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8,(8):30-32
因为今年是亚洲金融危机10周年,观察家试图对当时哪里出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再次出现危机进行更多研究。 仅有少数人曾预测会出现另一次金融危机,虽然人人都知道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非理性繁荣”——借用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说过的一句名言。  相似文献   

2.
王丽娟 《中国经贸》2010,(17):58-59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G20峰会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要舞台,金融监管的全球协调机制也逐渐成为主流意识。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施特劳斯·卡恩表示,各国领导人正失去在全球层面进行合作的部分动力。在金融危机高峰阶段,各国领袖在协调政策方面显示出了极大决心,但他们现在越来越优先处理国内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内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 这个问题国内的学术界有两个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当前国内有可能发生金融危机。第一个理由,认为很多地方的农村信用社有问题,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第二个理由,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比例,也就是呆帐、坏帐的比例过大,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另一种观点是,目前在国内不可能发生金融危机。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我们的人民币币值一直是稳定的,而且稳中有升,对外贸易顺差情况已经很明显,外汇储备还在继续上升,没有发生金融危机的迹象。第二个理由,在目前情况下,老百姓对人民币的信心是…  相似文献   

4.
吴颖 《中国经贸》2010,(22):67-67
本文在对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基础上,揭示出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然后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成为受冲击最大群体。有媒体报道,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约有三成的中小企业濒临或已经破产。固然金融危机带来的营业收入减少是中小企业生存空间缩小的客观因素,但不得不说,融资难是中小企业难抗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由美国始发、迅速向全球蔓延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引起了各国政府领导人、金融家、经济学家和全世界人民的高度关注。纵观当前各国政府采取的救市举措,以及关于增加流动性、加强监管和透明度等措施,都是金融家们传统理论思维的表现。他们就行业本身分析问题,习惯于从行业范畴谈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没有把金融危机置于市场经济大背景之下去研究和思考。这种思维模式引导人们局限于在操作和技术层面,难以触及实质性问题。由于没有着力寻找产生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从而也未能提出解决金融危机的根本办法。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这次金融危机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而且也难以避免金融危机日后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始发、迅速向全球蔓延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引起了各国政府领导人、金融家、经济学家和全世界人民的高度关注。纵观当前各国政府采取的救市举措,以及关于增加流动性、加强监管和透明度等措施,都是金融家们传统理论思维的表现。他们就行业本身分析问题,习惯于从行业范畴谈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没有把金融危机置于市场经济大背景之下去研究和思考。这种思维模式引导人们局限于在操作和技术层面,难以触及实质性问题。由于没有着力寻找产生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从而也未能提出解决金融危机的根本办法。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这次金融危机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而且也难以避免金融危机日后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8.
墨菲定理(Murphy’sLaw)是美国工程师爱德华·墨菲作出的著名论断,通俗点讲就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半个多世纪来,墨菲定理始终如幽灵般笼罩在人们上空,在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中再次得到印证:金融危机总会发生,只看是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9.
毛欢喜 《首都经济》2009,(10):52-53
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很多行业都受到冲击,典当行业也身在其中,目前,国家的政策强调要重点扶持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老问题。典当行协会及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要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新的产品,争先创新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从全球的角度观察,环太平洋地区是经济发展经济创新最活跃的地区。“2001全球脑库论坛”把讨论问题的焦点聚集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与会专家学在会议上对这个地区的新经济发展问题贡献出他们的智慧,这就是这次会议最大的收获,我们要特别感谢国际脑库的专家,他们结合新经济问题深入探讨了亚洲几个典型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特别重点讨论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在经济政策和策略上的调整,从中引出十分重要的经验;他们对于亚洲经济发展问题再次提出了有益的忠告,提醒我们资本市场的建设,谨记90年代金融危机的教训,从积极方面采取措施,避免新的经济危机出现,作为会计的总结,我想着重讲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国际金融形势波诡云谲、跌宕起伏,其复杂程度难以言表。然而,如果我们拨开层层迷雾,剔除纷乱的表象,会赫然发现评级机构的鬼魅身影。虽然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出了问题,但标准普尔、穆迪、惠誉这世界三大评级机构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无疑是助推世界经济颓势、扰乱世界金融秩序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底,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经济体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以科技创新、自主研发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受冲击较小,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凸显出了科技对产业的支撑作用,更深刻揭示出以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区域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承担了振兴高新技术产业、弓1领国民经济健康运行、逆势增长的国家使命。但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背景下,国家高新区经济总量仍有待进一步充实,分布覆盖面仍须进一步拓展,尤其是向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13.
超越市场:公共经济的理性——《公共经济学原理》导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这就是,盲目地迷信市场的自发作用还是成问题的。从更深刻的层次上看,它也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就是,当基于私人理性的市场出问题的时候,在处理经济问题的过程中,是否的确还需要依靠公共理性对经济干预行为?  相似文献   

14.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古老而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银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是解决该问题的不同制度安排,这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的宗旨之一。但此次金融危机表明,这一问题不仅远未解决,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祥东 《中国经贸》2009,(18):49-4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内大部分企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特别是出口企业首当其冲,销售额急骤下降、资金不能及时回收、库存产品积压严重,资金缺乏,经营举步唯艰。本文从金融危机对出口企业的严重影响出发,剖析了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情况下,需要急切解决的几个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小企业应付金融危机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正在探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8年四季度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以来,已经蔓延了半年时间。目前,虽然一些经济现象表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还在加深,但据对主要国家敏感性经济指标跟踪分析,部分数据反映出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正向底部接近。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俄罗斯经济和政治危机加剧,社会动荡,经济滑坡,通胀严重。尤其是用国内金融危机发生后,卢布贬值,物价飞涨,多数企业因周转困难而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日常生活用品十分紧张。与此相关,工资、退休金严重拖欠,居民购买力急剧下降。诸多因素给中俄经贸的发展带来新的问题,特别是对边境贸易产生了不利影响。少及经济界和学术界有关人士据此认为,新形势下中俄经贸前景出淡。笔者认为,要正确分析和预测形势,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中俄经贸曾一度处于这巡状态,但不会持续很久。新形势下中俄…  相似文献   

18.
孙永刚 《魅力中国》2011,(21):546-546
中小企业占据了我国企业的绝大多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小企业不仅对我国税收的贡献极大,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发挥了经济运行稳定器的积极作用。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依然面临多方面的难题。所谓后金融危机时期,主要指目前世界经济所处的特殊时期,是世界经济在遭受重刨之后的脆弱复苏时期,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是融资难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减少金融危机对于中小企业所造成的冲击,推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目前金融领域亟待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下,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为了更好的解决金融危机下企业中的财务管理问题,本文从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20.
王珏 《中国经贸》2009,(2):97-97
本文从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及所引起的系列问题入手,以信用问题为切入点,希望通过合理的分析论证,找到降低乃至消除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