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电力市场环境下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借鉴欧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碳经济时代,绿色电力在我国能源供应,特别是电力供应中的地位愈加突出,因而,构建持续、稳定、高效的绿色电力市场,形成科学合理的绿色电力长效发展机制,对于低碳电力市场下,绿色电力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立足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在总结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新型政策工具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并借鉴欧盟经验,提出了中国绿色电力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能源技术、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首先,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系统阐述了美、日、欧典型经济发达国家关于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和发展经验;其次简单探讨了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困难;最后从宣传、经济政策和低碳技术体系三方面探讨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3.
温室效应影响的加剧,引发人们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低碳经济孕育而生。发展低碳经济主要靠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我国是以煤炭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发展低碳经济有一定的阻碍,体现在路径依赖和环境管理的制度不完善等方面。这就需要改革旧有的制度安排,实行环境税收和建立碳交易市场机制等,通过制度创新,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性的经济前沿理念,最早是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正式提出的。低碳经济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2003年,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旨在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清洁能源结构,改变以化石燃料为主的现有能源消费格局。2007年达沃斯论坛和2008年"八国峰会"都将气候变化及其应对作为主题。世界经济低碳化,提倡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当前,石油价格持续高企,在客观上也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压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未来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和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通过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分析.得出发展低碳经济符合我国的当前和长远利益,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中最后提出我国在推进低碳经济实施过程中.需要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研制、增强自主创新与对外合作交流相结合、并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参与清洁能源发展机制项目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的一项新的制度安排。从人的经济价值提高的角度,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可能的不安全因素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安全增长;环境服务和舒适需求要求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这类公共服务;"以人为本"发展观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发展低碳经济,逐步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化解我国刻不容缓的现实压力和国际责任的必然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认识、健全法规,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如实施低碳发展战略,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建立碳交易市场,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等.  相似文献   

9.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的一项新的制度安排。从人的经济价值提高的角度,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可能的不安全因素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安全增长;环境服务和舒适需求要求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这类公共服务;"以人为本"发展观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欧盟(EU)在能源和气候安全领域存在着诸多共同利益以及开展互利合作的战略机会。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作为全球发展最为迅猛的经济体,二者经济力量的联合将创造前所未有的良机,由此产生的规模效益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降低气候友好型产品与服务的成本。中国与欧盟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为今后双方在能源和气候安全方面深化合作奠定了基础。通过携手合作,中国和欧盟可以成为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原动力。文章还就中国和欧盟在能源与气候安全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双方在电力、建筑、交通、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机遇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分析,为中国和欧盟决策者勾勒出了携手迈向低碳经济的发展蓝图,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在全球达成基本共识。文章基于《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1)》及《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报告》数据,运用ADF—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碳标签对我国制造业出口产生影响:发达国家率先推出的碳标签制度,作为一种新型隐性技术壁垒,将显著增加我国产品出口成本,降低出口量。对此,我国制造企业需认真研究国外碳标签发展情况,制定出产品出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远红  罗予东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2-13,45
《京都议定书》的制定迎来了经济发展的低碳时代。文章分析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中国应当确立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效目标,推进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将有效降低碳排放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最终建立环境友好、人居和谐的低碳社会。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下中国的新能源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应运而生。文章简要介绍了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意义与概念,对比分析了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与经济转型期出现的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论证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进而指出中国以发展新能源为策略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以发展新能源为重点,介绍了中国新能源利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论述了中国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的优势以及当前的发展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演进:国际动向与中国行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入21世纪后,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经济模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新世纪,英国成为全球低碳经济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英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互动体系,从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政策发挥建设到国民认知姿态等诸多方面,都处在了世界领先位置。低碳经济或为欧盟就业出路,"低碳经济"给欧盟带来的不仅是维持欧盟在环保领域的优势地位,提高竞争力,更可以大大缓解失业带来的巨大社会压力,保持欧盟"发展模式"的生命力。美国拟立法巨资投入低碳经济,如果《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这个法案得到通过,美国政府会加大美国国内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补贴和投资,并将每年出资数百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能源和适应气候变化。日本强化低碳经济旨在实现低碳社会,日本期望通过"低碳革命"和"引领世界二氧化碳低排放革命"来"建设健康长寿社会"并"发挥日本魅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已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践行者。目前,中国已经确立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一系列努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介绍国外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经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性。根据我国能源资源条件,目前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阐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李雪梅 《特区经济》2014,(5):227-228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在世界各国达成普遍共识,低碳消费成为发展低碳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日常生活活动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低碳消费行为制约影响着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本文采用ANP分析法,探讨影响其低碳消费的各项因素及机制,最后提出引导大学生低碳消费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潘泰萍 《特区经济》2011,(12):140-1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以及随之进行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调整,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断提高,从整体劳动力市场的"过度稳定"逐步演变为劳动力市场的"边缘灵活化"。"边缘灵活化"的发展态势使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变革遭遇困境,并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形成了制约。  相似文献   

18.
汤川 《乡镇经济》2010,1(4):75-78
伴随着中部崛起政策的实施和东向发展战略的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在安徽经济整体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来说,相对于经济发达省份而言,县域经济仍是安徽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金融如何发挥其杠杆作用,撬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摆在金融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富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文章围绕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县域金融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探讨发挥金融服务职能、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富有成效的金融解决框架。  相似文献   

19.
对环渤海经济圈中“三足鼎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德林 《特区经济》2008,228(1):51-53
环渤海经济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想,也是我国的发展战略。环渤海经济圈的基础是由京津唐、辽中南、山东半岛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构成。由于这三个经济区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长期自成体系,缺乏合作,形成环渤海经济圈中"三足鼎立"的格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囚徒困境"反复博弈的结果,是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形成的",而不是"建成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途径应当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制度,消除制度上的矛盾和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