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声音     
《上海国资》2012,(4):11-11
在某一段时间里,如果国际收支顺差比较多,中央银行买入外汇比较多,为此吐出的流动性就比较多,此时就需要加大对冲力度。请大家注意,这个关联是比较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比较优势及其稳定性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鲁晓东  李荣林 《世界经济》2007,108(10):39-48
对于一国比较优势的稳定性,不同的贸易理论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本文以这些理论分歧为出发点,分析了传统的RCA指数在衡量比较优势时的优劣,并构造了能客观反映比较优势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度分解的贸易数据研究中国1987~2005年的贸易结构和比较优势及其变化,并使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等多种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检验。对中国比较优势的稳定性检验表明,虽然以要素禀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显示出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的比较优势已发生变化。因此,中国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贸易发展战略并没有产生"比较优势陷阱"的锁定效应。  相似文献   

3.
从比较优势到自主创新——外向型企业出口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霏  杨莹 《产权导刊》2009,(12):39-41
比较优势战略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的逻辑,一国在制订经济政策时,应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即在发展经济时,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以便价格能充分反映资源的供求状况和稀缺性,从而显示出一国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4.
胡俊芳 《特区经济》2006,(12):45-47
比较优势理论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石,认为各个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并可以从中获益。但比较优势并不总是能转化为竞争优势。对中国外贸数据的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有将这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主体才能获得较多的比较利益。影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主要是比较优势、交易效率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周光伟  李琼  陈思 《科技和产业》2022,22(4):279-286
政府主导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趋势。基于比较公共政策理论,把政策改进作为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比较研究的目的导向,有助于为政策制定部门进一步完善现行政策文本具体内容提供有益参考。根据政策比较研究一般范式和逻辑,将政策改进导向下的比较分析框架细分为五大模块,对每个模块分别提出基本要求,即政策比较文本先进性、政策比较主体标杆性、政策比较方法科学性、政策比较结果分析因果性、政策比较对策建议适宜性。将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比较研究现有成果按照基本要求进行系统梳理,研判对每个模块基本要求的满足情况。研究发现,现有成果均不能充分满足各个模块相应的基本要求。鉴于此,针对每个模块提出了下一步改进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区位熵理论分析2012年及2017年河西走廊城市产业的比较优势,通过对各城市产业间以及各产业城市间的比较优势分析,发现河西走廊5城市产业比较优势差异明显,第一产业比较优势明显、第二产业不具比较优势、第三产业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基于此结论提出4条对应建议,即明确各自产业优势,协同打造河西走廊城市特色产业,发挥第一产业比较优势,建设河西走廊特色戈壁农业产业带,促进河西走廊资源型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以及进一步强化河西走廊第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看比较优势的适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优势学说和竞争优势学说并非对立的理论,而是从不同角度对国际分工和贸易的解释和研究。比较优势的动态化包含有竞争优势的內容和思想,竞争优势的促成需要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动态化的比较优势论对中国经济仍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在中国不论是以比较优势还是竞争优势为参与国际贸易和分工的原则,都需要同时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科学分析比较逻辑研究的现状,不难看出比较逻辑研究主体是形式方面的研究。它集中在对不同逻辑体系的比较中,这也凸显了它的问题。近年来比较逻辑研究有所突破,开始着重体制的研究和创建。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由于出口配额许可证等措施的实施,稀土价格飞涨,出现白银价的高价稀土,甚至出现稀土泡沫现象。在这种现象下,中国的稀土出口是否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文章结合比较优势和比较优势陷阱的理论,分析了稀土行业现状,得出高价稀土同样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并且更加不能自拔,并提出运用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出口产业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延  杜运苏 《山东经济》2006,22(2):140-145
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对山东省出口产业比较优势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山东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产品和农产品,处于劣势的是矿产品、化工品和机电产品。近些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不断上升,但还没有发生质的变化,需要采取措施加快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  相似文献   

