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股东控制与盈余管理行为研究:来自配股公司的证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过程中,大股东具有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股票价格的强烈动机。本文以1998—2002年间456家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行业横截面数据和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大股东控制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在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2)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具有倒u型关系: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53.20%时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而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3.20%时则表现出负相关关系;(3)盈余管理程度与前2—10大股东持股集中度、负债比率和资本支出水平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而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和公司规模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实现了对小股东财富的掠夺效应。造成了上市公司价值、声誉和后续融资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和经典融资理论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后的债务融资行为进行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后总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说明在股权融资后有大规模的债务融资现象。在控制了行业、第一大股东性质后,这种现象仍然显著存在。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后流动负债上升幅度明显高于长期负债比率上升幅度。从配股后的第二年开始,公司的总资产负债率就明显大于配股前三年的平均总资产负债率,这说明企业配股后的债务融资不是为了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调整到目标负债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负债融资有利于加强家族上市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公司价值。目前,中国家族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比重较低,负债融资净额占总资产的比重只有2%左右。因此,家族上市公司应重视负债融资,在防范风险的同时,积极调整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统计数据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资产负债率,我国房地产企业1997~2009年的资产负债率,及2009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与我国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负债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负债率普遍高于其他行业、负债结构以银行短期贷款为主、融资顺序是先负债、再股权、最后是内源融资、股权结构以国有股为第一大股东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控制状态,在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过程中,大股东具有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股票发行价格的强烈动机.本文以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行业横截面数据和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大股东控制下盈余管理行为带来的隧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在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而配股后长期业绩趋于下降;(2)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具有倒U型关系;(3)大股东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了上市公司价值的下降.因此,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实现了对小股东财富的掠夺效应,误导了外部投资者的决策,造成了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公司价值、声誉和后续融资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从负债融资通过对经理人员工资和在职消费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公司绩效的激励效应出发,研究负债融资的工资和在职消费激励效应,并以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负债融资的工资激励效应并不明显,而在职消费激励效应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引入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成果,采用统计描述和比较分析的分析方法,分析研究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统计特征与时序特征,并寻找其产生原因,最后提出加强负债融资、采用折旧融资控制适度负债、扩展多元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以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作好长期资金计划、发行企业债券等优化资本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银行债务融资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一方面可以起到对银行贷款的替代作用,这种替代效应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成员公司的融资约束,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成为大股东掠夺上市公司信贷资金的渠道,大股东代理成本越高的公司存在更严重的掠夺问题。掠夺效应的存在是上市公司发生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面板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与大股东的资金侵占行为显著相关,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程度越高,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越严重。这表明大股东与管理者的合谋行为会弱化大股东对公司管理者的监督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规模数据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与掏空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探讨了投资者保护对掏空风险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与国家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相比,私人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掏空风险更高,因而融资规模显著高于前者;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越小,从而导致上市公司融资规模越低;其他大股东的制衡能力越强,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可能性越小,因而上市公司融资规模越低;投资者保护水平越高,越能起到抑制掏空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