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追寻"国山"一书周郢说,上世纪80年代,当时泰安学界前辈马铭初先生向他提起过一本题为"泰山国山"的书。虽然周郢经常搜集泰山文献,但却从未听说过此书,于是便向马老请教。原来早在30年代,民间曾有一次定泰山为"国山"的倡议,当时马老所在的泰山天书观师范讲习所,就刊出一种以"国山"为题的专书。马老的古稀追忆,  相似文献   

2.
《走向世界》2007,(24):46-47
有人这样形容、江南“多山多水多才俊”,而北方则是“一山一水一圣人”。这”一山“指的便是位于山东泰安的五岳之首——东岳泰山。文人眼中的泰山是这样的:"经得住看的山很多,经得住读、经得住写、经得住说的山,当推泰山第一。有的山也许比泰山更好看,却绝没有泰山这样的威仪,这样的尊贵,这样的至高无上。"(蒋子龙《文化泰山》)  相似文献   

3.
孟子曾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里的东山即指峄山。峄山位于山东邹城市南10公里处,海拔高度580多米,是当今世界上距海洋最远的海蚀岩型山。遍布于峄山的巨岩、洞穴的形成是地球岩浆冷却后的产物,因积石相连,络绎如丝,故名绎山,又称峄山。  相似文献   

4.
泰山东岳庙会的缘起 据学者考证,古昆仑山即泰山,其境不凡,有“天庭”之誉,古籍文献记载:“其光熊熊,其气魂魄。”为珍奇异物所生之地,是太帝所居之所。道家之人对泰山情有独钟。道与仙有缘,仙与山有关。《说文》云:“仙,人在山上貌,从人从山。”《释名》曰:“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制字人傍山也。”要想得道成仙,就必须入山修炼。  相似文献   

5.
泰山精神就是中华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没有哪座山像泰山一样,累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着一个民族的精神。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泰山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这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对泰山的评价。“重如泰山”、“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北斗”、  相似文献   

6.
山·神·皇帝     
巍峨的山离不开虚幻的神,虚幻的神依附着山,至高无上的皇帝借山标明神灵的相近相通,山与神又通过皇帝荣耀大增。山、神与皇帝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地融于泰山。故此泰山素来被誉为东方文化的宝库、中华民族的象征、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泰山地处神州东部,这种方位的优势造成了泰山"五岳独尊"、"万物终始"、"神灵之宅"的客观条件。从整体上看:泰山山系范围广大,山脉绵亘达200余公里。而主峰及周围山体又相对紧凑、集中、突出,给人稳固、厚重之感。从局部上看:泰山主峰之南为一条地质大断层,以此大断层为界,北侧为泰山山体隆起,南侧沉降低伏。这种一高一低的视觉对比,形成强烈反差,更增强了泰山的高旷之态、挺拔之势。从登山过程看:缓坡、斜坡阶段,山道相对平坦,高度渐次递进,登  相似文献   

7.
有人这样形容、江南"多山多水多才俊",而北方则是"一山一水一圣人"。这"一山"指的便是位于山东泰安的五岳之首——东岳泰山。文人眼中的泰山是这样的:"经得住看的山很多,经得住读、经得住写、经得住说的山,当推泰山第一。有的山也许比泰山更好看,却绝没有泰山这样的威仪,这样的尊贵,这样的至高无上。"(蒋子龙《文化泰山》)  相似文献   

8.
张继平 《走向世界》2014,(43):53-55
济南让人流连忘返的名山胜水多矣。著名摄影家、作家牛国栋先生却独独把千佛山称为"世俗之山",斯言诚哉。当然,说它"世俗",并非说它不是一个宗教之地,相反,它的玄机、它的神圣、它的暮鼓晨钟、它的经声佛号,每天都吸引着无数香客来此顶礼膜拜;说它"世俗",是说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平民之山、市井之山。济南的春天是一夜春风刮来的。草绿了,花开了,沉寂了一冬的千佛山便热闹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李祥磊 《东北之窗》2011,(12):108-111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是中国境内的名山。泰山在五岳之中,高不如恒山,秀不如衡山,峻远逊于华山,为什么称之为"五岳之尊"呢?泰山何时起源?说起泰山的圣山地位,其起源很早,首先我们要从"泰山"的名字说起。按照古文字学的解释,"泰山"为"太"的假借字,"太"通"大","泰山"也就是"大山"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李平 《走向世界》2009,(10):54-55
沿着中华文化之神话传说的长河上行,人们可以看到其宽阔而源远流长,浪花绚烂多姿,两岸青山如黛,风景秀丽无比.言及山,自会令人想起五岳独尊的泰山.而就在泰山之巅,世人都知道有一座会碧辉煌的碧霞祠.这座碧霞祠,便是为碧霞元君而建的.  相似文献   