11.
环境规制强度是否影响了中国工业行业的贸易比较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三种衡量贸易比较优势的指标,就环境规制强度等因素对中国30个工业行业1998~2008年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进行了经验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工业行业的贸易比较优势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环境规制强度提升了工业行业的比较优势,规制强度以及传统的要素禀赋是工业的贸易比较优势集中于干净类行业的原因;但是环境规制强度对产业贸易比较优势的提升有"度"的限制,当环境规制强度超过一定水平时,反而不利于产业贸易比较优势的提升。物质资本强度与产业贸易比较优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随着物质资本强度的增加,其对工业行业贸易比较优势会有先提高后降低的影响趋势;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并不意味着较高的比较优势,这可能和中国开展大量的加工贸易有关。  相似文献   

12.
比较优势战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外贸长期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取得较大经济剩余,但也出现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的局面。究其原因在于比较优势战略忽略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动态贸易利益。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性,本文详尽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自身存在的严重缺陷,同时,也对我国外贸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不适应性作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比较优势战略不适应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我国外贸必须进行战略调整,从比较优势战略转向竞争优势战略。  相似文献   

13.
由拉美现象看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丽 《改革》2004,(4):80-83
拉美国家的经济在达到一定阶段后开始衰退,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其比较优势的丧失,由此对我国对外贸易中发挥比较优势进行了思考,分析了我国比较优势的发展动态,发挥比较优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探讨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沙帅 《黑河学刊》2012,(3):106+190-106,190
各法律传统之间将不断展开对话,这将进一步推进各法律传统的比较。对比较法的研究方法的探索对推动法律比较研究的有效性是相当有必要的。尽管比较法的研究方法的研究仍然在实验性的摸索之中,但是规范比较、结构比较及功能比较是当前比较法研究的主流研究方法,对其概念、特点的研究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1980-2000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试图对以下几个问题做一个初步的实证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是否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是否遵循了巴拉萨的阶段比较优势理论?在做实证分析时,本文把出口产品分成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并计算这三大类产品在1980-2000年期间巴拉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比率指数。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基本上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并遵循了阶段比较优势原则。  相似文献   

16.
按照国际贸易一般规律和多数发展中国家经验,一国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其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应沿着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路径不断向上升级。从我国静态和动态比较优势看,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完成了由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转变,即实现了比较优势由资源密集产业向劳动密集产业的转变。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在劳动密集产业的比较优势下降后,并没有按照上述规律率先在资本密集产业获得国际比较优势,反而在部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产业获得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升级过程呈现"跳跃"特征。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既与我国要素禀赋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比较优势理论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科学性是不用质疑的。比较优势理论所构建的模型依赖一系列假设前提条件是经济学中通用的分析方法,在将其运用于实践时将这些前提条件还原即可。战后的国际贸易理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发展。比较优势陷阱的产生不是比较优势理论的错误,而是这些国家将贸易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混淆了,并且没有动态地运用它。  相似文献   

18.
一、理论索源: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局限性比较优势学说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经典理论。在经济学家著作中,比较优势有其特定含义。亚当·斯密采用的是绝对优势说,即世界上生产成本最低的出口品。大卫·李嘉图发展为比较优势概念,认为市场机制会把一个国家的资源配置到某些具有相对较高生产率的产业中去。因此,比较优势理论起初更多地被用于解释国际贸易所以会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欧玉芳 《特区经济》2007,224(9):268-270
自比较优势理论创立以来,该理论一直都是指导国际贸易活动的准则、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然而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时,比较优势理论也不断经受着其反对者理论和经验验证上的挑战。在其追随者们不懈地努力下,比较优势理论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使得即使在贸易理论辈出的今天它依然在国际贸易中保持着其毫无争议的主流地位。本文就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梳理,勾勒了比较优势理论演进的大概脉络,最后简要讨论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比较优势陷阱与中国外贸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也持续改善。但是,仅仅按照由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并不能给我国带来持久的贸易利益,相反还极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局面。因此,根据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改造传统产业强化比较优势,扶植战略性产业培育竞争优势,是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