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总体上看是可能实现的。再从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的建构为主,提出建构:市场机制、合伙协作机制、多方利益协调机制、多方合作参与机制等,只要把这些机制相协调。构成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的模式的框架。  相似文献   

16.
在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效率、环境质量、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四个系统,构建包括13个一级指标、48个二级指标的甘肃省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09年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动态分析。同时,通过将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与东中西部地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以期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判断和定位,探寻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但是,甘肃科技创新在全国排20名以内的现状与人均GDP指标在全国排名末位的经济发展情况存在明显不协调现象。为深入探究甘肃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借助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甘肃省14个市州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造成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主要有工业企业R&D投入水平较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科技成果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流通障碍,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等。最后提出了促进甘肃区域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使用甘肃省1990—2007年的农村经济和水土保持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水土保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耦合度评价,发现甘肃省水土保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同步,进一步通过耦合协调度分析,得出通过整合一切可利用物力与人力资源,全面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可以促进甘肃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快发展与协调发展:以甘肃为例(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西部重要的不发达省份 ,甘肃如何实现党十六大提出的未来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随着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和 2 0 2 0年长远规划”研究的开始 ,甘肃如何制定本省的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 ?基于以上两大重要背景 ,作者从甘肃省情和经济发展阶段分析入手 ,结合大量的调研资料 ,就一个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快经济发展与协调发展的问题展开探讨 ,从而为甘肃省制定出一个全面的、积极的、务实的综合发展战略。作者谈了六个方面的内容。首先 ,甘肃省情和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 ,决定了甘肃未来 2 0年发展目标是“富民”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减贫”。第二 ,从经济学增长理论的角度分析甘肃经济增长与来源 ,资本投资增长率低和TFP增长率低两大因素造成了甘肃与广东等沿海省份的差距。第三 ,通过对过去 2 0年甘肃发展战略的回顾与总结 ,甘肃实行的是“资源开发导向型”战略 ,完全不同于沿海地区的外向型战略 ,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导致了不同的发展结果 ,这是提出战略调整和新的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原因。第四 ,介绍了全球 2 0 15年发展目标和 2 0 2 0年中国发展目标以及中国大战略 ,这有助于将甘肃未来发展目标的制定置于国际背景和全国背景中 ,有助于“跳出甘肃看甘肃”。第五 ,在甘肃省提出未来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方针的回顾与重新思考,提出我国城市化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城市化道路,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因地制宜的进行城市化,进一步发挥中小城市的规模与聚集效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