11.
《走向世界》2012,(1):64-65
作为山东文化产业创新成果、经山东吕氏天工泰山国玉馆多年研发,联合济南邮政局开发制作、以山东文化旅游"一山一水一圣人"为主题,"全球首套——中华泰山玉邮票"首发式于2011年11月25日在山东大厦举行。"中华首套泰山玉邮票"公开限量发行,开中华邮票收藏之先  相似文献   

12.
张尽忠 《魅力中国》2010,(27):311-312
汉武大帝是中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其功业显赫,后世几乎无与伦比.十七岁登基,寿七十一,在位五十四年.一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定历法,协音律,作诗乐,封禅泰山,号令文章……,"然其彪炳史册的最大功业莫过于抗击匈奴.  相似文献   

13.
孟宪飞  李祥磊 《东北之窗》2011,(Z2):122-125
泰山位于广袤的华北大平原之上,雄伟壮丽,物华天宝。《淮南子地形训》中这样描述:"部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焉。"正因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泰山地区成为东夷人繁衍生息的中心,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故昔贤有"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之论。  相似文献   

14.
泰山的魅力     
《走向世界》2009,(16):40-47
说到中国,人们自然会想到瓷器、长城和泰山.如同希腊的奥林匹亚山、日本的富士山一样,泰山是中华民族的一座圣山. 泰山屹立于中国的东方,是中国最早看到太阳升起的一座大山.由于中华先民对太阳和大山的崇拜.5000多年以来,泰山一直是古代帝王封禅祭祀、黎民百姓祈福朝拜的天地.中华5000年文明史每一个重要阶段在泰山上都有遗存.  相似文献   

15.
李祥磊 《东北之窗》2012,(5):120-123
由泰山石敢当不难想到"重于泰山"、"稳如泰山""安如泰山"和"泰山压顶"这些成语的内涵,并由此增加几分对泰山的敬意。泰山石敢当习俗从内涵上体现的是"平安"二字,表现了人们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张继平 《走向世界》2014,(43):44-46
佛慧山"峰峦突兀,涧谷萦回,丹树黄花,更宜秋色……故八景标为佛山赏菊。"每到秋日,佛慧山黄菊遍布、红叶点缀,明人刘敕在把济南八景"广为十六景,以供达人之游览"时,又把"佛山赏菊"改为"幽涧黄花"。一景二名,为济南八景文化留下了一段佳话。追溯佛慧山济南八景中的"佛山赏菊".  相似文献   

17.
邹卫平 《走向世界》2011,(27):114-114
100多年前,梁启超曾在反思"百日维新"失败后写下的《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也就是说,青少年决定着未来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泰山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并不是因为它海拔高、山势险,而是因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某种意义上说,泰山上的每一块石头都是文化,说泰山是中国的一部石刻史书或刻石艺术的博物馆毫不过分。泰山上现存有刻石2500多处,既有洋洋洒洒的鸿篇巨制,也有三言两语的惊世之作。在众多的泰山刻石中,最著名的当数泰山秦刻石、经石峪金刚经刻石和《纪泰山铭》刻石。众多的刻石赋予了泰山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刘权 《走向世界》2013,(8X):56-57
<正>灵岩寺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东北七公里处的灵岩峪中,地理上处于泰山北麓。清代著名王渔洋曾说:"灵岩为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灵岩寺始建于东晋,兴于北魏,盛于唐、宋、金、明,相传鼎盛时期有殿阁40余处,禅房500多间,僧侣500余人。自唐代起,灵岩寺就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合称"海内四大名刹",并位居首位,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圣地之一,也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灵岩寺原称方山、玉符山,传说东晋高僧朗公曾来济南方山说法,听众达千人之多,而且"猛兽归伏,乱石点头"。听众告知朗公,朗公说:"此山灵也,不足怪!"方山遂改名灵岩山,  相似文献   

20.
周悦 《中国西部》2012,(12):34-3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知",即是对学习有兴趣。在选择兴趣班和辅导班时,要视孩子兴趣而定。只有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行动,有行动才可能产生好效果。有人说,只要"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存在,学生和家长就不可能轻松起来;只要学生和家长心中有压力,补习班、兴趣班肯定会存在,并且会越来越火爆,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究竟如何,其实都无法在这里盖棺定论。也许这些人说的是对的,也许还有更深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