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孙松滨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1):I0001-I0001
考虑自己是正常的.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口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管哪种口号,自己的生存要靠自己,一个人连自己都不去考虑,还能考虑别人吗?自己的问题解决不了,就需要别人帮助解决,那就会给社会增加负担.每个人都不能做到自身的和谐发展,整个社会就无法和谐.所以每个人必须努力将自己的事情做好,每个人的问题都能自己解决,社会就没负担,就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个性不能超越共性。人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正是由于众多个性的创造,才使人类社会千姿百态发展到今天如此繁荣,使人类生活五彩斑斓。人类社会是在众多的个性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共同体,如果每个人的个性毁灭了,社会的共性也不复存在,人类社会就会窒息。我们保护人的个性,就像保护不同物种一样。但是人的个性发展要有个度,就是共性所能容忍的限度,超过这个度就会破坏共性.破坏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孙松滨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2):I0001-I0001
心灵的和谐是人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婴儿出生时天真无邪、无忧无虑.那些不健康的风气使一些人失去了天生的纯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人的本性认识越来越深刻.人生活的价值不在于地位的高低,不在于生活富裕与否,也不在于寿命的长短;而在于是否自由民主平等地生活,是否从事自己所喜欢的事业,是否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否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自己的心灵是否得到满足,自己的责任义务是否尽到,没有留下遗憾和歉意.  相似文献   

4.
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实现人的生态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精神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并逐步把握自己类本质的具体表现,是人类前进和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方追求.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还面临着时空限制、生命体威胁、精神危机等多重困境,只有深刻认识这些困境的根源及其形成机理,才有可能真正破除困境,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离不开群体.人类的前身就是群体动物,离了群体就难以生存,人更是如此.社会越是进步,科技越是发展,人类社会的分工就越细化.人是社会众多成员中的一分子,人类要靠群体去生产劳动,去创造衣食住行,去为社会做贡献,从社会索取生活生产的必需品.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也必须靠群体才能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学会反思,可激发学习者思考自己的经历,提高学习成效.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反思力主要从学科教学渗透反思、创建学习档案学会反思和主题活动促进反思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7.
全体教职员工是和谐校园建设工作中的主体,也是主要的推动力。人力资源开发的好坏不仅能全面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还影响着和谐校园的构建。高校人力资源开发是促进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逐步健全、网络较为发达的形势下,更要以人为本,更新理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招聘、聘用、晋升、培训等环节上入手,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要制定科学的薪酬制度,使每个人有所依。要不断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激发每个人的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8.
殷秀  胡澜 《改革与开放》2012,(2):130+132
本文从和谐社会的根本意义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出发,对和谐高校的内涵进行了解析:实现人的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就应该是学术自由,充满活力;实现人的社会特性的发展,就是要营造公正的校园环境;实现人的社会特性的发展,就是要营造诚信、友爱的环境,提升个人的心理因素和道德水平;实现高校全面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功能的体现,就是要在发展目标上坚持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办学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模式上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发展规模上坚持突出重点、协调优先,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思想活跃起来,把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资源释放出来,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9.
论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和谐,是贯穿于人类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不同时代、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社会的一条轴线。和谐,是形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的基础,是实践、积累的过程,是发展的过程,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融合的社会形态和理想境界。在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文章提出,要爱护和谐这一贯穿古今中外的促进发展进步的永恒的生命线;要加深认识,和谐是个科学的实践过程;走向和谐,最重要的首先是提倡和实行公平正义;走向和谐,要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走向和谐,走向大同,一定要从自身做起。  相似文献   

10.
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中国传统主导人性论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和道德属性,主张在管理中应"塑造人性",西方主导人性论偏重于人的认知属性和自然属性,主张在管理中要适应人性,完整的人性管理是"塑造人性"和"适应人性"的统一.认识人性问题,正确和全面地把握人性,以人为本的管理,将会极大地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人脉是一种资源和资本,是企业的命脉。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每个企业都有其特定的内外部环境,并组成特定的企业内外部关系网络,内外部环境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对企业施加影响。施工企业是一个微利行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在社会关系网中不断加强自己内外合作的人脉效应,促进企业内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夏惠茹 《魅力中国》2010,(3X):154-154
社会和谐、人的和谐与人性和谐是三维一体、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和谐与人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向度。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等四维坐标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立体统一系统。只有通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社会文明的全方位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人的和谐及人性和谐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城市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当城市的规划开始实施的时候,首当其冲就是要加强城市的基础建设以及对原有老旧设施、房屋的改造,使之可以与现在的城市发展步伐相互和谐。在规划实施的具体每一步当中,国家与开发商、国家与人民、开发商与个人……这都是需要协调处理的重要环节。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越来越美丽,然而每个人又都不愿意失去自己挡风避雨的小窝。这就产生了,在城市化进程必然面对的问题——拆迁改造。  相似文献   

14.
"人无完人,首先每个人要认清自己的优缺点,然后要了解环境,最后能寻找和发挥自我优势."这是严长寿总结的职场成功要素.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地方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要想着什么都做,应该把一个或几个做精做强,来面向全世界,在整个世界分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这个社会是个分工的社会,在这个分工的社会里,是通过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乡镇、每个县的专,构成整个社会的全;通过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县的专而精,构成整个社会的全而优。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最重要、最令人向往和最富魅力的思想.马克思和思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创立他们的科学学说时,憧憬将来"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都可以随自己的心愿干喜爱的工作.后来他们又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就是说,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社会是以网络的形式存在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结点。结点与结点之间存在着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诸方面的利益联结。我们每个人只有依赖网络才能生存,同时网络也要依靠每个结点才能正常运转——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而且同样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机制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简介]李扁,青年性学者.中国青年性学论坛召集人;青艾工程发起人.曾提出"性小康"概念,并被媒体评为2004年十大关键词之一. 核心观点:人的潜能,及社会给予的条件,并不是每个人自由及幸福的完全保障.幸福与自由的更大保障是每个人自己的觉悟.  相似文献   

19.
钱亚明  刘文玉 《发展》2009,(9):58-59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与本质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也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20.
邹晓美 《魅力中国》2013,(10):197-197
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积极的人生准则来维系,随着社会的讯猛发展,传统的道德标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一些行为准则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师生关系主要决定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素质、修养。如果教师要受到学生的尊敬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树立好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