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本届科博会上,"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转型"的主题更加引人注目,更是突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两大主线,各地高新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携大批创新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果重装亮相。  相似文献   

2.
朱勇 《辽宁经济》2011,(11):24-27
战略性新兴产业既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体现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辽宁在区位、发展环境、产业基础、科研人才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大引擎。探讨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对引领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凌捷  苏睿 《改革与战略》2010,26(6):152-155
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经济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和科技等多方面压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高新区在产业集群、创新服务环境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大引擎。文章认为,应通过优化制度创新、创新高新区管理模式、把握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及发展规律和构建多层次支撑体系等措施以高新区为龙头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我国新一轮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和科技创新成长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动作用.在通过探究国内外以及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文章探索了科技创新推动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路径.最后,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建设的措施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导力量,既能创造新供给、提供新服务,又能培育新消费、满足新需求,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总结归纳我省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情况的基础上,重点从产业技术创新、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开发、产业重大创新载体建设、产业创新体制改革、产业创新空间拓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德国     
《西部大开发》2016,(4):97-98
无论是国务院新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还是中国发展新兴产业,德国都将会是重要的学习对象。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而言,如何学习德国经验为我服务是当下颇为值得思考的话题。近十年来,德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世人瞩目。主要经验是:德国政府一直坚持以科学务实的创新战略规划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以高效协同的科技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以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支撑新兴产业发展,以高效低息的金融服务保障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其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必将在辽宁省“十二五”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并形成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由六个环节构成:一是以领军企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是以品牌战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以研发支撑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四是以人才强省战略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五是以产业园区战略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六是以财税政策优势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洼地效应”.  相似文献   

8.
《首都经济》2011,(10):8-8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我国许多地方已是如火如荼。近日,北京市提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这样的表述来自于市政府公开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这份文件明确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目标、措施和扶持政策,成为北京市加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烈信号。  相似文献   

9.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及四川省“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是国家及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是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首先界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体系的内涵,其次分析了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支撑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构建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已经蓬勃展开,但总体来说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今后的工作将更加具体、复杂、艰巨,可谓前景虽乐观、任重而道远。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下一步要着力发挥"市场规律的决定作用、政府的先期引导作用、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和国际合作的桥梁作用”,力争协同发力、共同推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时期,中关村国家主自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区)围绕打造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目标,坚持巩固提升与新兴培育相结合,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以提升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加快新兴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推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做优做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通信产业三大竞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和航空航天四大潜在优势产业,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j本期报道对海淀区三大竞争优势产业和四大潜在优势产业进行分析,解读其在构筑高端产业体系中如何继续优化,从而进一步引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太仓市重点发展的“一号产业”。文章重点关注太仓市生物医药企业创新人才战略,以生物医药企业为例,在研究分析太仓市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数量质量、创新能力、人才政策等基础上,指出太仓市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太仓市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以期能为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在人才开发、人才政策制定等方面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陈盛祥 《改革与战略》2012,28(10):93-96
制度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最大蕴含的动力性、最大限度的激励性和最大成功的保障性等功能,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 当前由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和科技创新体制等缺陷引起的我国战略新兴产业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产业同构、产业配套不完善及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推进制度创新.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政绩评价体系,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推进金融政策创新,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瓶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4.
广西在政策上、技术上、产业上具有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越条件和基础。分析广西的实际,关键是科学选择产业领域,找准产业关键切入点,并以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制度创新、领军人才创新、产业集群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途径,重点突破,占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制度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具体形式,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因,也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因;同时指出,制度创新驱动具有最大蕴含的动力性、最大限度的激励性、最大成功的保障性三个鲜明特征;最后结论认为,理论创新仍然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根本和灵魂,制度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推手,更是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6.
把握全球产业调整机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创新将深刻影响或改变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竞争格局。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可以对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可以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要积极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有基础,有条件的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7.
新兴产业特色基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孵化场所,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科技与经济联姻的重要孕育区。本文从如皋的新兴产业发展实践中,指出推动特色基地的三条发展路径:政府高度重视,引领基地建设;围绕“点、线、片、链”,凸显基地特色和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壮大基地。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有其独特的模式,必须根据其特点进行扶持与引导。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它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并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产品市场化引领能源产业的巨大变革,该产业在中国经历大起大落地发展历程。总结中国光伏产业所走的发展道路,可以发现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抓住式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构造官产学三重螺旋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市场推广与政府引导,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新区》2011,(6):33-34
作为一年一度的科技博览会,每年的5月,科博会都会受到人们的期待与瞩目。本届科博会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转型"为主题,着重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两大主线,为"十二五"描绘出一幅宏大的科技蓝图。  相似文献   

20.
无锡高新区地处高校科教资源相对不足的二线城市,却创造了世界半导体建设的“无锡速度”,缔造了中国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的“尚德神话”,开创了“物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国首批“海外高层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无锡高新区率先实现了由工业园区向科技新城的成功转型,绘就了一条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螺旋上升的发展路线图。截止2010年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